原標題:再提非現場營業部概念,券商經紀業務進入資源整合優化階段

券商經紀業務又現新動向。9月24日晚間,西部證券發佈關於獲准撤銷雲南分公司的公告。西部證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這是由於“公司整體戰略規劃”。

就在前一日,國海證券發佈公告稱,獲准設立1家分公司和5家非現場交易證券營業部。這也是券商較長時間以來重提“非現場交易證券營業部”的概念,這預示着行業怎樣的發展趨勢?

分支機構“有增有減”

國海證券公告顯示,公司近日收到廣西證監局批覆,覈准公司在江蘇南京市設立1家分公司,在江蘇南通市、江蘇常州市、福建福州市、雲南玉溪市和山東德州市各設立1家非現場交易證券營業部。

國海證券表示,將依法依規爲新設分支機構配備人員,健全完善制度、業務設施和信息系統,自批覆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分支機構的設立,並辦理有關證照。

總體來看,年內國海證券在分支機構安排方面動作頻頻,不過主要偏收縮戰線以及優化整合資源的考慮。

公告顯示,年內國海證券共涉及至少4次分支機構調整。就在不久前的9月10日,國海證券獲准撤銷3家營業部,而在5月8日和5月10日,分別獲准撤銷2家、1家營業部。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其裁撤和新增分支機構皆爲6家,總數基本保持不變,且裁撤的營業部多爲設施偏老舊的傳統營業部。

“新舊更替”資源優化整合

隨着互聯網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券商經紀業務佣金下降甚至出現“零佣金”,券商經紀業務線下開展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24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上市券商共獲批新設126家、撤銷35家分支機構。涉及太平洋證券、光大證券、東北證券、國海證券、山西證券、華林證券、國金證券、海通證券、華安證券、西南證券、西部證券等在內的十餘家上市券商。

值得關注的是,國海證券再提非現場交易證券營業部概念。據瞭解,隨着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推進,目前多數券商營業部都實現了較大比例的非現場交易,部分券商非現場交易比重甚至超過90%。

國海證券方面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相關概念實際上業內早已普及併成爲共識。而營業部輕型化以及所設地偏向經濟發達地區,是公司經紀業務財富管理轉型的總體戰略規劃。

“跑馬圈地”後精耕細作

作爲證券公司的基層經營單位,也是券商獲客的重要窗口和營銷渠道,券商營業部的動態頗受行業關注,在券商傳統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的過程中,線下分支機構與線上業務的相互配合也尤爲重要。

公開信息數據顯示,目前,113家券商合計擁有10694家線下營業部,新增速度明顯放緩。其中,年內上市券商獲批新設分支機構126家,包括新設營業部100家,新設分公司26家;撤銷分支機構35家,包括26家營業部及9家分公司。

從總體情況來看,券商線下經紀業務“開源節流”意圖明顯,且逐步呈現“線上營業部縮成本,線下營業部特色化”的趨勢。

在券商分公司方面,實現平臺化管理。7月底,東北證券獲准設固定收益分公司,而行業類似的分公司創新管理模式還有很多,如更早進行相關探索實踐的國金證券,其沒有按行政區域劃分管理權限的分公司,而主要是按業務類別設立單獨的分公司,除了經紀業務,大部分業務都分公司化,強調專業性。據瞭解,近年來,不斷興起一種有別於傳統管理模式的分公司模式,即分公司不純粹是分支機構的概念,而是根據業務線劃分,實現業務分公司化、分公司專業化。

在券商營業部方面,有營業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由於金融科技的加持,不少券商營業部試圖實現智能金融服務,打造線上線下閉環。

具體表現在輕型化、智慧化營業網點的新型路線。尤其是2018年,券商在“智慧網點”方面做出了很多嘗試。人臉識別客戶身份、智能機器人主動服務、業務自助辦理等成爲個別券商“智慧網點”的標配。智慧網點服務實現與線上智能服務相互呼應,構建智能金融服務線上線下體系的閉環,持續打造券商核心競爭力,一度受到券商熱捧。

而證券營業部除了智慧化網點探索外,券商還在嘗試更多獨具特色化的嘗試。事實上,營業部的職能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傳統的經紀業務,而是往財富管理、機構業務等綜合化經營轉型。甚至更加重視服務體驗與交互性,不僅有定期舉辦的財富沙龍、投資策略報告會,孩子擇校、繪畫茶藝、燒烤聚餐等花式服務也可一手包攬。

(國際金融報記者 劉新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