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週的《歌手·當打之年》,華晨宇所選擇的一首歌曲是《我們》,一直唱着原唱,突然的翻唱仍然取得了好成績。

創作和唱兼具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如今這樣一個屬於流量時代,我們能發現大部分的歌手都有着明顯的短板,而華晨宇則是展現了自己在改編和原創上的能力,尤其是在創新音樂方面做得相當不錯。

我很喜歡華晨宇的那首《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以往更看重旋律的我,這一次由衷地被歌曲的編排所震撼,尤其是結尾部分的唸白,是相當有想法的。

這一期的華晨宇所帶來的是一首原創曲目-《神樹》,這是一首尚未發行、只在華晨宇的演唱會上演唱過的歌曲。華晨宇其實有着挺多這樣的歌曲的,所以說喜歡華晨宇的朋友,去聽演唱會有時候是會有驚喜的。

這首歌曲在主歌部分選擇了和《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後一天》相同的方式,墊了和聲,這樣的選擇和單人處理區別較大,使得表演相對而言更加震撼。

整體主歌部分主要以敘述爲主,所以難度並不算高。不過副歌部分的連續高音卻是對於歌手本人的聲帶機能有着極高的要求。

就拿節目23.40秒處的【crash and cold】來說,要知道在這一處高音之前,華晨宇已經連續演唱了多次的F4拖長音。在這一處的【cold】選擇了拖長音#G4轉#D4然後再轉F4,時間長達七秒,不得不說,華晨宇對於氣息的控制確實是相當的不錯。

再說【我淹沒在萬人聲響】一處,從聽感上來說或許會感覺音高並不算太高,但是實際演唱難度卻是比較高的。【萬人聲】三字連續#G4,其實這屬於華晨宇比較擅長的區間,在男嗓換聲區基本上並不存在太多壓力。

之後一處便是在節目的24.50秒處的【never give up】,最後的【up】拖長音8秒#A4轉#G4。各位可以看華晨宇的面部動作,主動提笑肌,很多時候我們說飆高音面部誇張,這只是演唱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輔助辦法罷了。

當然,最值得稱讚的一處或許就是在最終結尾部分的一處【never give up】了,最後的【up】同樣拖長音8秒,不過與前者最大的區別便是,這一處直接#A4拖到底,並沒有選擇轉調。

另外各位也可以聽一下華晨宇在細節方面的處理,最後收聲部分,由結實的長音轉小顫再到自己主動去製造小撕裂音結尾。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本場的排名與往常的成績相比,並不算好。個人覺得還是音樂風格不太討喜的緣故,這首歌曲並不是那麼重視旋律,而重視的是整體的一個概念。

當然,站在我的角度來說,我還是希望華晨宇能夠多唱自己原創的偏燃偏炸的曲目的,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歡華晨宇的這首《神樹》呢?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贊並分享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