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區塊鏈無疑是後互聯網時代最具顛覆性的技術之一。須知,導致區塊鏈顛覆性的根本原因在於技術本身,而不是區塊鏈描繪的世界。因此,跳過區塊鏈技術去談及其未來的做法,基本上被證明是一種錯誤。儘管如此,這種現象卻正在發生着。很多人之所以擠破了頭湧進區塊鏈行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他們看到了區塊鏈背後的財富,野心,甚至是罪惡。

如果懷着這樣一種心態去看待和實踐區塊鏈,到頭來只不過是是夢一場,等到所有的繁華落盡,一切都將回歸最初的狀態。因此,我們在看待區塊鏈的問題上應該一切立足於技術,而非之外的其他東西。但,現在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的很少。雖然經歷了持續不斷的洗牌和重塑,但是,人們對於區塊鏈的認識始終都停留在非常表面和淺顯的階段。

要麼傍區塊鏈的概念,要麼做數字貨幣的交易,哪一點都沒有切中區塊鏈的技術精髓和技術本質。所以,與其說這些人在做區塊鏈,不如說這些人並不明白什麼是區塊鏈。因爲真正明白區塊鏈的精髓和本質的人並不會把這些當成是發展的重點,他們會從技術入手來看待和發展區塊鏈。在當前這樣的一種市場狀態下,這些人其實依然是有的,只是這些人的數量並不多而已,但是,正是這些爲數不多的人可能真正掌握着區塊鏈的未來。

爲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既然區塊鏈是一種技術,那麼,區塊鏈的內在驅動力其實是來自技術的。誰掌握了最先進的區塊鏈技術,誰就等於抓住了區塊鏈發展的命脈。無論是算力、加密技術、傳輸技術,還是底層架構,只要我們在任何一個環節取得了突破,我們就等於是掌握了區塊鏈發展的動力源泉。這其實是中本聰被人們推崇的根本原因所在。因爲正是中本聰纔將區塊鏈技術以數字貨幣的方式帶到了人們面前。

其次,區塊鏈的技術功能和作用還體現在其對於落地和應用的推動上。的確,經過早期的洗禮和洗牌之後,人們已經越來越多地開始意識到所謂的區塊鏈落地和應用,其實最爲根本的還是要建立在區塊鏈技術上。

缺少了區塊鏈技術作爲支撐,區塊鏈項目的應用或許僅僅只能停留在數字貨幣的範疇,而無法拓展到更深的領域當中。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看到那麼多的區塊鏈項目始終都跳不出發幣或者ICO怪圈的根本原因所在。同理,我們看到的區塊鏈應用和落地上的每一次突破幾乎都是建立在區塊鏈技術的創新之上的。

第三,既然區塊鏈是一種技術,那麼,它必然存在着迭代和更新。如果我們一味地喫中本聰留下來的老本,而不去做區塊鏈技術的迭代和更新,那麼,所謂的區塊鏈或許始終都會在中本聰的世界裏徘徊不前。

但是,正如中本聰纔出現了一個一樣,區塊鏈的迭代和更新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依然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取得突破。至於現在區塊鏈技術始終都毫無突破的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現在很少人會潛心研究區塊鏈技術,導致區塊鏈技術始終活在中本聰時代。

對於那些僅僅只是一味地假借區塊鏈概念的人們來講,想要在區塊鏈技術上獲得迭代和更新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而對於那些潛心研究區塊鏈技術,不斷做區塊鏈技術的迭代和更新的人們來講其實尚且存在這樣一種機會。從這個角度來看,區塊鏈的未來同樣是掌握在潛心研究區塊鏈技術的那些人手裏的。

可見,雖然現在的區塊鏈玩家相當熱情,但是,真正能夠掌握區塊鏈的未來的玩家卻少之又少。比較悲觀的是,如果人們始終都無法對區塊鏈的技術本質給予充分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斷定未來的區塊鏈技術將一直止步不前,甚至還將持續不斷地被監管和洗牌。

因此,區塊鏈被正名並不是春天的開始,而是春天來臨之前最寒冷的那個時間段。只有區塊鏈真正迴歸技術本身,並且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它的真正意義上的春天才算是真正來臨。在這樣一個依然寒風凜冽的時節裏,我們需要以更加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去看待區塊鏈,才能爲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找到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

迴歸技術本身,我們可以窺探到未來區塊鏈發展的某些基本脈絡。

區塊鏈技術需要跳出“中本聰陷阱”。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本聰提出的比特幣僅僅只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一個最爲初級、最爲原始的樣本,盲目地將區塊鏈技術侷限在中本聰的世界裏,帶來的一個最爲直接的結果就是區塊鏈的終極應用始終都是發幣或者ICO。

因此,跳出“中本聰陷阱”纔是讓區塊鏈行業獲得突破性發展的關鍵所在。然而,跳出“中本聰陷阱”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人們對區塊鏈技術進行顛覆性的創新和改造。無論是算力、加密技術,還是傳輸技術,我們都需要進行顛覆性的改變。

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尚且看不到有任何跳出“中本聰陷阱”的跡象。究其原因,就是因爲區塊鏈技術尚未獲得突破性、顛覆性的發展所導致的。反言之,未來只有區塊鏈技術真正獲得突破性、顛覆性的發展,纔有可能跳出“中本聰陷阱”。

區塊鏈技術需要建構“技術生態圈”。對於那些依然在技術的軌道里緩慢前行的玩家來講,雖然他們獲得了很多的專利技術、創新了很多的區塊鏈技術,但是,對於區塊鏈這種相對較爲基礎的技術來講,僅僅只是這些爲數不多的專利是不夠的,建構一個“技術生態圈”,纔是區塊鏈技術得以發展的原因所在。

這裏所講的“技術生態圈”主要是指不同的區塊鏈技術的流程和環節之間,可以實現自由流動、可以互補、可以自我更新。這個時候,區塊鏈的“技術生態圈”纔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圈,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技術專利和創新只不過是尚未形成體系的散兵遊勇。

這其實是現在的區塊鏈技術始終都沒有形成一個體系和突破的根本原因所在。只有區塊鏈技術真正建構了一個“技術生態圈”,它的發展纔算是真正實現了突破,行業的發展纔算是真正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從個體到生態,從生態到行業,區塊鏈的這種發展軌跡,纔是真正合理的。

區塊鏈技術需要形成“百川入海”。開源,是區塊鏈技術的本質。只有不斷進行區塊鏈技術的開源,它的發展才能不斷拓展與延伸。然而,現在很多的玩家卻把封閉、私密看成是區塊鏈的本質,這種方式非但不利於區塊鏈的發展壯大,反而會把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帶入到死衚衕。說得直白一些,現在區塊鏈行業遭遇到的發展困境多半是由於區塊鏈的封閉造成的。

對於正處在寒冬期的區塊鏈來講,更加需要不斷開源,不斷“海納百川”,只有這樣,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在我看來,只有不斷開源,不斷將區塊鏈開放給外界的玩家,纔是未來區塊鏈市場的引領者。因爲中本聰正是把他的區塊鏈技術開放出來,我們才認識了比特幣,認識了區塊鏈技術。

因此,現在區塊鏈行業各自爲戰的狀態並不是最優狀態,這種狀態並不能夠促進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只有不同的玩家放下芥蒂,只有不斷開放自己,區塊鏈行業的發展纔算是進入到了一個良性的發展階段。

區塊鏈的被正名並非是春天開始的標誌,而是昭示着新的寒冬的開啓。只有堅守區塊鏈的技術本質,不斷優化和完善自己對於區塊鏈技術的認識,以技術爲終極推動力,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才能迎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暢銷書作家,行業觀察者,特約評論員。長期關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 4 00萬字。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