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宗教色彩已經淡化,大部分法國人在1月初的親朋聚會中,仍會一起共享國王餅,喫到“蠶豆或瓷偶”者成爲幸運兒,得到他人的祝福。誰喫到派裏的小瓷偶,就是幸運的國王,而成爲國王的幸運兒,不僅象徵來年一切順利。

在每年新年到來之際,天主教主顯節前後,法國人都會食用一種圓形餅狀蛋糕,由千層酥加上杏仁奶油內餡,烤制而成的國王餅(法語:Galette des Rois),又稱“國王派”。

裏面藏着瓷偶,如果幸運兒能夠喫到瓷偶,還能戴上皇冠,享受一整年的好運,可謂好喫好玩,又好運!

聽起來特別像中國包餃子,裏面放上一個一分或者五角硬幣,喫到了代表有一年的好運氣呢。

法國人過年喫國王派,這個習俗竟然跟中國很像......


國王派起源

國王餅最早起源於古羅馬時期的農神節。在每年12月底到的節日期間,羅馬各階層包括奴隸都可以參與慶祝。在節日開始或結束時舉行的宴會上,每個大家族都會在糕點放置“蠶豆”,來決定“一日國王”,或稱“農神王子”(Saturnalicius princeps)。

當選者可以在一天之內對其主人發號施令,或隨後受處死刑,或者恢復奴僕身份。這也是一種增進主奴感情,和在農神薩圖爾努斯的凶日期間,通過更換身份而避禍的手段。

羅馬帝國轉信基督教直至滅亡後,這種傳統卻延續下來。在中世紀的愚人節及狂歡節中,也能見到其痕跡。儘管原本和天主教毫無關係,國王餅後來卻賦予了宗教含義,成爲主顯節期間,紀念東方三博士的傳統方式之一。但加爾文派、路德派等更正教派,就反對這種來自異教的傳統。

法國人過年喫國王派,這個習俗竟然跟中國很像......

藏在國王派裏的小瓷偶

國王餅中包藏着一種法語稱爲“蠶豆”(la fève)的小瓷偶,以決定“國王”的歸屬。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用蠶豆來選擇法官。古羅馬人則用蠶豆選定“一日王”。

基督教統治歐洲之後,教會將這一傳統與東方三博士聯繫起來,並將蠶豆換成幼年耶穌的瓷制小像,但在法語中仍稱爲“蠶豆”(fève)。如今的國王餅中,往往藏有小瓷像,題材不一,並通常與硬紙王冠一起售賣。儘管宗教色彩已經淡化,大部分法國人在1月初的親朋聚會中,仍會一起共享國王餅,喫到“蠶豆或瓷偶”者成爲幸運兒,得到他人的祝福。

1870年以來,小瓷偶有了各種題材,近年來一些甜品店,還將其材質改成了塑膠材料,這樣喫到了,至少不崩牙。而多種造型可愛的系列小瓷偶,甚至在法國掀起了專門的“瓷偶收藏”(fabophilie)風潮。

法國人過年喫國王派,這個習俗竟然跟中國很像......


切派時的遊戲規則

喫國王派時,也有一個有趣的遊戲規則。

首先,在座最年幼者要藏身桌下,由主人或年紀最長者切派,切好了一塊派,就要請藏身桌下的人,指定給某位成員。

誰喫到派裏的小瓷偶,就是幸運的國王,而成爲國王的幸運兒,不僅象徵來年一切順利。

更可在現場指定一位王后,要求對方完成一個任務。“國王派”就是這麼一道在熱鬧繽紛的愉悅氣氛中,大家一起享用的傳統甜點。

聽起來,特別像中國大年三十包餃子,總要放上一個硬幣,誰喫到了誰就好運連連呢?

法國人過年喫國王派,這個習俗竟然跟中國很像......


附:長期堅持原創不易,如果文章引起大家共鳴,請大家點贊轉發,支持我繼續創作,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