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青海體育四十年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以經濟發展爲核心奮發圖強、砥礪奮進的四十年,同時也是文化生活日新月異、百花齊放的四十年。作爲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青海體育在這四十年裏節節攀升,大放異彩。

隨着全省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體育事業也迸發出勃勃生機。回望過往四十載,辦大賽,惠民生,強競技,我省着力抓好全民健身活動、場地建設、品牌賽事等工作,體育事業呈現出日益繁榮的景象。

西海都市報將帶您回眸青海體育事業發展的壯麗詩篇,展望高原體育強省的全新篇章。敬請關注。

近些年,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一個人”的體育生活方式,娛樂性和社交性的需求促使有相同愛好和興趣的人們聚集到一起,收穫更好的運動體驗,草根形態的體育組織如滾雪球般生長壯大,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作爲我省羣衆性體育組織的聯合組織,青海省體育總會在省體育局黨組的領導下,在高原大地精心培育體育社會組織的希望之種。推動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的不斷深入,孕育體育社會組織結出繁花碩果,全省各類體育社會組織得到了長足發展,青海體育社會組織正踏着新時代的步伐,迎接新的使命和擔當。

改革中發展壯大

47歲的李生瑋家住互助土族自治縣,他去年底加入了互助縣乒乓球協會,協會微信羣裏,乒乓球愛好者們常常籌劃活動,組織比賽。“以前打乒乓球只能和一兩個朋友打,有時候還找不到球友,有了協會以後,不僅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比賽活動也特別豐富。”李生瑋很享受找到“組織”的歸屬感。

李生瑋所在的互助縣乒乓球協會只是全省衆多羣衆性體育組織中的一個,背後是我省各類體育組織力量的迅速壯大發展。我省各市州普遍建立體育總會,目前,省級體育社會組織已有90個,基本涵蓋了奧運項目、非奧運項目和社會羣衆項目。市州區縣級協會近三百個,會員人數超過10萬人。體育組織遍地開花的背後,是近年來省體育總會不斷銳意改革,讓它們真正在羣衆體育活動中扮演主角。

爲解決體育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省體育總會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走遍8個市、州、30餘個縣、區、市,全面瞭解各地近年來體育工作情況、存在問題,收集和梳理有關意見建議。通過爲基層送政策、送項目、送資金、送服務等多種方式,解決矛盾聚焦的普遍性問題和特殊性問題。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導向的調整,省體育局全部取消商業性和羣衆性賽事審批,制定體育賽事管理辦法和黑白名單制度,落實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辦法等措施,並結合各類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現狀和特點,擬定《體育類社會組織及“一網通辦”管理辦法(試行)》《辦法》出臺後,將爲各類體育社會組織的服務事項提供一站式便捷化服務,爲體育改革發展創新工作提供製度保證。

今年7月,制定印發《推進體育社會組織建設實施方案》,爲全省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將部分賽事活動和資金向基層逐步傾斜,鼓勵各地將加快推動社會體育組織向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覆蓋延伸,逐步實現“4+X”全覆蓋。

通過拓展鄉鎮綜合文化站和社區(行政村)文化室的體育服務功能,積極帶動鄉村兩級體育社會組織開展貼近農牧業、農牧區、農牧民的體育活動,激活社區居民的體育健身需求,鼓勵各系統、各行業積極發展體育社會組織,鼓勵有條件的行政村和社區建立相對固定的特色健身組織。

同時,在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發展中不斷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探索在自願參加的社會公益組織中如何建設黨的組織,將黨的建設寫入協會章程,探索如何將協會黨的工作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建立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充分發揮協會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今年6月中旬,成立了省體育總會聯合黨支部,對體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進行了有益嘗試和探索。

創新中激發活力

今年4月到9月,青海省第十七屆運動會暨第二屆全民健身大會跨越三季,融合賽會,在西北高原掀起了一股運動熱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省運會的舞臺上,體育社會組織發揮了巨大作用。省體育局通過向符合基本條件、運行狀況良好、能夠承接賽事活動的體育社會組織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激發了社團的活力和動力。

今年,無線電測向和定向首次納入省運會,通過比賽,參賽的一百多個孩子體驗到了科技體育的魅力。“省運會能將無線電測向運動納入進來,對這項運動的普及和推廣將是極大促進。同時,通過承辦大型賽事,協會加強了組織力量,規範了管理制度,提升了辦賽水平,擴大了影響力,拓展了覆蓋面。”省無線電測向運動協會負責人說。

本屆省運會上,青海省棋類運動協會、省籃球運動協會、省摔柔協會、殘疾人體育協會等……分類明晰、術業專攻的運動協會在本屆省運會上承擔起了多個分類項目的比賽承辦任務。據統計,有37個社會組織承擔了44個大項的省運會比賽。

其實不僅是省運會,從我省舉辦十大國際品牌賽事參與單位來看,有8個以上都有協會的貢獻。今年,首次對8個市州和41個縣級協會計劃總撥付157萬元作爲地方協會的全民健身活動經費,通過對基層體育協會資金支持的槓桿作用,有力地促進和刺激地方體育協會的建立和發展,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意願顯著增強。

通過及時召開創新發展研討座談會、建立以績效爲支撐的賽事評估體系、指導各省級單項協會申報省運會項目和申報三年支出規劃、完成第三批體育單項社團脫鉤試點、指導部分協會法人變更等工作,建立起了一批層次高、專業強、服務優的理事會,吸納了社會各界有影響、有實力,熱愛體育、樂於奉獻的企業家和社會知名人士進入理事會或擔任領導職務,裁判員、知名運動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業餘教練員在各單項體育協會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僅上半年,各地體育社會組織開展羣衆身邊的賽事和活動中,參與人數達到250萬人次,“發展一個協會、做好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多元功能並舉共進

隨着體育部門改革的推進和深入,省體育局整合賽事資源、提升供給能力,以多種方式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賽事,進一步激發了社會力量參與體育的熱情和積極性。各體育協會充分發揮作用,舉辦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在有力推動全民健身的同時,充分發揮體育多元功能,有力拉動了旅遊、文化等相關產業發展。體育事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得到進一步調動,外部環境進一步優化,不斷呈現新亮點、迸發新活力。

近幾年,跑步熱潮席捲全國。省路跑運動協會等單位在西寧、湟中、貴德等地舉辦的彩色跑活動更是受到許多健身愛好者的青睞,不僅爲我省全民健身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更是開創體育活動與文化、生態、旅遊緊密結合的新思路,爲活躍旅遊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進一步弘揚和傳播低碳出行、綠色環保、關愛自然的生態理念。

參與脫貧攻堅,也是我省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壯大的重要舞臺。省體育總會在引導和動員體育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中,省體育總會組織各體育社會組織赴基層開展了籃球、健身操、武術、太極拳、自行車、徒步、健身氣功等羣衆喜聞樂見、便於參與的賽事活動,通過“體育+”和“+體育”的方式,將體育賽事活動和鄉村旅遊、賽事扶貧、培訓推廣等有機結合,將扶貧工作落到實地,以賽事活動帶動貧困鄉村,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鄉村建設、脫貧致富,發揮特色賽事“促一方發展,富一方百姓”的重要作用,拓寬了體育扶貧新渠道。

省體育總會祕書長宋愛軍說,體育社會組織改革是我省體育改革工作的重要領域,也是省體育局今年重點推進、重點督辦的任務,積極發揮體育社團的“橋樑、紐帶、助手”作用,讓社團組織成爲全民健身的主力軍,才能把全省羣衆體育工作和全民健身事業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策劃:西海都市報 記者:李佔軼

責編:李佔軼  監製:朱西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