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這週末,高凡老師被誠邀去漳州爲幸福學堂的家長們分享《今天的孩子,今天的教育》,很榮幸有這個機會去拎包學習。

續上次高老師的直播,很多家長在課堂上都非常的受益。高凡老師的《父母必修課》新書出來,也是被約課不斷。在這裏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週末的學習收穫。

何爲教育?

教育是對一個生命的養育,用一個生命的狀態去影響另外一個生命。

在過去,自己對教育的認知,以爲教育就是學很多方法來教育孩子,所以我也學了很多方法。但是真正在跟小侄子互動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方法不管用,即使管用,也不長久。各種手段用盡依然達不到自己要的效果,最後只能使出“雙節棍”,可是發現治標不治本。

一旦離開“棍棒”,小侄子的惡劣行爲變本加厲。真的是讓人感到很迷茫。特別是在當今這個各種誘惑前所未有的時代,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更多,更容易受各種風氣影響,養成各種不良習氣,而習氣的養成後,基本對其終身都是有影響的,能改的人寥寥無幾。

難道教育真的就沒有出路了嗎?原本絕望的心,在聽高老師的分享和對新書《父母必修課少兒教育絮談》的拜讀中,我看到了希望。也找到了教育的規律及其孩子的各種問題背後的本質原因:

首先,就是家長對教育的認知出現偏差,以爲孩子成長,只要給到他喫喝拉撒滿足就可以了,但是其實這個是遠遠不夠的。一個生命的成長,除了身體的成長,還有內心的成長,這纔是教育的本質。

故而,方向發生錯誤,再多的努力也只是表面功夫,更可怕的是,可能這些功夫下來沒效果就算,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父母必修課少兒教育絮談》讓我看清了教育背後的本質意義,從大方向着手,立足於當下。找到方向,才能更好的前行,避免做無用功。

其次,就是孩子從小到大兩個核心能力的培養,真的是太重要的了:

1

培養孩子的靜定能力

靜能生智,定能生慧。靜定能力強的孩子,學習更容易投入,專注力更強,思維能力更縝密。

那應該如何培養靜定能力呢?這就要跟古人學習了,因爲古人的靜定訓練方式在生活行住坐臥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上,且古人讀書的方法本身就是身心修養的高效途徑,其方法與目標是高度結合。方法本身就是目的。

這裏分享兩個可落地的方法:

① 誦讀經典,且一定要給孩子誦讀豎排無句讀排版的經典書。

真正的讀書,只有你自己理解的才能算是你的。沒有深層次的閱讀就沒有靜定能力。

真正的能力是養出來的,怎麼養?現在孩子爲何沒有辦法深度閱讀,理解能力越來越下降了?是因爲眼睛左顧右盼,很容易散亂。而古人的學習就是豎排無句讀,視線的焦點放在一處的時候,才能真正地專注;無標點,必須一個字一個字認真地讀,你才能讀懂。

古人在讀書的同時就把靜定訓練和思維訓練融合在一起,收攝孩子的身心,聚散亂之氣,提升其專注力,可謂一舉多得。

其次,在生活每天的讀書寫字中,都在有意無意地訓練其專注力,養成一種專注的習慣。平常給寶貝講故事,把孩子熟悉的故事縮編成100-200字左右的故事,不要給句讀,讓他自己去學習,畫標點。所以專注力的培養它是滲透在生活學習中。

② 書法的學習

中國古代爲什麼要讓寫毛筆?因爲它本身就是修身養性的工具,而書法藝術都是這個過程中附帶產生的。

毛筆本身有強迫專注的作用,而且毛筆字可以調整孩子的坐姿。有練過書法的人就知道,坐姿不對,字也無法寫好,會很彆扭。

所以書法的學習不但可以調整孩子的身心,同時也能在習字的過程中識得很多漢字,爲其打下牢固的“小學”基礎。

2

培養孩子的福報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在《父母必修課方法篇》裏的末篇也講到有福之人不用忙福德一體的觀念,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外國,這是所有賢哲所公認的,也是很多明智的人一生都在身體力行的。它背後是生命的規律。我們無法改變孩子的,這個靠他自己,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孩子的,讓他更有福氣。

從小培養孩子的福報,從生活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切勿包辦,在生活的點滴中讓孩子學會愛惜生命。比如愛護小動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慈悲心、善心。多做好事,說好話,讀好書,寫好字,聽美樂。

每次聽高老師的分享,都能收穫很多。由心的去思考如何真正地進行生命教育,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身心成長環境,讓孩子擁有創造幸福的能力。

一節課的時間真的是說不透的,在拜讀高老師的新書《父母必修課少兒教育絮談》中:理念、方法相結合,互相滲透,內容更加的全面和細緻,方法也很多且可行,對每個育兒方法如何做到有效的實踐都用深入淺出的方式闡述,語言簡約又不簡單。

願這份好的教育理念能夠讓你也受益無窮。感恩大家的耐心觀看,希望在育兒這塊的收穫總結也能夠對正在閱讀的你有所幫助。

歡迎加入《父母必修課》共讀成長

掃碼訂購《父母必修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