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費級的汽車概念都是很模糊的,比如操控性,有的人覺得配有ESP的福睿斯就有操控性,有人認爲低重心水平對置發動機的BRZ纔有操控性;對於越野,有人認爲去趟薊縣算越野,也有人認爲去趟老掌溝,爬上好漢坡纔算越野入門。如果這位朋友只是想在週末帶着家人朋友去郊外,景區遊玩,那麼以上幾款車都可以應付;而如果想去雲貴高原,大興安嶺完成一次極限穿越……你最好打消這個念頭。。。

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以上幾款車都不能實現我心目當中的越野,甚至連大家普遍熱議的福特撼路者,日產途達,江鈴馭勝等車型,雖然擁有很好的越野底子,在原車狀態下也只能稱爲是兼顧了輕度越野的家用SUV。

我們可以首先來看一看什麼樣的車才能真正算的上越野車。


丨在車身結構上

大部分真正意義上的越野車,使用的都是非承載式車身,也就是大家俗話說的帶大梁的車(當然並不絕對,這個稍後講)比如牧馬人,吉姆尼,奔馳G,路虎發現4等。

(全新一代鈴木吉姆尼底盤結構)

該類結構的車型底盤與車身結構是兩個部分,行駛起來的特點是震動不容易被吸附,要麼硬如鐵,要麼軟似棉,除了一些頂級豪車,很少能把非承載式底盤做到舒適。但是由於底盤是獨立的,因此無論車輪發生怎樣的極端運動運作,都不會對車身產生過大影響。

(全新一代奔馳G已改爲前獨立懸架)

除此以外,類似普拉多,奔馳G會採用前獨立後整體橋式懸架,牧馬人,吉姆尼,老奔馳G甚至採用了前後整體橋的懸架,此類結構雖然在平常鋪裝路面行駛堪稱災難,但在真正的極限路況時,卻可以發揮它的特點,強度更大,壓縮行程也更長,可以保證車廂不會產生過大的傾斜,保證乘客的舒適性。

(全時四驅的斯巴魯XV)

而目前的SUV市場,絕大多數車型使用的是承載式車身結構,這類結構的優勢有很多,車身剛性強,操控極限高,重心低,有助於降低油耗,但這個結構生來就不是爲了越野的,它的車體與底盤是一個整體。極限路況中,經常會出現兩邊懸架分別達到上止點和下止點的現象,這樣的情況下,車身會受到非常大的扭轉力,很多剛性不夠的車會出現車門打不開或者關不上的情況,甚至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異響和駕駛質感的退步。

丨在車身造型上

除了結構,車身造型也是一大關鍵,越野車擁有很多硬指標,比如接近角,離去角,具體概念大家可以看上圖理解/

參加達喀爾的賽車,以及Buggy的車輪幾乎在車身的四個角上,民用車裏牧馬人之所以通過性能強,很大原因就在於他近乎變態的接近角離去角。而SUV車型普遍會把前懸,後懸加長,一方面讓車看起來更威武,另一方面也爲了騰出來後備箱空間和乘坐空間,但這樣會很容易把“鼻子”或者“屁股”蹭了。

丨在“打野”裝備上

(奔馳G的差速鎖控制按鈕)

當然了,一再和大家強調,任何一個元素都不會對車輛整體起決定性作用,結構上的優勢不會決定一輛車的越野性能,非承載式車身,整體橋式懸架可以奠定好的基礎,但越野車領域不乏三菱帕傑羅,鈴木超級維特拉這樣使用承載式車身,前後獨立懸架的異類。

(福特與路虎的全地形反饋系統旋鈕)

除了結構,一身好裝備也是完成“打野”的必備,陸巡,奔馳G著名的前中後三把鎖,牧馬人核心裝備分動箱,路虎以及福特偷師而來的全地形反饋系統,都是越野車領域的神裝。

(三菱歐藍德中央差速器“鎖”按鈕)

家用SUV上最硬核的越野配置無非是一把電子限滑的中央差速鎖,輪間限滑也多采用電子結構,雖然相應速度快,但如果是真正的極端路況,電子結構很容易出現偶發性故障,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的機械機構會更值得信賴。

丨從動力上

這個概念很好理解,出去越野,沒有想象中的風花雪月,大漠孤煙,只有不斷的受困,脫困,受困,脫困……在有良好技術,越野裝備的基礎上,大馬力,大扭矩,擁有線性動力輸出的動力總成也是標配。渦輪發動機存在扭矩躍升現象,部分自動變速箱即便在手動模式下也存在自動升檔現象,因此並不適合越野。

(吉姆尼仍然堅持使用1.5L自然吸氣發動機)

不過現實生活中,很多愛好者是僅僅爲了滿足一份情懷,因此連牧馬人這類的硬派SUV都開始使用小排量渦輪發動機,但對於真正追求極限越野愛好者而言,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搭配手動變速箱仍然是最適合越野的動力配置。

丨在……上

除了這些硬核元素,例如內飾,座椅這些軟性裝備也會或多或少影響越野性能,比如……從心理上。哪怕是奔馳G這些頂尖豪華越野車,坐着也很難稱的上舒適,原因就在於他們並不是爲乘客考慮的。

(只有官圖纔可以發現牧馬人內飾的“美”)

牧馬人,陸巡,發現4的內飾觀感絕對落後於同價位的SUV車型,他們都可以給人一種正襟危坐的“戰鬥感”,所謂輸人不輸陣。。。家用SUV更注重內裝的豪華。這種區別就像。。。金城武與巨石強森。

其實迴歸到概念上,SUV是Sport utility vehcle(運動多功能車)或者Suburban utility vehicle(城郊多功能車)三個單詞的縮寫,可以看到,其概念和越野,Offroad等字眼沒有任何關係,更多側重於多功能性,這也是SUV車型能夠在我們國家風靡起來的一大原因。

把四驅和越野直接劃等號,讓SUV等同於越野車,這些錯誤觀點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 第一:SUV的底盤大部分都很高。即便是類似現代ENCINO,豐田C-HR,馬自達CX-4等運動型SUV,他們的底盤高度也要高於傳統印象裏的轎車,通過能力也要略好於轎車,降低了託底的風險。

  • 第二:廠家的宣傳誘導。我不是針對途觀,我是說在座的SUV都是……SUV最常見的一類宣傳圖,宣傳片,都是一輛城市SUV在大漠戈壁疾馳,揚起漫天黃沙,或在巨石路上“翻山越嶺”,映襯浩瀚星海,下一幕就是一家人支着帳篷,圍着篝火其樂融融。這些都造成了SUV可以通過極限路況的假象。

  • 第三:傳統印象。在30歲往上的人兒時記憶裏,除了老上海,伏爾加等轎車之外,見的最多的小車就是BJ212之類的越野車型,該類車大多做工粗糙,結構簡單,採用了非承載式車身,有的還使用柴油發動機,非常適合當時的道路狀況,加上軍車背景,它們經常面對一些極端路況,因此在很多朋友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的SUV車型從外觀上講與該類車擁有許多相似。

本期文章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幫助大家糾正錯誤觀點,避免因爲開着家用SUV進行超越車型可承受極限的越野而產生不必要的風險,另一方面在選車時,大家也可以結合以上提到的幾個要素,判斷這輛車的越野性能屬於什麼水準。

最後要提醒大家,真實越野面對的風險種類非常多,絕對不是廠家設置的場地器械體驗那麼簡單。作爲汽車運動的一部分,越野本身也是帶有很大的危險性,單人,單車進入未知領域的做法是絕對不贊成的,合適的車輛,裝備,專業的組織領導,詳盡線路規劃是完成一段安全愉快越野穿越的前提。

另外隨着加入到越野活動的人越來越多,新開發的線路也越來越多,類似上圖這種破壞環境的案例也越來越多,這些不僅體現了個人素質的高低,更是違反了法律法規要求。

希望我們的聽衆,觀衆在參與到越野活動中時,合理選擇裝備,遵守法規,不破壞環境,不打擾野生動植物,也不貿然深入位置領域,盡情享受越野帶來的愉悅。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