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nCoV已經影響了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據媒體報道,目前美國已經發現第8名感染病人,韓國累計確診病例增至15例,德國已有7例確診病例,澳大利亞確診病例增至12例,菲律賓出現第2例確診病例,俄羅斯和英國均確診2例病例,加拿大出現4例確診病例。全球實驗室爭相分析病毒活樣本2月2日,發佈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的一則新聞報道稱,全世界的病毒學家都渴望獲得2019-nCoV活樣本,並且正在制定相應計劃以測試疫苗和藥物、建立動物模型並探究與該病毒相關的生物學問題。

全球爭相分析活樣本,2019-nCoV是否發生突變?疫情會惡化嗎?

doi:10.1038 / d41586-020-00262-7

該報道提到,武漢病毒研究所是第一個分離和研究該病毒的實驗室。在此之後,1月28日,澳大利亞的一家實驗室也從感染者那裏採集了病毒樣本。目前,法國、德國和香港的實驗室正在分離從患者那裏獲取的病毒樣本。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的病毒學家Bart Haagmans表示,他希望能夠獲得多個不同的樣本,從而判斷該病毒是否以及如何進化2019-nCoV將感染多少人?1月31日,頂級國際期刊《柳葉刀》和《Nature》同時發文談及2019-nCoV的影響規模。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佈在《柳葉刀》上的新研究報告顯示,在基準情形中2019-nCoV基本生殖數爲2.68(95%CrI,2.47 –2.86),流行病倍增時間爲6.4天;如果不考慮該病毒可能具有季節性傳播特點,並且假設2020年的人口流動並未受疫情影響,那麼截止1月25日,在武漢地區該病毒預估可能有75,815人受到感染。

全球爭相分析活樣本,2019-nCoV是否發生突變?疫情會惡化嗎?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260-9

Nature》上發佈的一篇新聞報道提到了當前國際上對於2019-nCoV感染人數的兩項預測:一項預測認爲,該病毒可能已經使武漢3000萬人口中的39000人受到感染;另一項預測認爲,以最壞的情況來看,武漢最終可能會有19萬人受到感染。

全球爭相分析活樣本,2019-nCoV是否發生突變?疫情會惡化嗎?

doi:10.1038 / d41586-020-00236-9

不過,這兩篇文章都提到,做出預測的前提是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並遏制2019-nCoV的傳播。目前,全國各地區已採取措施遏制該病毒進一步擴散,同時國內外已經展開了抗2019-nCoV疫苗及藥物的研製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疫情的最終影響或將遠低於文中預期無症狀傳播者出現,病毒是否已發生突變?1月30日,發佈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項報告介紹了一例在亞洲以外感染2019-nCoV的病例,並且此次感染似乎是發生在索引患者(index patient)的潛伏期內

全球爭相分析活樣本,2019-nCoV是否發生突變?疫情會惡化嗎?

DOI:10.1056/NEJMc2001468

該報告提到,一位身體健康的德國商人在1月20日至1月21日之間與一位來自中國上海的業務夥伴(索引患者)進行了接觸。這名索引患者待在德國期間身體狀況良好並且沒有受感染的跡象或症狀,直到回國時才顯示出症狀並於1月26日檢測出2019-nCoV陽性。隨後,這位德國商人也被檢測出2019-nCoV陽性,但是據他本人透露,在症狀出現前的14天內他並未離開過德國。也就是說,此次感染很可能是發生在索引患者的病毒潛伏期內。 隨着國內外無症狀感染者的相繼出現,有研究人員擔心,2019-nCoV可能已經發生變異並將造成更大的影響。對此,加利福尼亞州斯克裏普斯研究所的傳染病研究員Kristian Andersen表示,突變(mutate)是病毒生命週期的一部分,此前並沒有任何關於爆發病原體會變得更具有破壞性的例子

另外,2018年一項關於靈長類細胞中SARS的研究發現,該病毒在2003年爆發期間持續的突變可能恰恰降低了其破壞性。

2019-nCoV比SARS更溫和,疫情“拐點”即將到來在國家衛健委2月2日公佈的疫情數據中,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28例)首次超過死亡病例(304例)。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科主任姜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說明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 那麼,疫情將何時迎來“拐點”?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指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疫情“拐點”可能很快就會到來但是在迎來“拐點”後還不能鬆懈,因爲尚不清楚疫情是否還會迎來第二峯、第三峯,需要做好長期奮戰的準備。 儘管目前確診病例不斷增加,但是1月31日發佈在《Nature》上的報道提到,與17年前SARS 10%的致死率相比,2019-nCoV似乎更加溫和,致死率在2%至3%之間。

隨着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武漢的疫情必將得到更好的控制和緩解,同時隨着我國其他地區防控措施的開展和持續以及抗2019-nCoV疫苗和藥物的研製,疫情必將得到更好的控制。

End

參考資料:

[1] China coronavirus: labs worldwide scramble to analyse live samples

[2] Coronavirus outbreak: what’s next?

[3] Nowcasting and forecasting the potentia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the 2019-nCoV outbreak originating in Wuhan, China: a modelling study

[4]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nfection from an Asymptomatic Contact in Germany

[5] 出院數首超死亡數意味着什麼?“拐點”要出現了嗎?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NEJM新論文顯示去年12月中旬武漢已發生病毒人傳人,中國疾控中心就此回應網友質疑

Nature最新研究解決生物難題:壓力如何導致白髮?

NEJM最新報告顯示Remdesivir或爲特效藥,2月3日將啓動臨牀試驗

Nature:新戰術——激活並殺死,治療潛伏期艾滋病,或根除HIV病毒

一項40萬人研究顯示:你的血型,暗示了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