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如果有關注近幾年的音樂資訊的話,強如《歌手》、《中國好聲音》這樣的老牌音綜,也仍然有着翻唱曲目未付版權費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如今這樣一個時代,於歌手競技類音樂綜藝來說,原創就是唯一的出路了嗎。

文/論音娛

2019年有着非常多出色的音綜,去年的《我是唱作人》口碑收視雙豐收。原創音樂類型的音綜似乎得到了認可,一直以來,音樂綜藝節目主流就是翻唱音綜,但是於市場來說,翻唱音綜太多了也容易讓觀衆產生視覺疲勞。

當然,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的原創音樂綜藝類節目,主要還是由於近幾年大衆音樂版權意識提高,翻唱歌曲的成本增加。各位如果有關注近幾年的音樂資訊的話,強如《歌手》、《中國好聲音》這樣的老牌音綜,也仍然有着翻唱曲目未付版權費這樣的事情發生。

《歌手》去年雖未翻唱,但是卻鼓勵歌手們唱自己的作品;《我是唱作人》主打原創音樂,原創雖有風險,但是一旦有了高質量HIT曲目,那麼節目熱度自然也就能得到提高。在如今這樣一個時代,於歌手競技類音樂綜藝來說,原創就是唯一的出路了嗎?

《我們的歌》已經結束,綜藝新模式取得成功,原創並非唯一出路

其實倒也並不是如此,原創有風險嗎?有的。比如《這!就是原創》,口碑雖好,然而收視率卻實在是有些慘淡。翻唱音綜仍然有着存在的價值,只不過由於《中國好聲音》和《蒙面唱將猜猜猜》這樣的已經有着龐大收視羣的老牌翻唱綜藝的存在,翻唱音綜想要獲得關注不那麼容易!

《我們的歌》已經結束,綜藝新模式取得成功,原創並非唯一出路

《我們的歌》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已經結束了的《我們的歌》,在播期間多首歌曲登上QQ音樂流行指數榜單。有心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我們的歌》節目中的大量選曲都是非常經典、年代久遠的歌曲,但是爲什麼,這樣的一檔音綜仍然能夠得到如此多的關注和認可呢?

《我們的歌》已經結束,綜藝新模式取得成功,原創並非唯一出路

大量新生代歌手的參加

《我們的歌》在選人上,尤其是在新生代歌手的選擇上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所選擇的新生代歌手都有着一定流量,而他們的粉絲羣體都是年輕人,而這一部分人就已經讓節目收視率有了一定保證,他們是樂於看自己偶像所在的節目的。

《我們的歌》已經結束,綜藝新模式取得成功,原創並非唯一出路

實力歌手加盟

只有新生代歌手可以嗎?我覺得《我們的歌》最成功的一點就是:沒有僅僅只是讓新生代歌手自己獨唱,而是選擇了讓他們與前輩搭配合唱。

實力歌手雖然在如今這樣的時代,他們的粉絲已經不是網絡主力軍,但是他們能夠在一點過程度上保證歌曲的質量。另外,其實前輩歌手和新生代歌手的合作,每一個組合,都是一個話題,都是能夠引起大衆熱議的事情。

《我們的歌》已經結束,綜藝新模式取得成功,原創並非唯一出路

競技

競技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實我不太明白爲什麼《蒙面唱將猜猜猜》會選擇放棄“歌王”模式成爲一檔純娛樂翻唱類音綜。

競技意味着節目走向充滿了未知,觀衆們會在意自己喜歡的歌手是否勝利,同時每一期的勝敗都能成爲話題,這於節目熱度而言都是有利的!

《我們的歌》大獲成功也爲以後的音綜開闢了一種綜藝新模式:新生代+前輩歌手。當然,除了這一點,在我看來,競技始終是不可或缺的,有懸念的節目更吸引人不是嗎?

《我們的歌》已經結束,綜藝新模式取得成功,原創並非唯一出路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贊並分享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