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世界的人都在聽Lady Gaga的神曲《無動於衷》(Poker Face),科幻史詩電影《阿凡達》,風靡各地,10年過去了,美國音樂與影視作品仍主宰的英語世界,不過有一個明顯的轉變:韓國和日本流行文化對西方輸出的影響力,正在穩步上升。

2019年,日本收納達人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獨特的居家整理妙招,隨着Netflix節目《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播送掀起風潮。防彈少年團(BTS)、BLACKPINK等高人氣韓國偶像組合,以韓國流行音樂(K-pop),屢次打破音樂錄影帶(music video)“24小時內被觀看最多次”的世界紀錄。

日韓文化在歐美崛起的黃金10年,中國錯過了什麼?

▲2019年12月31日,韓國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BTS)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跨年表演。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更將BTS列爲“十年來改變樂壇的10位藝人”之一,理由是這個團體“使韓流在美國普及”,全韓語專輯三度登上Billboard 200榜單榜首,此外BTS在2019年度的專輯總銷售量,更超過600萬張,“無論如何都無法否認他們的影響力”。

CNN預測,由於BTS在2010年代後半爆紅,2020年代或將有更廣泛的K-pop潮流席捲美國。

企業顧問公司麥肯錫在2019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亞洲的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壯大。過去,亞洲地區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文化的接受者,亞洲民衆熱衷於好萊塢電影和英國流行音樂。如今,亞洲與西方的文化交流是雙向的。”

日韓文化在歐美崛起的黃金10年,中國錯過了什麼?

▲2019年12月31日,韓國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BTS)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跨年表演。


東亞流行文化崛起的原因?

十年前,寶可夢(Pokemon)和數碼寶貝(Digimon)等日本動漫,在西方已經蔚爲流行,成龍和李小龍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明星,“韓流”這個詞,也被泛指爲韓國時尚、美妝、韓劇與K-pop在其他國家的傳播。歐美人們說‘東方文化襲來’實際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不過東亞流行文化,特別是K-pop,真正“起飛”是在這十年間。現在西方人對東亞文化的認識,已經不限於單一功夫明星或動漫。東亞流行文化的崛起,可歸功於社交媒體與網絡,“徹底改變了流行文化的跨國傳播”,東亞國家政府的大力扶植,以及西方消費者渴望接受更多元的音樂影劇,並受到亞洲文化魅力吸引。

過去,人們僅能靠電視臺和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接觸流行,“現在各式各樣的社交媒體平臺,使人們接觸和消費流行文化的方式,產生革命性地改變,傳播流行文化與其影響力的渠道, 也變得多元化。

日韓文化在歐美崛起的黃金10年,中國錯過了什麼?

▲2019年2月9日,韓國偶像團體Momoland在平昌奧運週年慶典上表演。

韓國政府體認到,僅靠着5100萬韓國人口,並沒有足夠的市場版圖,來維持高度擴張的娛樂產業,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邁向世界,而這種文化輸出,也是韓國獲得軟實力、提高國家聲譽的途徑。

不約而同,日本政府2010年也宣佈,要向文創產業注入190億日元(約10億元人民幣),以支持日本動漫、平面設計、電影和時尚業的發展。

日韓文化在歐美崛起的黃金10年,中國錯過了什麼?

圖片說明:日本收納達人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

韓國的文化輸出效果最爲驚人,十幾年來傾國家之力扶植文創產業,在收視率競爭、政府政策倡導及資金支持下,韓劇與綜藝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大電視臺主辦的韓流演唱會、音樂頒獎典禮等,在海外舉辦的綜合文化慶典,向世界韓流粉絲強力推銷文化,並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但對粉絲來說,他們會被日本與韓國文化所吸引的原因很簡單──因爲有趣。西方觀衆長期接受英語系文化洗禮,也渴望更多元性的文化衝擊,以K-pop歌迷爲例指出:“人們對東亞流行文化的興趣增長,反映出美國和西方國家人口結構的變化,與人們文化意識上的改變。”

許多歌迷來自不同的背景,其中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與美國主流文化格格不入,而K-pop音樂元素其實部分受到西方影響,因此西方聽衆會感到一絲熟悉,不會完全無法接受這種音樂。

K-pop成爲韓國經濟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亞洲流行文化進入西方後,一些語言學習與觀光方面的蝴蝶效應,隨之產生。2013年至2016年,只有日語和韓語課程的選修人數上升,除英語之外的其他語言課程均下降,其中韓語學生人數上升13.7%,增長最大。

韓國的觀光業也受到提振。2017年前往韓國的遊客中,每13位就有1位是BTS粉絲。如果BTS繼續保持高人氣,到2023年,BTS將可爲韓國經濟帶來56兆1600億韓元的貢獻,這個數字很驚人,接近3000億元人民幣了。

韓國政府腦筋動得很快,知道如何運用流行文化吸引觀光客,國家航空公司“大韓航空”,邀請男子組合“SuperM”擔任全球大使,演唱主題歌曲《Let's Go Everywhere》。

日韓文化在歐美崛起的黃金10年,中國錯過了什麼?

首爾市政府則請到BTS當名譽觀光宣傳大使,吸引全世界粉絲前往首爾“踩點”。

外國的K-pop粉絲熱衷於向其他對韓流不感興趣的朋友,“安利”(強烈推薦)自己的偶像或喜歡的韓流影劇,“這讓韓國變得很酷”。“韓流的崛起,展現出文化可以透過本身魅力,得到外國認可,進一步實現全球化,而非通過本國人民推銷。”

此外,K-pop也讓西方民衆認識到更多元的亞洲男性形象,亞裔美國人、亞裔澳洲人、亞裔歐洲人的曝光度增加了。

日韓文化在歐美崛起的黃金10年,中國錯過了什麼?

K-pop與日本文化崛起了,那麼C-pop呢?

專家預測,日韓流行文化未來十年還會繼續發揮影響力。那麼中國流行文化呢?

儘管近年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實力,在世界舞臺上佔據重要地位,但中國流行文化,尚未打進西方市場。例如,中國影史票房總冠軍的2017年動作片《戰狼2》,在中國境內票房收入超過56億8100萬人民幣(約8億5400萬美元),但海外票房僅爲1600萬美元。

中國流行文化輸出成效有限,部分原因是它本身就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不太需要積極向外拓展娛樂版圖。其他原因是,流行產業受到多方面的影響,例如禁止演藝人員紋身,“戴耳環”上節目的藝人慘遭打馬賽克,也引發輿論關注。

日韓文化在歐美崛起的黃金10年,中國錯過了什麼?

▲最近有眼尖的觀衆發現,中國影視網站“愛奇藝”播出的節目中,特地把男藝人戴上耳環的耳垂打上馬賽克。

中國媒體甚至“打開天窗說亮話”,要求男性名人不可以“娘化”,《新華社》以〈娘炮之風當休矣 病態文化影響不可低估〉爲題的社論稱:“由嫩到美進而娘,這種病態審美的遞進,耐人尋味。娘炮不是一天養成的,是顏值消費和眼球經濟跑偏的結果,更是文娛圈子奢靡浮誇之風的新變種。”

當然,中國文化走出亞洲,衝進歐美市場,並不能靠“娘”就可以。但是,中國音樂產業要與K-pop具有相同的國際吸引力,現在還很難想像。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你永遠不知道。

日韓文化在歐美崛起的黃金10年,中國錯過了什麼?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東亞流行文化將繼續蓬勃發展,這是一件好事,“如果K-pop證實,文化吸引力,可以使人們對一個國家產生足夠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踏出一大步去深究該國文化,例如學習語言……

我認爲這將對歐美人和東亞人,未來如何更好的彼此溝通,產生深遠的影響。


附:長期堅持原創不易,如果文章引起大家共鳴,請大家點贊轉發,支持我繼續創作,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