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麼,在生活中,當孩子不願意承認錯誤,學會推卸責任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當父母篤定這件事情就是孩子做的,而小孩兒不願意承認錯誤,這時候我們一定要耐心的教導,跟他們好好聊天,走進他們的內心,把一切都剖析清楚。

二胎政策其實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導致現在有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出現在家庭裏面:老大和老二相差十幾歲甚至20歲的都有;而年齡上的這種差距很大程度上也會拉開心靈之間的距離,想想真的覺得挺尷尬。

三胞胎兒子合力打哭小姨,媽媽興師問罪,立馬開始“窩裏反”了

三胞胎兒子合力打哭小姨,卻不願意承認錯誤

小梅家就是這種情況,原本自己是家裏的獨生女,可等到自己快要出嫁的時候,父母才決定再要個孩子。小梅看着兩個老人期待和小心翼翼的眼神,想着她們的前半輩子都花在了自己的身上,等自己出嫁後家裏就剩了小兩口兩個人,想着身邊有個孩子陪伴應該也挺不錯的,就答應了。

當自己的三個雙胞胎兒子“咣咣”落地時,自己的妹妹也才兩歲。每次回家的時候,四個孩子倒是也能玩兒到一塊去,但是令人煩惱的是,他們在一起總是打架。

三胞胎兒子合力打哭小姨,媽媽興師問罪,立馬開始“窩裏反”了

這不,妹妹又被三胞胎兒子合力打哭了,可當小梅向三個孩子興師問罪的時候,他們反倒開始窩裏反,互相推脫了。老大說是老二打的,老二說是老三的錯,小梅還沒說什麼呢,三個孩子又打起來了。小梅看着眼前這幅情景也很無奈……

三胞胎兒子合力打哭小姨,媽媽興師問罪,立馬開始“窩裏反”了

那麼,在生活中,當孩子不願意承認錯誤,學會推卸責任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

1.耐心引導,讓他們勇於承認錯誤

當父母篤定這件事情就是孩子做的,而小孩兒不願意承認錯誤,這時候我們一定要耐心的教導,跟他們好好聊天,走進他們的內心,把一切都剖析清楚。孩子總是相互的推脫、找藉口,說明他們年紀小不懂事,那麼父母要告訴他們,做人一定要說實話。

家長可以用他們喜歡的動畫角色來引導他們,比如:不誠實的孩子不僅會被“聖誕老人”懲罰,而且將來也一定不會像王子般閃耀。所以好孩子一定要說實話,這是父母第一步給他們做的心理建設。這樣可以更好地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三胞胎兒子合力打哭小姨,媽媽興師問罪,立馬開始“窩裏反”了

2.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共情能力”指的是一個人是否能體會別人的心酸、幸福、憤怒,並做出恰當的回應。家長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其實就是在培養他的共情能力。

家長這個時候可以告訴他,假設你是一個大人,當別人犯錯的時候,你希望別人講出來,還是永遠憋在心裏誰問都不說?說出來是一種坦白,你的爸爸媽媽永遠都會原諒你的。不管你做錯什麼,只要你認識到行爲本身的不足,都值得被原諒。

三胞胎兒子合力打哭小姨,媽媽興師問罪,立馬開始“窩裏反”了

3.通過“故事”講道理

很多時候孩子不是不聽話,是根本聽不懂你的意思。那麼爲了把那些做人的道理更加通俗的講給他們聽,可以採取講故事的方式。把道理放在故事裏,他們不僅會聽的津津有味,也會明白自己的錯誤。

或者給孩子講電影情節也可以,用孩子們的方式,給他們輸入好的三觀,也不失爲一種妙計。

三胞胎兒子合力打哭小姨,媽媽興師問罪,立馬開始“窩裏反”了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生的財富。要知道,你對孩子的投資有多少,孩子就能擁有多大的成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