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入藏之後,受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松贊干布了。文成公主入藏之前,尤其是吐蕃首次向唐王朝請婚失敗後,松贊干布對唐朝的態度是“使用武力進行威脅逼迫”,直到唐朝同意和親事宜之後,松贊干布之前的強硬態度纔有所緩和,並對唐王朝十分恭敬,在見到江夏王李道宗後就開始“執婿禮甚恭,見中國服飾之美,縮縮魏沮”。尤其是在文成公主入藏後,松贊干布更是“漸慕華風”,隨即廢止了當地的赭面習慣,並帶頭改變固有的衣着打扮,關於這一點,在《舊唐書》中就有明確記載:“釋檀毛裘,襲統埼。”

此外,松贊干布還主動學習唐朝文化,並讓一些本地的豪族子弟,學習《詩》《書》,甚至還請“中國識文之人典其表疏”。此外,對於中原的各種技術也都十分青睞,於是他隨即便上表請求唐朝送來“蠶種及造酒、碾、硯、紙、墨之匠”,主動學習種植之術和釀造之技。松贊干布對於來吐蕃的唐朝使者也都全部隆重接待。

步輦圖:松贊干布派使者祿東贊和唐太宗請親場面

松贊干布從強硬的態度變得緩和之後,又從最初的“漸慕華風”轉到了“甘爲華風”的狀態。他已經把自己視爲是唐帝國的臣民,對唐王朝的一切事情都非常的關注。比如唐太宗在征討高句麗回到唐朝之後,松贊干布就專門派遣使者祿東贊帶上金鵝前去祝賀,並在奉表中說:“聖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國,並未臣妾,而高麗恃遠,闊於臣禮。天子自領百萬,度遷致討,緊城陷陣,指日凱旋。夷狄才聞陛下發駕,少進之間,已聞歸國。雁飛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奴泰預子婿,喜百常夷。夫鷄,猶雁也,故作金鵝奉獻。”

除此之外,在貞觀二十二年,唐朝王玄策率領隨從三十多人出使西域,行至途中的時候遭到中天竺人搶劫,王玄策等人也都被擄走。後來,王玄策在夜裏趁守軍不注意時候脫身逃到了吐蕃。在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幫助之下,不僅將王玄策安全送回國,還打敗了中天竺。

以上便是文成公主入藏之後對松贊干布的影響。當然了,除了文成公主對松贊干布產生了影響之外,金城公主對赤德祖讚的影響也很深。

唐太宗李世民像

金城公主入藏和親對赤德祖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赤德祖贊處理唐朝和吐蕃之間的民族關係的思想上。在金城公主的影響下,赤德祖贊對唐朝的態度主要以和好爲主,且先後向唐王朝遞交了《請修好表》、《請約和好書》、《獻皇帝書》三份上書。其中《請修好表》是在吐蕃與唐朝發生了反覆的較量之後,赤德祖贊爲了能夠與唐朝儘快簽訂盟約,便於開元六年十一月的時候遣派使者前往唐朝遞交此表。此表主要表達出了赤德祖贊認識到了盟誓的積極意義,也認識到了與唐王朝重新會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強調了信任的重要作用,並也在改表中簡述了失信的危害。

這裏我們還要注意的一點是,赤德祖贊在該表的措辭中,一直都是用外甥的口吻來與作爲“舅舅”的唐朝進行對話的,其字裏行間處處都流露出了一種親情感,既有事實陳述,也有道理展示,並沒有過激的言辭。

文成公主像

而《請約合好書》則是在開元十七年,赤德祖贊派遣使臣跟隨皇甫惟明到長安朝拜玄宗皇帝一併帶去的。其大致內容如下: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爲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中間爲張元表、李知古等,東西兩處,先動兵馬,侵抄吐蕃,邊將所以互相征討,迄至今日,遂成畔隙。外甥以先代文成公主、今金城公主之故,深識尊卑,豈敢失禮?又緣年小,枉被邊將讒構鬥亂,令舅致怪。伏乞垂察,追留死將萬足。

前數度使人入朝,皆被邊將不許,所以不敢自奏。去冬公主遣使人婁衆失力將伏專往,蒙降使看公主來,外甥不勝喜荷,護遣諭名悉獵及副使押衙將軍浪些紀夜悉獵入朝,奏取進止。兩國事意,悉獵所知。外甥蓄中已處分邊將,不許抄掠。若有巧人來投,便令卻送。伏望皇帝舅遠察赤也,許從舊好,長令百姓快樂。如蒙聖恩,幹年萬歲,外擺終不敢先違盟誓。謹奉進金胡瓶一、金盤一、金宛一、瑪瑙杯一、羚羊衫段一,謹充微國之禮。

我們從該表中可以看出,赤德祖贊認爲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在入藏和親之後,吐蕃與唐朝所建立起來的甥舅關係已經使得雙方同爲一家了,即使在這中間發生過沖突和摩擦,但是赤德祖贊表示:吐蕃將會永遠和唐王朝保持友好的關係,絕對不會先違背誓言。

唐朝時期地圖

開元二十一年二月,金城公主上書玄宗,請求於該年九月一日的時候,在赤嶺立碑劃界,已明確雙方國界。在立碑的時候,玄宗令金吾將軍李佺嚴格監視立碑的具體方位,此時,唐朝的將領張玄珪、李行諱和吐蕃的使者莽布支也到了現場進行查閱。

立碑結束之後,赤德祖贊便派遣給玄宗送去《獻皇帝書》。在此表書中,赤德祖贊強調:“漢與吐蕃,俱是大國。又復先來宿親,自合同和。天下蒼生,悉皆快活,讚揚威德,當無盡期,及至久長,亦無改變。恐彼此邊界黎庶,不委長和,慮有惡人,妄生亂意,請彼此差使相監。從沙州以來姚州以來,分明報告,使無疑慮,即將永定。”

赤德祖讚的這一提議得到了玄宗皇帝的認同,於是雙方使者便互告邊境州府,從今以後友好相處。

參考文獻:

[後晉】劉朐等變質舊唐書M,卷一九六上.吐蕃傳上.中華書局出版.

[清]董誥等.全唐文[M]..卷六二屯.代都監使奏吐蕃事宜狀.中華書局出版.

[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M].卷二一六上.吐蕃傳上.中華書局出版.

孫靜-碩士論文-《唐葫解決唐蕃邊界爭端的方法研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