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是由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的,因爲編制只給了3個師的番號,因此最初出師抗日的八路軍團級單位是很少的。

115師有685團、686團、687團、688團和獨立團;120師有715團、716團、717團、718團和教導團;129師有769團、770團、771團、772團和教導團;八路軍總部另有特務團,一共是16個團。

這16個團都是參加長征的老紅軍或長征後擴紅的新兵,戰鬥經驗足,戰鬥力也很強。

衛立煌被老八路一個連救下,戰後送10萬發子彈:打得好!

後來八路軍的新團隊大都是從這些老部隊中分出建制連或幹部組建的,抗戰之初這些老團也被稱爲是老八路。

1938年之前,八路軍儘管有了很大的擴充,但是這些團隊中紅軍老兵成分仍較多,戰鬥力也是很強的。

在著名電視劇《亮劍》中曾經有獨立團6連阻擊日軍一個聯隊8小時的戰例,其原型戰鬥之一就是八路軍686團2營5連在1938年3月下旬的白兒嶺阻擊戰。

686團是115師的主力團之一,主要是由原紅一方面軍紅三軍團部隊改編而來。

衛立煌被老八路一個連救下,戰後送10萬發子彈:打得好!

在平型關大捷中,該部就是主力之一,爭奪老爺廟的戰鬥中就是以686團3營爲主打的。

這一仗,686團副團長楊勇、3營長鄧克明都負傷了,全團傷亡指揮員73人,戰士213人,合計傷亡286人,是參戰3個團中犧牲最大的。

平型關之戰後,日軍戰鬥詳報曾這麼說:當面之敵幾乎均爲20歲以下少年兵,作戰勇敢,遠非以前所遇之敵可比。

當年的"老八路"其實年紀並不大,686團團長李天佑當時才23歲,副團長楊勇也不過24歲,團級幹部都是如此,說是"少年兵"倒也真不爲過。

衛立煌被老八路一個連救下,戰後送10萬發子彈:打得好!

打完平型關後,686團再戰廣陽,殲滅日軍20師團500餘人。在這次戰鬥中,旅參謀長陳士渠跟686團攻入廣陽後,還親自俘獲了日軍第79聯隊輜重兵軍曹加滕幸夫,這是八路軍抓的第一個俘虜。

1938年3月,686團及685團在午城、井溝地區連續打擊日軍20師團,取得了重大戰果。

不過連日作戰的彈藥損耗也很大。

據115師當時的電報稱:

消耗機、步槍彈十六萬餘發,發擲彈(手榴彈)五千餘枚,先該旅(343旅)輕、重機槍每挺僅有彈百餘發、步槍每支僅有二十餘發,每人手榴彈一枚尚不敷。

115師請求補充七九步槍彈十五萬發、手榴彈五千個,以便繼續戰鬥。

衛立煌被老八路一個連救下,戰後送10萬發子彈:打得好!

當時,雖然八路軍已經列入了國軍作戰序列,但實際上武器的補充幾乎沒有,彈藥補給也極少。

而在八路軍115師午城、井溝戰鬥的同時,山西日軍也在向晉東南的國軍中央軍和晉綏軍發動了攻擊。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在全面抗戰之初與八路軍的協作關係很好,由於日軍攻勢很猛,其身邊只帶了一個旅的警衛部隊。而該旅也在日軍進攻中被打散了,當時可能有間諜在衛立煌司令部附近,一路日軍一直尾隨衛立煌的司令部追擊。

緊急之下,衛立煌向八路軍求援,115師派686團接應衛立煌司令部。

686團當時剛剛打完了午城、井溝戰鬥,人員損傷不是特別大,但是彈藥很少。

衛立煌被老八路一個連救下,戰後送10萬發子彈:打得好!

不過此時686團雖然擴充了不少,但大部分幹部戰士還是老紅軍成分,因此戰鬥力很強。

楊勇率部接到衛立煌後,以2營5連在白兒嶺阻擊追蹤的日軍。

這股日軍有800多人,將近一個步兵大隊。而白兒嶺的地勢比較險要,便於5連展開阻擊。

當時在這一地區的日軍爲其第20師團,我軍此前通過俘虜瞭解,該部中有很多朝鮮籍日軍,戰鬥力比之前交過手的第5師團要差不少。

衛立煌被老八路一個連救下,戰後送10萬發子彈:打得好!

白兒嶺戰鬥中,日軍的火力打得很猛。在後方觀察的衛立煌曾問楊勇,前面打阻擊的是幾個團?

衛立煌是老行伍了,能問出這種話來必然是槍炮聲比較激烈。但這些槍炮聲不可能是打完大戰後一支步槍僅有20發子彈的八路軍所爲,主要是日軍打的。

結果這批日軍打了大半天都沒打過去,自己還撤了。

而當衛立煌詢問的時候,楊勇回答上面只有一個連。衛立煌還不信,等這個連下來後,還專門清點了下人數。

衛立煌被老八路一個連救下,戰後送10萬發子彈:打得好!

結果發現5連不光就是一個連的實力,還繳獲了日軍的戰馬和一批物資,自己僅傷亡了20餘人。

從5連能繳獲戰利品來看,極可能是先團滅了這批日軍的先頭部隊,然後再對其後續部隊展開阻擊的。

日軍20師團不比其精銳的第5師團,多以火力轟擊,而後才進行攻擊。

當時晉東南的國軍往往被火力轟擊後就會後撤,日軍則尾隨追擊。而老八路這個連任務就是阻擊,肯定不能放日軍過去。

打不動之後,這支日軍部隊也就打道回府了。

而衛立煌則深感震驚,不僅高度評價八路軍打得好,還特意批給了686團10萬發子彈。

當時686團總計有3000餘人,步馬槍約有人數的一半,平均每支槍可以補充60多發子彈。可以說,這批彈藥還是很重要的。

衛立煌被老八路一個連救下,戰後送10萬發子彈:打得好!

其實,爲抗戰部隊補充彈藥本就是應當的。只不過八路軍這支特殊的部隊,在實戰中很少能享受到這種待遇。

在整個抗戰中,八路軍只有在全面抗戰初期,得到過一部分的彈藥補給,再之後則無一支槍、一粒彈藥補充了。

正因爲彈藥缺乏,極大限制了八路軍的作戰形式。

而後,八路軍老部隊大多分兵組建新部隊,到後來即便是老番號中的紅軍成分也比較低了。

衛立煌被老八路一個連救下,戰後送10萬發子彈:打得好!

因此在八路軍抗戰初期,經常看到老八路營連規模部隊就能用日軍同級部隊對戰,到了1939年後則往往要集結更多部隊與日軍作戰了。

不過戰場是最能鍛鍊部隊的,歷經幾年血戰,一些新團隊也都打成立主力。到抗戰後期,老八路已經不限於是稱呼紅軍團隊了,有戰鬥力的主力團往往都被稱爲是老八路,此時八路軍的單位戰鬥力再度提升了上去。


平型關之戰後,日軍戰鬥詳報曾這麼說:當面之敵幾乎均爲20歲以下少年兵,作戰勇敢,遠非以前所遇之敵可比。

當年的"老八路"其實年紀並不大,686團團長李天佑當時才23歲,副團長楊勇也不過24歲,團級幹部都是如此,說是"少年兵"倒也真不爲過。

衛立煌被老八路一個連救下,戰後送10萬發子彈:打得好!

打完平型關後,686團再戰廣陽,殲滅日軍20師團500餘人。在這次戰鬥中,旅參謀長陳士渠跟686團攻入廣陽後,還親自俘獲了日軍第79聯隊輜重兵軍曹加滕幸夫,這是八路軍抓的第一個俘虜。

1938年3月,686團及685團在午城、井溝地區連續打擊日軍20師團,取得了重大戰果。

不過連日作戰的彈藥損耗也很大。

據115師當時的電報稱:

消耗機、步槍彈十六萬餘發,發擲彈(手榴彈)五千餘枚,先該旅(343旅)輕、重機槍每挺僅有彈百餘發、步槍每支僅有二十餘發,每人手榴彈一枚尚不敷。

115師請求補充七九步槍彈十五萬發、手榴彈五千個,以便繼續戰鬥。

衛立煌被老八路一個連救下,戰後送10萬發子彈:打得好!

當時,雖然八路軍已經列入了國軍作戰序列,但實際上武器的補充幾乎沒有,彈藥補給也極少。

而在八路軍115師午城、井溝戰鬥的同時,山西日軍也在向晉東南的國軍中央軍和晉綏軍發動了攻擊。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在全面抗戰之初與八路軍的協作關係很好,由於日軍攻勢很猛,其身邊只帶了一個旅的警衛部隊。而該旅也在日軍進攻中被打散了,當時可能有間諜在衛立煌司令部附近,一路日軍一直尾隨衛立煌的司令部追擊。

緊急之下,衛立煌向八路軍求援,115師派686團接應衛立煌司令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