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或許是整個大氣候的原因,即使是在區塊鏈被定義成爲新基建的重要時刻,我們依然沒有看到早期那樣的野蠻生長。客觀、理性地看待區塊鏈本身業已成爲一種潮流和趨勢,這是一種必然。因爲即使是現在的區塊鏈行業依然沒有達到大規模落地應用的水平,相對於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來講,區塊鏈依然是一個較爲小衆的存在。

儘管小衆,但是,我們在區塊鏈的市場當中依然感受到了改造行業的濃重氛圍。但凡是區塊鏈的應用,顛覆便是永遠的主題。然而,小衆並不能夠真正承載顛覆本身,因爲區塊鏈的“基座”尚未建構得足夠強大,當我們把越來越多的顛覆放置在它身上的時候,搖搖欲墜的感覺便會縈繞其中。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區塊鏈的應用,當越來越多的區塊鏈項目開始出現,區塊鏈本身的不完整性開始越來越多地被顯露出來,即使是經歷了洗禮,區塊鏈依然僅僅只是一個相當稚嫩的技術。筆者始終認爲,走向大衆,纔是區塊鏈不斷成熟的關鍵所在,纔是區塊鏈真正成爲一個完整物種的根本需要。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看看那些讓人看不明白的技術詞彙,看看那些讓人望而卻步的論壇,看看那些讓人觸不可及的應用,我們就會發現,區塊鏈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大衆化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於區塊鏈來講,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這個挑戰在於,我們需要在看似高冷神祕的區塊鏈與稀鬆平常的應用和落地之間尋找一種平衡。基於這種平衡,我們讓區塊鏈從小衆走向大衆。

即使是經歷了多次洗牌之後,區塊鏈的玩家們似乎依然沒有找到實現這種平衡的方式。現實情況是,區塊鏈似乎距離尋常百姓越來越遠。那些看上去極具顛覆性的區塊鏈應用,其實很多時候僅僅只是研發者們的自嗨方式而已,真正的用戶依然在用互聯網的方式進行着一切。可能相對較爲專業的區塊鏈技術對於普通用戶來講,的確有一定的門檻,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把區塊鏈的應用嵌入到互聯網當中,讓區塊鏈去優化區塊鏈的體驗則是一件非常有想象力的事情。

從這個邏輯來看,找到區塊鏈與互聯網之間的結合方式,讓區塊鏈成爲互聯網的改造工具則是讓它真正走向大衆的關鍵所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之所以發展如此迅猛,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它們把自身定位成爲優化互聯網的新手段和新方式,而不是像區塊鏈那樣站在互聯網的對立面。

當區塊鏈不再把互聯網看成是冰火不相融的存在,抑或是當區塊鏈找到了和互聯網共存的方式,區塊鏈纔算是真正開始從小衆走向了大衆。縱觀當下的區塊鏈市場,那些真正發展得好的區塊鏈項目無一不是如此,即使是頭部的巨頭依然是把區塊鏈看成是優化自身的一種方式,而不僅僅只是一味地進行顛覆。

區塊鏈與互聯網的顛覆和對立,其實依然是早期的思想在作祟,特別是人們對於數字貨幣的片面認識所導致的。早期,僅僅只是把區塊鏈看成是致富手段的人們,需要把區塊鏈包裝成爲一個人們都看不懂的存在,這樣他們才能根據這些虛無縹緲的概念來矇蔽所謂的“韭菜”,通過收割韭菜的方式來賺錢。

經歷了輪番洗禮之後,人們對於區塊鏈的認識開始變得理性和客觀。讓人啼笑皆非的區塊鏈論壇開始逐漸消失不見,讓人摸不着頭腦的區塊鏈項目開始消失匿跡,但是,區塊鏈似乎開始真正退到了只有自己的小世界裏,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着略顯自嗨的遊戲。雖然有關收割韭菜的聲音不斷減少,但是,如果區塊鏈的發展僅僅只是侷限在這裏的話,那麼,所謂的區塊鏈或許真正僅僅只是一個相當小衆的存在,無法真正走向成熟。

讓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區塊鏈,讓越來越多的人應用區塊鏈,纔是區塊鏈真正可以發揮自身的功能和作用的關鍵所在。Facebook的Libra其實就是在實現這樣一種願景,它的目的就是讓每一個人都可以使用區塊鏈,從而建構起區塊鏈足夠強大的“基座”,而後在不斷讓這個“基座”去承載更多的應用。這是Facebook的Libra真正可怕的地方。

不幸的是,Facebook的Libra在推進的過程當中遭遇到了困難。看看扎卡伯格不斷在聽證會上苦口婆心的解釋,我們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Facebook的Libra在落地的過程當中遭遇到的困境告訴我們,一味地強調區塊鏈的作用,但是,忽略了與主流市場聯通的方式,依然不能把區塊鏈的發展引向深入。

當我們找到了讓區塊鏈走向大衆的方式時,我們同樣需要找到與主流市場,特別是監管機構握手言和的方式。只有這樣,基於所謂的區塊鏈建構起來的新世界纔不會是一個獨立王國,而是變成了一個可以和主流市場相互連通的存在。

從這個角度來看,僅僅只是建構起區塊鏈的龐大且多元化的“基座”並不能夠給它帶來長久的發展,因爲這會讓區塊鏈演變成爲一個獨立王國。正確的方式是,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區塊鏈的生態化應用與主流市場握手言和的方式,即在主流市場的規制之下來不斷拓展和深化區塊鏈的應用。當區塊鏈的發展得到了主流市場的支持,並在其支持下不斷拓展自身的應用,所謂的區塊鏈才能真正變得成熟。

央行發佈的DCEP爲我們打開了一個重新思考與認識區塊鏈的新方式和方法。即在央行的法定的體制之下,不斷地落地和擴大區塊鏈的應用,不斷地建構起區塊鏈的“基座”,並且找到私鏈與公鏈之間聯通的方式和方法。當區塊鏈的落地和應用有了主流市場的背書,當區塊鏈開始以普通大衆爲目標用戶不斷鋪開,區塊鏈才能找到從小衆走向大衆的方式和方法。

當央行的DCEP開始嶄露頭角,當Facebook的Libra不斷遭遇困境,我們似乎找到了一條讓區塊鏈真正從小衆走向大衆的方式和方法。當區塊鏈找到了與主流市場握手的方式和方法,當區塊鏈不斷建構起強大的“基座”,區塊鏈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真正成爲一個成熟的物種。因此,DCEP與Libra的結合體,或許纔是區塊鏈真正走向大衆的“活樣本”。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 特約評論員 ,行業研究專家 。長期 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 4 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