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屯

《宋史》中说:“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说的便是北宋皇帝宋徽宗。

公元1082年,宋徽宗降生于帝王之家,名赵佶,乃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是北宋第八位皇帝。

元符三年,25岁的宋哲宗驾崩,向太后意向端王赵佶继承皇位,当时宰相章惇极力反对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向太后却说:“端王有福寿之相,且仁孝,当立。” 原本不适合做皇帝的赵佶,因此被推上了帝王位。

17岁即位的宋徽宗,被世人称为艺术家皇帝,因为他的诗词、绘画、书法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而他所接手的北宋帝国,是当时全世界最强大最发达最富庶的国家。

然而,这样一个盛世帝国,却在徽宗在位的短短几十年,轰然坍塌,并造成了让人悲愤千年的“靖康之耻”。其留给后人的警示,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跟反思。

在其位,谋其事

《论语》中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说的是,不做不该做的事,应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该做的事情上。而懂得“在其位,谋其事”,不偏离本质,才是避免灾祸的根本。

平日里,不喜欢朝政的宋徽宗,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书法绘画等兴趣爱好上,他自称:“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唯好画耳。”

(赵佶的书法“瘦金体”独步天下)

元朝画家汤垕曾在《画鉴》中说:“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

一天,正在作画的宋徽宗,被宰相蔡京提醒:燕云十六州还在金人手里,想要回来,得花重金买。而画意正浓的他却说:不要用这些政务来烦扰朕,此事由你定夺就好。

蔡京听了巴不得,赶紧附和:这种琐事劳神费思,陛下当以四海为家,以太平为娱,人生几何呀。这话正合徽宗心意,他点头:“人生几何,知我者,莫若卿也。”随即,又沉浸到了画趣中。

作为君主,将国家大事交予奸臣裁决定夺,自己却把精力用于别处,忽略了职责,终将导致国破朝亡。

在其位,谋其事,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帝王如此,普通人也一样。

已是美国证券风云人物的苏珊,从小出身于音乐世家,热爱音乐的她,却阴差阳错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

虽不喜欢这一专业,但她却努力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艾尔森博士曾问她:“你不喜欢,为何又学得那么棒,做得那么优秀?”

她坦言:“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

正是这种“在其位,谋其事”的责任和担当,让苏珊在不喜欢的位置上,依然做得成功出色。

而身为帝王的宋徽宗,却本末倒置,坐在皇帝的位置,却做着对江山社稷无意义的事情,最终引领国家走向灭亡。

正如《宋史》中说:“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居安思危,有危机意识

《易传》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北宋时期,国家富裕,文化繁荣,盛世景象让宋徽宗沉迷于安逸享乐中,并梦想着打造一个精神上的“世外桃花源”。

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他下令在汴京修建一座皇家园林“艮岳”,又称“万岁山”。

当历时六年,耗资无以计数,征调劳役百万人之众的“艮岳”终于初落成时,宋徽宗漫步在这包罗万象的园林中,抑制不住兴奋心情,赞叹道:“真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力所能为者。”

此后,他每天在艮岳中流连忘返,与各种珍禽花草为伴,玩得不亦乐乎。丝毫不想百姓们为了建造艮岳,早已不堪重负。

最终,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10月),方腊领导起义者揭竿而起。与此同时,金人也在北境虎视眈眈。

而宋徽宗仍不“思危”,依然“复设诸应奉局,”继续修建他的“艮岳”,此举,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左传》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人而一旦失去了居安思危的心态,就会丧失斗志。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徽宗这种居安而不思危的心态,加速了北宋灭亡的进程。

同样,作为后唐主的李存勖文武双全,创业初期常以“思危”提醒自己,最终消灭后梁,一统北方。但称帝后的李存勖却贪图享乐,将“思危”抛于脑后。

作为帝王的他,常常一身戏子装扮,与伶人同台演戏。有天,排戏时,李存勖突然大喊:“李天下(李存勖的艺名)何在?”这种荒唐行为,连身为戏子的敬新磨都看不下去。上去就给了他一个耳光,并说:“理(李)天下的只有一人,就是皇帝,你这是喊谁呢!”

意思是,皇帝该在朝堂上治理天下,而不是在戏台上唱大戏。

李听了,尽管没有治敬新磨的罪,但也没听从劝,继续沉迷享乐,玩物丧志,结果他这个皇帝只当了三年,后唐即亡。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在安定中忧虑劳苦,才可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这是自然规律,而宋徽宗跟唐庄宗无不是如此。

做人要居安思危,只有时刻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才能从容地应对各种危机。

做人切忌虚荣自大

《礼记》中说:“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当年,由于秦的主力被项羽击败,各路诸侯都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这使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日益膨胀。

在其拥兵四十万,进驻新丰鸿门后,听到只有十万兵员的刘邦“欲王关中”的消息,勃然大怒,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后来,刘邦带着谦卑的口气,主动“谢罪”。

项羽便怒气全消,虚荣自大之心得到极大满足,而面对宴会上刘邦的不辞而别,却又因张良代替刘邦转献白壁一双,再一次满足了虚荣心,不再追究。最终放虎归山,错失了除去刘邦的机会。正是项羽这种虚荣自大的性格,最终导致了他自刎乌江。

司马迁曾对此评价:自矜功伐,奋起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终会使自己国家灭亡。而同样虚荣自大的心理,宋徽宗身上表现地尤为明显。

为了彰显自己盛世君王的气势,宋徽宗特别喜欢“祥瑞之兆”。有次,他到九成宫行礼时,看到很多鹤群出现,随着音乐,在五彩云前,翩翩起舞,大臣们则纷纷向他表示祝贺:“祥瑞之兆”,并夸他是盛世明君。

这让宋徽宗越发自我膨胀。出于自信,好大喜功的他做出了一生中最错误的决定,要实现祖上夙愿,夺回燕云十六州。

宣和二年三月,他不顾大臣劝说,放弃与辽国的“澶渊之盟”,转而与金国签订了“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由于宋徽宗的虚荣自大,从而让北宋落入了金国圈套。

靖康二年三月,金兵再次围困京师,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一万多人押送北方,东京被掳掠一空,史称“靖康之变”,至此,北宋灭亡。

徽、钦二帝在被押送北上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到达金国后,又被迫行表示臣服的“牵羊礼”:所有宋俘都身披羊裘,袒露上体,男女老少无一例外。钦宗皇后因不堪奇耻大辱,当夜便自尽而亡。

其后,徽、钦二人分别被金国皇帝辱封为:昏德公跟重昏候,迁到五国城囚禁。8年后宋徽宗病死,死时54岁。

一代帝王,天下一人,生时辉煌,死时凄惨,让人唏嘘不已。

上天好像跟宋徽宗开了一个玩笑。观其一生,有满腹才华,却无治国之力。坐在皇帝的位置,却做着艺术家的事情。

太平盛世,不思进取,最后被虚荣自大毁了一生。想来,他也是后悔的。

正如他在北俘途中反思自己,写下的千古诗句:

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

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

这28个字,饱含着无尽地悲愤、悔恨与苍凉。纵观宋徽宗一生,大起大落,可谓精彩与屈辱交替,他的艺术才华被世人称颂,而他的为人处世却让后人警醒。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共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