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唐雲誕辰110週年。知名畫家了廬先生新近撰文回憶了他與唐雲交往的點滴,在他看來,“(唐雲)藝術作品之所以感人,爲我們所喜聞樂見,不但因爲他的筆墨勁健、氣息清新、具有誘人的生活雅趣,更重要的是其對作品畫面整體的把握能力,這在同輩花鳥畫家中是最好的,這也體現了唐雲在畫面處理上具有的一種現代意識覺悟。”

了廬先生在文中也回憶起兩件與他經歷有關的往事,他表示,“我一直把唐雲老師作爲一個典型的名士派畫家概括其一生。”

唐雲

今年是唐雲老師誕生110週年,他離開我已有26年之久了,回想起他生前最後的二三十年,我應該是和他接觸最多的人了,我們更多談論的是詩文,所以在我記憶中一直有許多他動人的故事和感人的藝術作品,也正因爲太多太多,所以一直很難梳理出一篇能充分體現他人品和畫品的文章來。

唐雲《桃花魚鮮》

幾十年過去了,回望許多前輩老師和畫家,今天我可以說,除了陸儼少老師當年因我去信,請他爲張大壯老師逝世十週年寫了一篇紀念文章,在文中他提到“張大壯作爲花鳥畫家在表現魚、蝦、鮮果中另闢蹊徑,獨樹一幟”(見2018年4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了廬畫論第二卷》)外,唐雲老師應該是前輩花鳥畫家中最傑出的,他的一些代表作,如《竹子麻雀》生趣盎然,又似南宋詩人楊萬里筆下的即景小詩;《荷花》則令人想起著名文學家朱自清的那篇《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作品《朵朵葵花向太陽》於我們當時生存的年月,豪情滿懷的歌頌着偉大領袖毛主席和共產黨,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他的這些藝術作品之所以感人,爲我們所喜聞樂見,不但因爲他的筆墨勁健、氣息清新、具有誘人的生活雅趣,更重要的是其對作品畫面整體的把握能力,這在同輩花鳥畫家中是最好的,這也體現了唐雲老師在畫面處理上具有現代意識的一種覺悟,在一般傳統的花鳥畫家中,尤其是寫意的花鳥畫家,都不免有令人失望的凌亂之氣,而唐雲老師不論是整紙的大畫,還是一些小品,包括他常在扇骨等工藝品上所畫的小品,都特別注意畫面的整體效果,他對畫面整體把握顯然是與其心胸的豪情相匹配的。唐雲老師早年曾自號“俠塵”,晚年爲了免人非議,才把這個“俠”字改成了“藥”,足可見他的爲人處事之道,所以在同輩畫家之中,他三教九流的朋友最多,爲人所稱道,我一直把唐雲老師作爲一個典型的名士派畫家概括其一生,在爲人處事上我不免回憶起兩件與我經歷有關的往事。

唐雲《荷花翠鳥》

唐雲收藏的八大山人作品

唐雲收藏的曼生壺

1976年以後,原上海各大寺院的資深法師們都先後從各自下放勞動的工廠歸來,集中居住在玉佛寺中,其中也包括好幾位我當年在樂天詩社所結識的師傅,所以我隔三差五便會去玉佛寺與他們聊天。有一次,經真禪大和尚介紹,我認識了一位坐在他身邊,與他年紀相仿的德悟法師(1920—2011,曾任上海市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上海靜安寺退居方丈,晚年長住於靜安寺),當時他剛平反獲釋重回寺廟。當真禪大和尚向他介紹我是一位學畫之人時,德悟法師一下便激動起來,說:“我以前認識不少畫家”,其中還提到了唐雲,就這樣,我們各自談起了關於唐雲老師的往事。衆人在交談中,真禪大和尚突然提出一個問題,德悟法師當年離開宗教界以後,後來成家有了家眷,但由於寺廟中只能按照宗教局的規定提供每個師傅個人的生活保障,有特殊情況的家眷很難得到照顧,所以德悟法師的生活比其他師傅更艱苦,但也想不出可以幫助他的辦法。後來我將此事轉告了唐雲老師,唐雲老師首先對德悟的平反歸來感到高興,沉思之後又說,你是否可以和真禪大和尚商量一下,我去爲玉佛寺的方丈室畫一張大畫,隨後將這筆稿費送給德悟和尚。我向真禪大和尚轉達後,沒幾天他就告訴我,你去回覆唐雲老師,可以。就這樣,唐雲老師爲玉佛寺方丈室畫了一張大竹子,真禪大和尚從行政費用中支付了五百元作爲稿費給德悟法師。在當時五百元是一筆鉅款,相當於普通人一年的工資,而在寺廟中就更可貴了,因爲那時宗教活動還沒有開放,各個寺廟除了政府撥款,沒有其它的收入來源。到了八十年代初,在上海佛教協會恢復之際,我爲了表示對真禪大和尚的謝意,又去請唐雲老師爲上海佛教協會題名,回贈給真禪大和尚,這塊牌匾一直掛到現在。此外,在1983年10月,我應普陀山普濟寺方丈妙善大和尚和法雨寺當家覺正法師之邀去普陀山小住一週,兩位法師提及希望轉請唐雲老師爲普陀山印光大師紀念堂題詞,唐雲老師欣然應允,可見其爲人之道。

還有一件事情,1980年我的老師張大壯先生去世後,他的夫人一下失去了生活來源,當時我家中的弟妹正好全部參加了工作,家中生活壓力所有減輕,所以我將原本延續了十八年之久的每月對父母的補貼,如數轉交給了師母。居住在張大壯老師臨近的畫院青年畫家徐元清、嚴國建夫婦得知此事後覺得這並非長久之計,便與我說,你和唐雲老師關係較好,他又是院長,是否可以通過他讓畫院來解決這個問題。我便找了唐雲老師,他思索了一會兒說,我去想想辦法,不出兩天,唐雲老師與畫院各位領導商量後,同意把張大壯老師生前工資照發給其夫人,一直到三年後師母去世。僅從這兩件小事中就可見唐雲老師爲人處事的俠義豪情。

張大壯(1903-1980)

唐雲老師在我心中的故事實在是太多太多,但今天我自己也到了老師當年的垂暮之年,加之各種疾病纏身,生活自理已經比較困難,許多事情都需要靠弟弟妹妹的幫助,更經不起以往各類交流活動的折騰。2015年曾在上海博物館參加了一次吳湖帆先生的學術活動,在講臺上因身體不適被人攙扶下來,自此之後再也沒有出門參加過任何活動,至今已有四五年了,因視力致殘,許多事情力不從心,媒體的各種訪談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口述讓人代筆,因此要記住許多的往事就更困難了,今年正好是唐雲老師110週年紀念之際,我只能寫上這麼一點短文,暫表自己對老師的心意和紀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