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 :袁麗娜 終審:徐芳芳 圖文編輯:潘存英

有一天,我和老公開車出門辦事。他開車,我坐在副駕駛。我習慣性地打開高德地圖,查看線路。我自己開車的時候,一般不喜歡打開導航,一是覺得費電,二是導航會一直說話,我覺得太吵,聽不了音樂也不方便聊天。我喜歡打開地圖,大致記得路線,關鍵時刻再打開導航。

我坐在副駕駛,自然想擔任導路的責任,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打開地圖,有三條路線可以到達目的地。顯示五個小時的車程,讓我覺得很奇怪,因爲以前去過一次,大概只要三個多小時啊。

眼看着前方的收費站,導航提示我們向右拐。我堅定的相信地圖的提示,指揮着拐了過去,進了一條小路。老公有點兒不高興地說,“你把導航聲音打開啊”。路越走越感覺不對,也越來越堵車。老公很生氣,不屑地說,“不勞你費神了,我自己導航”。

我受不了他不屑的口氣和眼神,好像因爲我沒有導好路,我就很差勁一樣。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谷底。我不再想說話。就開始傾聽自己,共情自己,不想讓自己委屈的眼淚掉下來。覺得這個小事沒有必要難過,也不想掉眼淚又被嫌棄。

只見老公瞄了我一眼,頓了頓,說,“你還學接納力呢!”(我猜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還這麼不接納,我還沒怎麼說你呢,你就難過成那樣子。

我不甘地反駁說:“學了接納力怎麼了,學了接納力就沒有生氣的權利了”?

後來一頓調查,才發現是我的地圖設置了避免收費的模式,所以不從高速走了。

每次我犯了錯誤,都受不了別人一丁點兒的抱怨、指責、不屑。我都已經這樣了,我自己都苛責自己難過的不行了,你怎麼還可以再雪上加霜?我理所應當地覺得,我自己已經很難過了,你不可以再責怪我。我一直通過這樣的互動模式,想讓老公知道我就是這樣的人,想讓他改變,我需要一個忍住不生氣,還要表現大度的愛人。

我是一個有討好型、付出型特質的人。在人羣中,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因爲我害怕與人衝突,害怕別人不高興,害怕給別人造成麻煩和傷害。通過付出、妥協、委屈自己迎合別人,讓我有一個好人緣,也帶給我很多價值感。但是在親密關係中,我常常覺得自己很委屈和憤怒,這也成爲我們關係裏一個很大的卡點。

我傾聽自己,跟自己說:“我是可以難受的,我是有權利生氣和不高興的。難道我做錯了事還得讓我興高采烈的麼?”我共情自己:“自己真的很不容易,那麼努力地想要做好,依然會有很多事情,做的不如願。我真的已經盡力做到了最好呢!事情做的不好,和我這個人不好,沒有關係。我真的無需那麼努力去證明我很好,我已經足夠好,我的存在已然就是值得被愛的。

當我心平氣和的時候,我纔有心力去傾聽理解老公。他就是一個容易抱怨、發牢騷的人。對自己、對他人都會有很多的評判。他是有生氣、不高興、發牢騷的權利的。他不喜歡我不高興。每次我不高興,他都會耐着性子再來哄我。他寧願自己一個人來回開車六七個小時,也不想讓我累着了。這樣想來,看到老公對我的包容和愛,也看到自己對他的苛刻和想要控制。

五月,是我帶讀《接納力》1的第8個月。每月一遍的帶讀,讓我不斷把接納力內化於心。

如今的我,他的不屑、抱怨、苛責,很難再傷到我了。因爲沒有覺得自己不夠好,也就調動不了自己難過的情緒感受。用他的話來評價,我學了接納力最大的改變就是“臉皮越來越厚了”。

前幾天,孩子學校組織春遊,一大早就要出發,我本想要把《接納力》帶讀的時間調整到晚上的,結果卻忘記了。

那是我第一次忘記請假也沒有準時帶讀。以前我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發生的錯誤。幸好那天有學員和我確認,是不是當天沒有帶讀。我在我的帶讀羣說明情況並道歉,約定晚上的帶讀時間。我自己犯了錯誤,卻依然心安的狀態讓我很喜悅。事錯了,認錯就是了,我這個人還是足夠好的。

看到自己,就有了很多的選擇。覺察一分,就自由一分。邀請你和我一起,帶着覺察,看到自己。

- 作者介紹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