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國家能做什麼呢。3、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要集中全力想辦法儘快消滅疫情,企業不要遇到一點問題就只想着依賴國家救助,更多財富、能力不如企業老闆的人誰來救。

(原標題:曹德旺談疫情衝擊:企業家首先要自己想辦法救自己)

曹德旺談疫情衝擊:企業家要自己想辦法救自己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正在讓許多中小企業經歷着生存的歷練與考驗。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緊張的防控工作全面開啓。疫情之外,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增加了新的挑戰,特別是餐飲、酒店、旅遊、實體零售業,其經營現狀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近日,新京報將與來多位知名企業家進行深度交流,報道在當前疫情之下企業的真實生存現狀以及如何自救與發展,共克時艱。今天我們推出“企業家訪談”第一期:對話曹德旺:切忌對疫情衝擊過分緊張 企業家要想法自救。


曹德旺觀點:

1、大中型服務業、房地產業企業受疫情影響嚴重。製造業本來就產能過剩,不用太擔心疫情的影響。

2、應該取消小微企業的交稅資格,放水養魚。建議國家免除災情期間企業至少半年的五險一金費用以及免企業兩三個月的稅收,幫企業減負。

3、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要集中全力想辦法儘快消滅疫情,企業不要遇到一點問題就只想着依賴國家救助,更多財富、能力不如企業老闆的人誰來救?企業首先要想辦法自己救自己。

4、中國經濟、民企的很多問題並不是這次疫情造成的,很多問題一直存在,只是這次疫情讓有些問題更突出。疫情不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太大影響,我們切忌過度緊張。

5、寬鬆貨幣政策不一定能解決一些企業、尤其大中型民營企業的真正問題。擔心現貨幣寬鬆政策會使得很多本該解決的歷史問題繼續累積。

曹德旺談疫情衝擊:企業家要自己想辦法救自己

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已到了千鈞一髮的時刻?

近期,隨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的經濟效應逐漸顯現,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引發關注。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的調查,85%的中小企業撐不過3個月。與此同時,北京、上海、蘇州等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紓困政策。

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多大?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服務業中的大中型企業、房地產業企業受疫情影響嚴重,小微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小。

如何救助受影響的企業?他建議國家在一定時間段內免除企業五險一金費用以及稅收等。尤其對於小微企業,“即使沒有疫情,早應該給小微企業免稅,‘放水養魚’。”

在建議國家推出一定紓困措施的同時,曹德旺還強調,當務之急是要集中精力先消滅疫情,等疫情結束了,再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真真正正的救助是自救,企業首先要想辦法自己救自己。”

從更宏大的層面看,中國經濟受疫情影響多大?曹德旺認爲,疫情只是影響了一些經濟活動,疫情沒有完全影響中國經濟,也不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太大影響,切忌過度緊張。

近年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加上疫情衝擊,不少人士主張應該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應對。對此,曹德旺持有不同的看法。“從企業角度看,貨幣政策已經寬鬆過頭了,寬鬆貨幣政策不一定能解決一些民營企業的真正問題,我擔心貨幣寬鬆政策會使得很多本該解決的歷史問題繼續累積。

“希望帶動更多的企業家出來捐款”

新京報:最近你捐款1億元(湖北省7000萬、福建省3000萬)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當時怎麼做出這個決定的?

曹德旺:我一直在關注疫情,當時看到要建設火神山、雷神山兩個醫院,我想拿出一筆錢給這兩個醫院買醫療設備和醫療物資。現在國家很困難,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爲影響其他的企業家,帶動更多的企業家站出來捐錢捐物。但現在中國的民企很困難,民營企業能夠拿出1000萬捐款就已經不錯了。

新京報:紅十字會等慈善組織在此次疫情中飽受詬病,爲什麼你還願意捐錢給這些組織?

曹德旺:你以爲他們拿曹德旺的錢,是那麼好拿的嗎?我警告過他們了,你們用曹德旺錢的時候要小心,要把錢用好。我們會有非常嚴厲地監管,等疫情結束以後,會去查我們的捐款都花到了哪裏,放到了哪裏?

新京報:很多人捐了錢就不管了。

曹德旺:這怎麼可能!如果不想被一些慈善機構組織“騙”的話,捐款是一項很辛苦的事情,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有很多人對捐款項目進行監督管理:錢到哪個戶頭了,誰花了,錢怎麼用了?大概2019年10月份,我去一個省做產業扶貧時,給當地政府提出來做慈善,但他們到現在都不敢接我的錢。爲什麼?因爲他們知道接我的錢,拿不到什麼好處。

2011年,我成立了非公募的河仁基金會。基金會已經對外撥款十六七億元,大概還有七八十億元的錢還沒有撥出去。花掉這筆錢是一個艱鉅的任務,我希望在我健在的時候能夠把這些錢全部花出去。

“不能用在全世界到處買口罩的方式來解決口罩問題”

新京報:你前幾天提到說還在買口罩,這是怎麼回事?

曹德旺:1億元捐款中,給福建省3000萬。但福建省說不缺錢,缺口罩等各種醫療物資,問我能不能幫忙在海外採購。我就動員福耀集團海外的員工去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到處去買,後來我們才意識到可買的數量有限,到現在爲止纔買了1000多萬人民幣的的醫療物資。爲什麼?因爲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屬於戰略物資,本來普通人平常不戴口罩,只有有需要的病人、醫生才戴口罩。按照市場規則,市場會根據需求和供給來做平衡,在國外口罩市場的總供給數量是有限的。

我在國外忙着買口罩時一直擔心一件事:如果我們把國外一些市場的口罩全買了,這些國家在口罩補給完成前突然需要大量的口罩但買不到的話,他們怎麼辦?但願在補好口罩庫存前,這些國家不要發生任何災害或者疫情。

我很着急口罩的事情,但我們不能用在全世界到處買口罩的方式來解決口罩的問題。根據發改委的說法,現在中國口罩日產2000萬隻,其中醫務人員需要口罩600萬隻。如果14億中國人中有百分之十的人需要戴口罩,一天就需要1億多隻口罩。這麼大的缺口,怎麼解決?因此我呼籲,要科學防疫。中國人應該向國外學習,沒有生病或特殊場合不要戴口罩,要把口罩留出來給最需要口罩的醫務人員和感染者。

“大中型服務業、房地產業企業受疫情影響嚴重”

新京報:如何看待此次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影響?

曹德旺: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界定清楚:什麼是小微企業、什麼是中型企業、什麼叫大型企業?在我看來,人員在5人以上、50人以下的企業是小微企業,員工超過50人的企業是中型企業。

小微企業以個體戶爲主,工作場地、喫住都在家裏,成本和利潤都不高。相對於大中型的服務業企業,總體看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不嚴重(不是說小微企業不受影響),服務業中的大型酒樓、連鎖酒店、旅遊地產等大中型企業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此外,房地產行業也受疫情影響更大。因爲第一個季度本來是房地產銷售的旺季,現在沒人買房了,與此同時房企資金流問題一直突出,房企在沒有收入的同時還要還銀行的貸款,相信會有不少房地產企業會倒下。

企業也必須真實反映情況,我們要警惕有些企業不懷好意,藉助災情標新立異、趁火打劫,嚇唬政府。

新京報:製造業企業受疫情影響大嗎?

曹德旺:製造業本來就產能過剩,不用太擔心疫情的影響。從汽車行業看,2019年汽車銷量和產量都在下降,無論經銷商、製造商都有大量的庫存。在這種情況下,汽車生產線停個二十天一個月,不會大亂。中國最賺錢的企業是銀行、房地產企業,製造業每天都在微利或者虧損經營,製造業企業平時受害大不大?

新京報:福耀集團受疫情影響大嗎?

曹德旺:福耀受影響很大。福耀集團每個月全球有幾十億的營業額,現在福耀一半的工廠還不能開工,跟很多國際知名品牌汽車廠訂單都不能做了。以前每個月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賺4個億利潤,現在不到2億5000萬元,我一句都沒有吭聲,還在給國家捐錢,幫國家買口罩。因爲我知道當務之急是要集中精力先把疫情消滅,而不是把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排在第一位。

“即使沒有疫情早應該給小微企業免稅”

新京報:很多人在討論如何救助中小微企業。在你看來,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不大,不需要救助了?

曹德旺:我不是不支持幫助小微企業,我曾經對民營企業做過系統的調查,小微企業一共面臨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融資難問題。爲什麼銀行不願意給小微企業貸款?銀行和企業一樣,都是以營利爲目的。銀行給企業貸款,需要做盡調、風控等成本,但給小微企業貸款的利潤並不能覆蓋貸款成本,無錢可賺,銀行自然不願意給小微企業貸款了。小微企業融資難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國外同樣如此——無論是投行還是商業銀行,都不會給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第二個問題是小微企業經常被歧視。第三個是稅收問題。

比起解決融資的問題,幫助小微企業減稅免稅更重要。即使沒有這次疫情,也早應該給小微企業免稅,小微企業沒有什麼稅可交。在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小微企業不用交增值稅。小微企業是否還需要交企業所得稅?一般的小微企業去掉房租、工資、借貸的高利息等成本,已經所剩並不多了。

在我看來,不僅僅應該給小微企業免稅,甚至應該取消小微企業的交稅資格。放水養魚,這個辦法纔是真正幫助小微企業。

“企業要想辦法自救”

新京報:疫情衝擊之下,企業流動性等問題引發關注,你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曹德旺:企業出現問題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並不一定是這次疫情帶來的。確實有一些中型企業受疫情影響嚴重,流動性會出現問題。但我不建議強制銀行給企業增加貸款,因爲銀行也是企業,必須按照商業原則做業務。

對於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國家能做什麼呢?考慮到疫情會影響經濟活動一兩個季度,建議國家免除災情期間企業至少半年的五險一金費用——因爲在疫情期間,企業員工雖然不上班,但企業仍要支付一定的工資。而工資中五險一金佔據了很大的比例,如果能夠將這部分費用免除掉,可以極大減輕企業的壓力,緩解受疫情衝擊的程度。同時,還建議免除企業兩三個月的稅收幫企業減負。此外,還建議國家可以規定企業今年一年在計算成本時不將折舊費納入其中。

但救助也要分清主要和次要。我認爲現在肺炎疫情當頭,不是中小微企業出問題的當頭。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要集中全力想辦法儘快消滅疫情,先把生病的人救過來、減少感染人數,不要讓其他的事情分散解決主要問題的精力。我堅決反對這個時候給國家提要求、施加壓力,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要有國家的概念,不要老想着自己的事情,都應該仗義承擔疫情帶來的影響,互相團結起來克服困難。等疫情結束了,我們再討論如何恢復生產過日子,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也建議企業家自己想一想:在這次疫情中,大中小企業、工人、農民,誰不受影響,誰不困難?在中國14億人中,有幾千萬或者一億的精英當上了企業老闆,而在這一億精英身後,還有農民、工人、貧困人口、打工的人——這部分人佔據了中國人口的大多數。現在的企業不要遇到一點問題就只想着依賴國家救助,更多財富、能力不如企業老闆的人誰來救?真真正正的救助是自救,首先要想辦法自己救自己。建議大家現在冷靜一下,自立一點,想想企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如何做最大的努力去解決問題、渡過難關。

“疫情不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太大影響”

新京報:在你看來,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多大?

曹德旺:我不想討論這個問題。現在疫情本身很嚴重了,這一個月經濟活動停了,經濟損失多大,還用討論嗎?但疫情只是影響了一些經濟活動,GDP增速會後退一點,但疫情並沒有完全影響中國經濟,不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太大影響,我們切忌過度緊張。

緊張也解決不了問題,只會增加恐懼感。要重視疫情,但不要自己嚇唬自己。我們必須冷靜面對疫情已經發生的現實,中國人團結起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新京報:但疫情衝擊會進一步加大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

曹德旺:中國經濟、民企的很多問題並不是這次疫情造成的,很多問題一直存在,只是這次疫情讓有些問題更突出。

我們要弄清楚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的部分是因爲中國經濟社會正在轉型期,還有歷史的原因——很多根本性的問題沒有解決,越累積越嚴重。

中國經濟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這四個字。各界都支持開放,打開國門引進外資、技術、管理,同時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去。但改革的推進卻很艱難,因爲改革是權(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其中,國有經濟體制的改革一直沒有太大進展,國企改革應該怎麼改?此外,我們也沒有投資經驗,只會拼命蓋房子、修高速公路鐵路。當然有的基建投資有必要,有的確實沒有必要,我們公共工程動用的成本太大了,社會負債急劇上升。現在剎車還來得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現在全球經濟形勢都不好,中國經濟很多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我做好了和這個國家一起過苦日子的準備。

“擔心寬鬆貨幣政策使得歷史問題繼續累積”

新京報: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加上疫情衝擊,很多人主張應該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應對。你怎麼看?

曹德旺:政策可以寬鬆,但你要考慮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在推出政策前,要認真評估政策推出後的利弊。同時也要考慮到,一種政策、技術都有時限的限制。寬鬆的貨幣政策用了這麼多年了,還有效果嗎,難道還要用嗎?貨幣政策已經寬鬆過頭了,寬鬆貨幣政策不一定能解決一些企業、尤其大中型民營企業的真正問題。

民企這幾年碰到的問題是什麼呢?是在資金寬裕的時候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從2008年至今實行寬鬆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充裕,這就導致銀行向市場提供貸款的慾望很強,很多不該貸款的民營企業都拿到了大量的貸款。一些大中型企業拿着銀行貸款去投資,但投資什麼呢?房地產!大家都認爲房地產可以保值增值。如果拿自己的錢去投資房地產當然沒有問題,問題是很多炒房企業的錢都是銀行貸款。現在很多企業負債率在70%左右,已經碰到了銀行融資的高壓線了,根本沒有資本再進行融資了。銀行當然也不敢貸款給企業,否則形成了壞賬怎麼辦?

現在房地產企業最缺錢,也有房子可以當做抵押物,貨幣寬鬆或許可以幫助房地產企業渡過難關。或者這些錢拿去做基建投資,修機場、修高速公路,但我們需要這麼多的高速公路嗎?我擔心現貨幣寬鬆政策會使得很多本該解決的歷史問題繼續累積。

建議現在的民企要自救,該破產的破產、該重組的重組,企業總要面臨這一關。

盛雨晴 本文來源:理財幫 作者:侯潤芳 責任編輯:盛雨晴_NBJS102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