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西遊記》裏的所有妖怪當中,孫悟空無疑是膽子最大的一個。他在天庭爲官的那段期間,曾經多次公開和玉皇大帝叫板,甚至爲了自己的面子,不惜和天庭針鋒相對。這些事情是他人生中最輝煌的經歷,讓他得以名揚三界,被滿天神佛所熟知。

但是孫悟空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卻並不是非常的光彩,因爲這些事情都在無形中凸顯了他的狂妄和無知。玉皇大帝給了他這麼多機會,可他卻一次又一次駁了對方的面子,總是把自己看得至高無上。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玉帝給他的這些機會,也未嘗不是一種考驗,使他把自己的能力和缺陷全都展現了出來。或者也可以說,孫悟空之所以能夠在天庭屢次胡作非爲,也只不過是玉帝在故意縱容他而已。

不過與此同時,孫悟空在天庭的這一段經歷,也揭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經不起考驗的人終究無法成功。人生的路上就是這樣,有些機會抓住了就是一場機遇,可以讓一個人一飛沖天。但如果抓不住,就會隨之暴露出相應的缺陷,成爲人們眼中的反面教材。孫悟空能夠上天做官,其實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玉皇大帝請孫悟空上天做官,只不過是爲了約束對方而做出的權宜之計。但人們卻沒有注意,到這件事情給孫悟空帶來了多大的影響,甚至直接改變了他的命運。

在接到玉皇大帝的邀請之前,他只不過是一個生活在凡間的普通妖怪,沒有任何深厚的背景,即使想要去天庭撈個一官半職,但是卻沒有相應的門路。一個人沒有相應的人脈,就很難得到突破性的發展,有很多人都是受到了這樣的制約,終其一生都被困在一個小圈子裏。但太白金星的突然造訪,無疑爲他打開了一條通天大道,讓他可以瞬間跳出原來的層次,直接面見三界中的最高主宰——玉皇大帝。

對於一個沒有門路的山間妖怪而言,此事具有着無比重大的意義,可以改變他今後命運的走向,讓他擺脫妖怪的身份,從此正式位列仙班,成爲一名正規的神仙。在整部《西遊記》當中,凡間的妖怪何其衆多,比孫悟空厲害的人也比比皆是,但是那些人卻都沒有這樣的機會。

與其他的妖怪相比,孫悟空可以說是一個幸運兒,非常榮幸地被玉帝選中。對方不但沒有追究他大鬧龍宮和地府的責任,反而還在太白金星的建議下生出了愛才之心,決定破格錄用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野生妖怪。玉帝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很顯然已經把自己的姿態放到了最低點。

由此可見孫悟空能夠上天做官,的確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稱之爲三生有幸也毫不爲過。但是能夠來到天庭,卻並不代表着能夠在這裏紮下根來,最終的結果還要根據他的表現而定。孫悟空的心性決定了他的成敗

孫悟空本是一隻山間的石猴,從菩提祖師那裏學藝歸來之後,就一直生活在花果山,平日裏所接觸的人也都是和他一樣的妖怪。所以孫悟空也隨之養成了一種自由散漫的性格,同時他的眼界也被侷限在普通妖怪的層次。

因此在來到天庭之後,他所展現出來的姿態,完全就像是《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無論看到什麼都覺得十分稀奇,甚至見到玉帝之後也不曾下拜。不過對方並沒有責怪他不懂禮數,因爲身爲是至高無上的三界主宰,根本沒有必要跟一隻猴子斤斤計較,那樣未免也太失身份了。

玉帝不但沒有發怒,反而還讓他做了弼馬溫。雖然有很多人覺得,此時玉帝太小瞧孫悟空了,給他一個這樣的職位實在太屈才了。但事實上這是一種非常合理的現象,每個人都要經歷這樣的過程。想要獲得更高的地位,就必須先從底層做起,只有腳踏實地纔可以逐步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其實和一般人相比,孫悟空的起點已經夠高了,弼馬溫好歹也是御馬監的總管,大小也是一個領導。一個新人剛剛上任就坐在了領導的位置,玉帝對他也算是格外照顧,沒有把他安排在最底層的位置。而且這個職位對於他來說,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考驗,如果表現的好,或許很快就能夠被再次提拔。

然而此時此刻的孫悟空顯然沒有這麼好的素質,他費勁千辛萬苦修煉成一身神通,到頭來卻只能做一個養馬的馬伕,實在是太難以接受了。想當初自己在凡間的時候再怎麼說也是一代妖王,手下掌管着數不盡的小妖,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窩囊氣。

但是他如今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環境,天庭和花果山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也就是說他要和從前的生活劃分界限,只有放平了心態才能接受新的生活。一個人要想真正進入一片廣闊的天地,就必須擁有放下曾經的魄力,正如俗話所說,有舍纔會有得。

可孫悟空卻放不下美猴王的架子,心態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轉變。他總是忍不住拿弼馬溫的身份,和之前的美猴王去做比較,覺得自己喫了大虧,被天庭的這些人玩弄於鼓掌之間,同時這也就註定了他無法得到在天庭立足的機會。

得知真相的他咬牙大怒:“這般藐視老孫!老孫在那花果山,稱王稱祖,怎麼哄我來替他養馬?養馬者,乃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將去也!”

在自尊心和虛榮心的驅使之下,他主動放棄了這一次留在天庭的機會,拿出金箍棒用盡渾身解數一路打出南天門外,懷着滿腔的怒氣駕起筋斗雲,回到了能夠滿足他虛榮心的花果山。整個過程中其實並沒有人故意爲難他,只不過是他的心態不夠平衡,無法接受兩個身份所帶來的反差。在來到天庭之後的第一次考驗中,孫悟空由於心性太過浮躁,最終沒能通過。孫悟空展露出的實力,讓玉帝給了他第二次機會

面對如此膽大妄爲,膽敢私自逃走的弼馬溫,玉皇大帝的心中開始變得憤怒,區區一個妖猴卻如此不識抬舉,他要讓對方知道天庭絕對不是好惹的。在盛怒之下,玉帝派出了托塔天王李靖和三太子哪吒,以及巨靈神等一衆天兵天將,來到花果山捉拿妖猴。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卻大大出乎了玉皇大帝的意料。能征慣戰的巨靈神和神通廣大的哪吒相繼敗下陣來,托塔天王李靖也只是搖頭興嘆。玉帝原本以爲孫悟空能夠大鬧龍宮和地府,是因爲龍王和閻君太弱了,可如今看來事實並非如此。

爲了彰顯自己的開明和仁慈,同時也爲了避免衝突進一步加劇,玉帝決定再給這隻猴子一次機會,他在太白金星的建議下,特地加封其爲齊天大聖。孫悟空雖然憑藉實力,爲自己換來了更高的地位,但他的考驗卻依然沒有結束。

重新回到天庭以後,玉帝給他的待遇與之前有了非常明顯的改變,不僅當着衆人的面封他爲齊天大聖,而且還派人修建了齊天大聖府,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他的虛榮心。得到想要的一切之後,孫悟空終於不再惹是生非,每日歡天喜地在天庭到處遨遊,日子過得非常清閒。

在《西遊記》原著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閒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羣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不定。”

也就是說孫悟空在這段期間的表現雖然比較安分,但同時也讓人看到了他性格上的缺陷,不懂得隱藏情緒,也不知道低調謙遜,一朝春風得意便忘了自己是誰。不過這些問題在玉皇大帝看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只要假以時日還是可以調教的,做人的規矩可以慢慢學。

可是隨意這時間的推移,新的問題也慢慢暴露出來。身在天庭中的神仙們,都有自己所負責的職位,平日裏也有自己的事務。可唯獨自由自在的孫悟空是一個例外,每天都是無所事事,完全是一隻閒雲野鶴。照這樣的情形發展下去,其他神仙的心裏未免會有些不平衡,玉帝能夠養他一時,但總不能養他一世。因此在一次早朝的時候,許旌陽真人向玉帝提出了意見。

這個意見其實非常的合理,人不可能永遠都像小孩子一樣過無憂無慮的生活,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崗位,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而孫悟空也因此迎來了,他在天庭的最後一次考驗。孫悟空終究沒能經受住現實帶給他的考驗

許旌陽真人的話,也正好符合玉帝的心思,天庭本來就不是一個養閒人的地方,既然在這裏任職,當然要負責一些事物。此前玉帝是因爲擔心孫悟空初來乍到不懂規矩,怕他重蹈弼馬溫的覆轍所以纔沒有給他安排任務。但通過這些日子的觀察,玉帝發現他似乎已經熟悉了天庭的大部分規定,所以這種顧慮也漸漸消失。因此玉帝便把他叫到了凌霄寶殿,極其認真的吩咐道:“朕見你身閒無事,與你件執事。你且權管那蟠桃園,早晚好生在意。”

玉皇大帝可謂是用心良苦,希望他可以在這種輕鬆的氣氛之下,慢慢適應天庭的環境,融入到自己的角色當中。面對突然到手的任務,孫悟空並沒有拒絕,高高興興的接受了這份差事。而且玉皇大帝也覺得,這件事情不會出現什麼差錯。因爲管理蟠桃園是一份很清閒的差事,每天的任務只是巡視一遍,所有事務都不用他親自動手,完全沒有犯錯的可能。

這樣的狀態一直維持了很長時間,他的表現也基本上能夠讓玉皇大帝滿意。但是這種狀態,就像是生長在溫室裏的花朵,時刻都需要玉皇大帝的刻意維護,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

可是蟠桃盛會的到來,卻再次打破了這種平靜的生活。按照天庭裏一貫的規定,能夠參加蟠桃盛會的人都是一些非常有資歷的神仙,毫無疑問孫悟空不在其中,因爲他還不夠資格。這並非有人故意爲之,完全取決於客觀條件的限制,但這件事情卻成了對他最大的考驗。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的真實狀態與理想中相去甚遠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產生衝動的情緒,眼前的孫悟空就是一個例子。他原本以爲自己的地位,已經達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步,但現實的情況卻告訴他,是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美好了。他的心裏再次燃起憤怒之火,在一時衝動之下毀掉了蟠桃盛會,同時也毀掉了自己的前程。

這是現實帶給他的考驗,所有的成敗都在他的一念之間,往前一步就是萬丈懸崖,如果能夠忍住衝動便可以風平浪靜。但他當時卻沒有想這麼多,只圖一時痛快,完全不計後果,最終把自己送上了一條不歸路。

這時候玉皇大帝的容忍限度已經達到了極點,再也不對他抱有任何幻想,轉而採用了最乾脆利落的手段,準備徹底解決掉這個麻煩。最後的結果沒有任何懸念,孫悟空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被壓在了五行山下,從高高在上的齊天大聖,淪爲了罪孽深重的階下囚徒。未來的五百年時間裏,他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爲。結語

孫悟空在天庭的經歷可以說是跌宕起伏,這些經歷在無形中給他帶來了許多的考驗,但他最終卻沒能經受的住。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經不起考驗的人終究無法成功,如果他能夠學會控制自己的心態,那麼他的結局也不至於如此淒涼。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人們總是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考驗,有些是人爲的因素,有些源自於客觀的條件。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耐得住性子,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剋制住內心深處的衝動。《西遊記》當中的孫悟空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鑑,一個人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就經不起生活所帶給他的考驗,最終只能走向失敗。

本文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