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久未提起的ofo小黃車,在近日再度迴歸人們的視野之中,只是已經面目全非。

新芽NewSeed(ID:pelink)記者發現,華爲應用商店評分僅有1.2分的ofo APP在近日進行了全新改版,其slogan變爲“全網返利,購物省錢”。在其應用介紹中如此描述:“無樁用車,免押暢騎;全網返利,購物省錢;無需排隊,押金提現;邀請好友,天天賺錢。”

爲了退回199元押金,ofo“逼”我再消費2000元

打開ofo APP首頁後,可以發現與之前的版本已經完全不同,除去“掃碼用車”這一板塊外,其餘板塊全部與電商導購有關,整合了包括天貓、京東、餓了麼在內的多個平臺。用戶可以通過該APP搜索各類商品或優惠券,並且購買任何一款商品均可獲得返利,累計金額達到20元之後可以提現。

爲了退回199元押金,ofo“逼”我再消費2000元

由此可見,ofo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暢行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小黃車,而是徹底變身成了一個電商導購平臺。

想要提現卻十分不易

實際上,ofo早在2019年11月底,就已經在App首頁上線了“天天返錢”的活動,告知用戶“無需排隊,直接退還押金”,用戶在購買或者讓別人購買各種各樣的商品後,可通過返現來抵消押金。

參加這次活動的用戶,需要提前授權給“天天返錢”。在ofo中有押金尚未退還的用戶可以享受雙倍返現,即提現金額累計至20元時可以提40元,但押金不可以用於直接購物,需要重新消費纔可以獲得相當於押金的“返現”。

並且ofo還曾對這次活動設置了提現門檻,有99元、199元押金的用戶最多可提現次數分別爲5次和10次,次數達到上限後將不再享受雙倍返現。

但當時ofo衆多未退押金的用戶並不看好該活動。如今,在完全改版爲電商導購平臺後,用戶同樣不買單這種返利措施。

根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目前關於ofo的投訴量爲49237條,已完成17264條。其中有網友投訴ofo“欠錢不還,返利套路再坑消費者”,表示“進入ofo客戶端,上面有購物提前返利,我想進去看看詳情,卻彈出一個一大堆字的用戶協議,我點了同意。然後發現押金變成了餘額,但是這個餘額還是不能提現。”

爲了退回199元押金,ofo“逼”我再消費2000元

的確,根據ofo返錢餘額兌換規則中的第五條顯示:一旦用戶確認將ofo平臺的餘額轉移到ofo返錢進行兌換後,則視爲用戶放棄對餘額的索取,ofo平臺對用戶的騎行餘額不再具有歸還義務;且餘額一旦轉換,即不可撤銷,用戶不得要求將可提現餘額改回ofo騎行的餘額。

並且新芽NewSeed(ID:pelink)發現,ofo平臺上的商品返現比例並不相同,比如充值125元話費可以返現28.35元,購買一款1698元的玩具卻只能返現29.95元。

爲了退回199元押金,ofo“逼”我再消費2000元

總之,用戶如需將自己的99元或199元押金提現,至少仍需要在ofo平臺上消費大幾百元甚至是2000元,這顯然是那些迫切希望退回押金的用戶所不能夠接受的。在他們看來,這是ofo拖延退還押金,變相強迫買賣的又一套路,根本不是所謂的“無需排隊,押金提現”。

爲了退回199元押金,ofo“逼”我再消費2000元

倔強堅持卻無力迴天

時間回到2016年1月,當時剛剛拿到金沙江創投1000萬元A 輪融資的戴威與張巳丁趴在國貿三期商城的圍欄上,感嘆道:“有點暈乎乎的,畢竟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錢。”

拿到A輪融資的戴威與ofo猶如坐上了火箭,開始大規模加速擴張。同時也迎來了國內最強的競爭對手,摩拜。

只不過當時的ofo並沒有把摩拜放在眼裏,其A輪投資人朱嘯虎更是認爲“成本低是王道,我們認爲,90 天共享單車的戰爭就會結束。”

但誰知,90天之後戰爭不僅沒有結束,ofo反而在與摩拜的燒錢、補貼大戰中一步步受挫。最終,摩拜選擇在2018年4月以37億美元“賣身”美團,哈羅則是繼續鞏固自己阿里嫡系的位置,只剩下倔強的戴威還在堅持獨立發展。

但倔強的結果卻並不美好,隨之而來的是ofo在海外市場的大撤退。截至目前,ofo就已宣佈退出多個國家,包括以色列、澳大利亞、德國、印度等。

與此同時,ofo的退押危機爆發,據不完全統計,其需退還的押金高達幾十億元,目前仍有1500多萬用戶的押金沒有退還。

不僅如此,根據去年6月一份來自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的執行裁定書顯示,天津富士達自行車工業有限公司(天津富士達)因買賣合同糾紛向ofo的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申請執行2.5億的標的。不過,法院認定,ofo已“無財產”,其名下無房產及土地使用權、無對外投資、無車輛,雖開設了銀行賬戶,但已被其他法院凍結或賬戶無餘額。

該裁定書還顯示,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總對總”查控系統對被執行人名下財產進行了查詢,系統反饋查詢信息爲“無財產”。到被執行人住所地的不動產登記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公安車輛管理部門進行傳統查控,被執行人名下無可供執行財產。

換言之,ofo的賬上已無一分錢可供執行。

而ofo最後的底牌——單車投放指標也在進一步縮減。去年3月,廈門市公佈了上半年共享單車企業投放份額考覈結果,ofo“榜上無名”;去年4月,鄭州市根據規定,對ofo做出了削減5000輛市場份額的處罰;去年6月,廣州市公佈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商中標候選人,ofo落選;去年7月,武漢市禁止ofo在武漢新增或更新共享單車;去年8月,ofo收到銀川市市政管理局勸退,退出銀川市場。

儘管自始至終ofo並未放棄變現方式的探索,但效果都不盡人意,得到的只有越來越多對其失望的用戶。

結語

戴威曾在2018年11月,於ofo已經數月未開的全員大會上說過:“ofo不會倒閉,其他都有可能。”他也一再強調,ofo依然很困難,而押金退還的週期被延長同樣也是因爲資金問題,但並不影響退還。

但眼前的景象卻沒有朝着戴威所希望的方向發展,而他也接連卸任了兩家與ofo有關公司的法人代表,管理層持續更新。

這一次,似乎連戴威也無法再倔強下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