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此呂布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接受董卓的條件,在利益的誘惑之下親手殺掉了丁原,而這也就意味着他已經放棄了原則。董卓用利益收服了呂布,讓對方幫自己除掉了一個強大的對手,徹底吞併了丁原。

序:遙望那段歲月,只見遍地狼煙,英雄怒吼,戰馬嘶鳴,刀劍縱橫,血染黃沙。這是東漢末年的天下,也是一場綿延近百年的廝殺……

在這場亂世中,有這樣一位人物:

他的勇武冠絕天下;

他的名氣威震四方;

可是他也被人當成是反覆無常的小人;

甚至還有人稱呼他爲三姓家奴!

他就是溫侯呂布。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是《三國志》一書對他最高的讚許,而這也正是其能夠名傳千古的根本原因。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到封侯拜將名滿天下,再到反覆無常被衆人所厭惡,以至於最終落敗身亡。他的經歷可以說是大起大落,有過風光無限的輝煌歲月,也有過如喪家之犬般的落魄生涯。

在此期間他的身份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變化,先是丁原手下的主簿,繼而又被董卓任命爲中郎將兼都亭侯,之後又因刺殺董卓有功任職奮武將軍,同時進封溫侯,成爲了實實在在的掌權派。

但是後來隨着長安被破,他也開始四處流亡寄人籬下。在這個過程中,呂布雖然先後佔據過袞州和徐州,不過最終都是以失敗告終,不但沒能真正成爲一方霸主,反而還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然而他之所以會從輝煌走向落寞,其實主要原因並不在於局勢的混亂和對手的強大,而是在於他自始至終都沒能擺脫性格里的卑微。也正是這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決定了其最終的命運。在利益的驅使下摒棄原則,是他走向毀滅的第一步

董卓

關於呂布最早的記載出現在《三國志·魏書·呂布傳》中:“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驍武給幷州。”

然而此時他雖然已經在幷州任職,但是具體是什麼職務史書中並沒有交代。直到幷州刺史丁原帶兵駐紮河內之後,才終於發現了這一匹隱藏在亂世中的千里馬,並且正式任命其爲主簿,平日裏常伴左右,關係非常親近。

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丁原可以算得上是呂布的伯樂,將其帶領到了一片更爲廣闊的世界,給了他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因爲在漢靈帝駕崩之後,大將軍何進爲了解決宦官之患,曾召集各地兵馬進入長安,作爲幷州刺史的丁原自然也在其中。

而在其手下擔任主簿的呂布,也理所當然地來到了危險與機遇並存的長安城。這次遠行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起點,也是改變命運的關鍵轉折點,但與此同時更是他走向毀滅的第一步。

據《三國志》記載,何進與宦官之間的鬥爭,最後以兩敗俱傷的方式告終。然而在此之後,西北軍團的首領董卓趁虛而入,直接控制了東漢政權。

此時董卓爲了進一步壯大自己,把目光投向的手握幷州軍馬的丁原。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呂布就這樣被捲入了兩個大人物的鬥爭當中,董卓以高官厚祿爲籌碼,引誘他出手滅掉丁原,然後歸入自己的麾下。

在這時候他的處境非常明顯,一邊是利益,一邊是原則,需要在兩者之間做出一個選擇。對此呂布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接受董卓的條件,在利益的誘惑之下親手殺掉了丁原,而這也就意味着他已經放棄了原則。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是他在面對對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的丁原時,卻選擇了恩將仇報,完全沒有絲毫原則可言。

在此之後,儘管他得以封官進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官厚祿,但是在人格方面,卻已經變得非常卑微。或許他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這樣卑微的人,只是一直沒有表現出來,而董卓的引誘就像是一塊試金石,從側面反映出了他的人品。

一個能夠把利益凌駕在原則之上的人,即使地位再怎麼顯赫,但終究無法彌補性格上的缺陷。因爲他在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就已經等於出賣了自己的人格,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立場往往比利益更加重要。

利益無非是地位和財富的積累,說到底只是一些身外之物,即使沒有這些東西,也一樣可以活得頂天立地。但立場和原則卻是一個人一生的根基,一旦產生動搖或者破碎,便再也難以重新塑造,同時也會對未來產生無法估量的影響。

就像《論語》中所說的那樣:“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也。”

信念和志向決定了性格和命運,只有勇於堅守立場堅持原則者,纔有資格被稱爲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至於那些經不起名利誘惑的人,雖然能夠得到暫時的利益,但是站在長遠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其實並不可取。

這種卑微的性格一旦養成,就會在利益和原則之間一次又一次妥協。這樣的事情要麼發生零次,要麼就是無數次,人格上的缺口只要被打開,就很有可能會演變成致命的弱點。殺掉董卓的同時,也將自己推向了深淵

董卓

董卓用利益收服了呂布,讓對方幫自己除掉了一個強大的對手,徹底吞併了丁原。但是他卻沒有想過,對方既然可以背叛丁原,那麼在同樣的情況下是否也會背叛自己呢?

或許呂布也沒有想到,自己居然還會面臨相似的情況,而且再一次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而關於刺殺董卓的起因,見於《三國志》中:“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

此外再加上司徒王允從中挑唆,用言語和美名加以引誘,使他覺得如果殺掉董卓,自己便是拯救天下的英雄。當初丁原待其如此親密,他尚且不念往日情分。而董卓雖然與之有父子之名,可是從行爲上來看,兩人的關係顯然存在很多破綻。

在如此局面之下,所謂的父子之情早已蕩然無存,更何況兩人本就無親無故,所以呂布動起手來也是絲毫不留情面。

司馬彪

如晉朝司馬彪所著的《九州春秋》 中寫到:“布素使秦誼、陳衛、李黑等僞作宮門衛士,持長戟。卓到宮門,黑等以長戟挾叉卓車,或叉其馬。卓驚呼布,布素施鎧於衣中,持矛,即應聲刺卓,墜於車。”

可是他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處境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這麼樂觀。首先他本身的能力和實力根本不足以撐起整個局面,即便進封溫侯位極人臣,可朝中依舊無人真正信服。而後董卓之前的部將李傕、郭汜等人,公然興兵造反直接帶人殺進了長安城。

面對來勢洶洶的董卓殘部,長安城內的一盤散沙當然無法抵抗。呂布也因此被迫流亡,開始四處寄人籬下。

不過由於人品和性格上的缺陷過於明顯,那些雄踞一方的各路諸侯們,全都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觀點,沒有人願意真心實意的收留他。因爲通過這件事情,此時此刻天下所有人都已經看清了他的真實面目,無論是誰恐怕都無法接受一個喜歡背叛的人。

直到這時候他依然不明白,這些人爲什麼都不願意容納一個殺掉董卓的“英雄”?

親手把自己推進了深淵的呂布

也就是說現如今,他已然等於親手把自己推進了深淵,將人性中最卑微的一面展現在了世人面前。並且用實際行動向人們證明了,一個摒棄原則的人究竟有多麼悲哀。

不管這樣的悲哀無疑是咎由自取,從他決定殺掉丁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會有這麼一天。丁原和董卓的結局,時刻在提醒着其他人,他們已經從內心裏認識到,無論如何也不能步這兩人的後塵。

所以說呂布的尷尬處境其實並不意外,在那個人人自危的東漢末年,又有誰願意把這麼一個危險性人物放在身邊呢?那麼在這樣的處境之下,他的人生也就只剩下了最後一條路——自立門戶。

可是一個在人格上盡顯卑微之態的人,又如何能夠撐得起一片天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東漢末年之時,其實但凡有些資本和能力的人都會選擇自立門戶,畢竟天下各路諸侯都在各自爲戰,誰又能獨善其身?不過在當時各路諸侯當中,呂布顯然是一股特殊的勢力。

因爲別人都是主動割據一方,只有他是被迫的。比如他逃出長安之後,先是投奔了袁術,後來由於對方看不慣自己,所以又改投袁紹,可是結果依然不如人意。

張邈和陳宮

最後幾經輾轉,呂布終於在袞州安家落戶,得到了張邈和陳宮的接納,一同掌管和守護這片地帶。不過沒過多久,他們就在曹操大軍的圍攻之下分崩離析,再一次變成了喪家之犬。

經過這次失敗以後,他的處境變得比以往更加艱難。譬如《漢末英雄志》書中寫道,他見到劉備之後曾大發感慨:“我與卿同邊地人也。布見關東起兵,欲誅董卓。布殺卓東出,關東諸將無安布者,皆欲殺布爾。”

其實他會面臨這樣的處境一點都不奇怪,當時天下猛將雖多,可是像呂布這種出爾反爾背信棄義之人,卻並不多。如關羽、許褚、典韋、趙雲等,都是戰力超絕的武將,可爲何他們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呂布卻不能呢?

此外憑藉自身強大戰鬥力,自立門戶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開創江東基業的孫堅,也是以勇武見長。那麼同樣是武將出身,爲什麼孫堅能夠打下一片江山,呂布卻什麼都留不下,守不住呢?

其實通過和這些人對比之下就能看得出來,他的缺陷就在於沒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或者說是性格里的卑微。首先他可以爲了利益出賣原則,就已經踏出了毀滅的第一步,再加上此後不但沒有收斂,反而又再次上演了一出同樣的鬧劇,徹底搞臭了自己的名聲。

常言道:“人無信不立,業無信則不興,國無信則衰。”

他此前的種種行爲已經嚴重透支了自己的信譽度,如此一來也就限制了今後的發展,前因後果有着必然的關聯。而且除了這一點之外,他對自己的定位也和實際情況偏差頗大。

從呂布的一系列舉動和選擇來看,他其實並沒有爭霸天下或者稱雄一方的心思,反而一直都在不停地給自己找主公。結果由於別人都不接受,所以才被迫自立山頭。

這一點和曹操、孫堅等人態度相比,呂布無疑顯得非常卑微。就像拿破崙曾經說過,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生在世可以沒有背景,但卻不能沒有嚮往,更不能把自己看的太低。

不過呂布顯然不是這樣的人,他從來沒有站在一個自主創業者的角度去思考過問題,自始至終都沒有斷絕過依附別人的念頭。譬如後來佔據徐州的時候,面對曹操再次大軍壓境,他的第一想法不是戰勝對方,而是想要投降,後來由於陳宮竭力勸阻才選擇抵抗。

曹操

可是最後被曹操擒獲時,他那好不容易硬起來的骨氣又瞬間化爲了烏有,口口聲聲說要爲對方效犬馬之勞。身爲一股勢力的領軍人物,心裏面總是裝着卑躬屈膝的念頭,又怎麼可能會有好的結局呢?

由此可見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呂布的性格都是卑微的,儘管身份幾經變化,但卻始終沒能擺脫這種性格里的卑微。然而也正是這樣的態度,徹底斷送了他的一生。因爲自始至終,他一直都是一個失道者,沒能找對立場,也沒能做對選擇。

所以說人這一生最可貴的東西不是利益、財富或者地位,而是一種敢於堅守原則,堅持永不言敗的精神和信念,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格,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魅力。結語

呂布的故事雖然已是前塵往事,東漢末年的狼煙也已散去多年。可是人們卻沒有將他和那段歲月忘記,而是寫進了書裏,留在了心裏。也正因如此,我們纔可以從中尋找那些有意義、有價值的觀點和道理。

從前的往事,其實都是歷史和人生的共同結晶,可以折射出人性和現實的方方面面。我們要做的,只是用不同的眼光去發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