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me to the dark

Let me take you past our satellites

you can see the world you brought to life

2019年4月17日下午,至善學院在圖書館819舉辦了題爲“紫砂藝術中傳統與創新的融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講座。

講座特別邀請了宜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紫砂陶製作技藝傳承人範澤鋒老師爲同學們介紹紫砂這門傳統藝術。報告廳現場百餘名同學聚精會神地聆聽範老師的講解。

範澤鋒,宜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紫砂陶製作技藝傳承人。他創作的作品具有“心遊萬仞、對物通神”的靈感和想象力,造型張弛得度,理趣皆備。

此外,他還研究全國各大陶瓷及燒成方式,在創作紫砂壺的過程中深掘心源,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融入不同的藝術文化。

講座現場

講座伊始,範老師從紫砂的名字由來和分類講起。紫砂,紫即紫色,有紫氣東來、吉祥之意,砂則寓意爲“聚砂成塔”。紫砂器件共分爲四種:光素器、花器、方器以及筋紋器。

談及紫砂傳統工藝過程,範老師信手拈來。紫砂壺製作包括煉泥、制壺、燒製等步驟:

煉泥是第一步,需要把原料泥置於戶外兩年進行自然風化,然後過篩、研磨,之後把煉好的泥用保鮮膜封起來通過微生物發酵增加黏性,最後需要放入冰庫中進行冷藏陳腐,使泥料在製作時達到最佳狀態

第二步是制壺。經過製作設計圖、錘泥、切泥條、拍泥片等前期準備工作,便可以正式進入紫砂壺的製作過程了。制壺是將作者的思想和理念通過曲線、造型、裝飾等手段進行表達,賦予砂泥靈動的氣韻。

最後一步是燒製。古代採用龍窯來燒製,節能效果非常優越,但是由於無法精確控制溫度,造成出窯率比較低的狀況。現代則主要利用電窯燒製,通過對溫度的把控,能夠實現顏色深淺不同的變化,從而更好地體現作品的意蘊。

範老師在其創作過程中,重視傳統與創新、中式與西式的結合。他充分研究全國的著名陶瓷及其燒製方式,並將德國包豪斯式、巴洛克式、日本隈研吾設計等設計理念融入自己的創作中,對傳統紫砂進行了大膽創新,製作出了很多具有開創性的作品

範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誡同學們,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徑是實踐與堅持,道路沒有對錯之分,重要的是堅持,以及不斷完善和顛覆自我。

最後範老師對紫砂做了精闢的闡釋:道爲骨,儒爲表,佛爲心,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茶道。

圖文編輯來容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