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认识了F先生之后,虽然没有再见过面,但我其实不讨厌他,只是觉得大家不是一路人,没必要互相耽误时间,微信上有时候会闲聊几句。一顿饭下来,我觉得北京土著,和我们这种从小地方到北京奋斗的人挺不一样的,F先生和W小姐一样,直到现在也住胡同里,家里两三间房,并不宽敞,拿着几千块的月薪,但他们身上没有焦虑感。

文/李娜

内容简介:本系列以我在北京相亲的经历为主线,记录26-29岁那段时光对于人生,职业和婚姻的思考和成长,也是我对青春岁月的一次梳理与回望。本系列共20集,不定期更新,谢谢观看。

第7集:和本地男互相嫌弃,以及印象最深的一个

转眼又到了初秋,从我正式入职算起也就一年的时间,但是回头看看已经万水千山。

整个九月份我都在出差,从南京到成都,又从成都到乌鲁木齐,忙完开会忙项目,忙完项目我又回了一趟安徽老家,午夜飞行,风尘仆仆。

和W小姐的四人之约耽搁了好久,终于在国庆之后的那个周末提上日程。傍晚我乘地铁去鼓楼大街赴约,约定的地点是一家叫兰亭的火锅店,店不大,又隐藏在胡同里,我下了地铁跟着导航走了很久,找不到,只好给W小姐打电话。

W小姐和她的发小F先生已经到了,她电话里嘱咐我,“甭着急啊,把你的定位发我微信上,我去领你过来。”

我就站在路边乖乖等着,看到W小姐穿着一袭白衫从一个胡同口跳出来,向我招手,“嘿,这边儿!”我跟着她往胡同深处走去,大概走了有两三百米远的样子,看到一个很小的店招立在瓦砾屋檐下,兰亭,没想到一个火锅店,取了个很有诗意的名字。

迈过门槛进去,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四合院,院子中央有一颗大树,放了几张桌子,F先生正在桌边逗一只白色的猫咪。看到我们进来,赶紧招呼,没等W小姐介绍,他一本正经地跟我握手,“江南才女,久仰大名”。我噗嗤想笑,又忍住了。

F先生看起来特别小,175的身高,一张圆脸,眉毛弯弯,穿一件黑白格衬衫,外面罩了一件针织坎肩,说话特贫,有时候又忽然一本正经起来,让我想起作家崔岱远形容北京人的性格,“既蕴含了宅门里的闲散,又渗透着官府式的规矩。”

火锅点上了,白汤儿里面蹄花、玉米,胡萝卜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没过一会儿,我师兄也到了。四个人就坐在院子里大树底下,边吃边闲聊。

一顿饭下来,我觉得北京土著,和我们这种从小地方到北京奋斗的人挺不一样的,F先生和W小姐一样,直到现在也住胡同里,家里两三间房,并不宽敞,拿着几千块的月薪,但他们身上没有焦虑感。连说话的语速都能感觉得到,慢吞吞的,插科打诨的,他们不急于去奔袭,拆毁和建造,他们只是安于生活本身。

他们也不会理解我们这些外地人的进取心,殚精竭虑;他们一边不理解,一边又有点看不起,这份看不起里,还掺杂着嫉妒,总之挺复杂的情绪。

如果说相亲里有鄙视链,那么本地男和外地姑娘之间可能是互相嫌弃的。像我这样的女生会觉得,一个男的年纪轻轻毫无上进心,成天遛鸟打牌玩物丧志,很没意思。他们会觉得,你一个外地人来北京,那么用功读书辛苦工作,还不是为了定居下来?房子和车我都有了啊,我为什么还要向你那样打拼呢?

过去我以为,成长背景差距比较大的两个人很难有共同语言,主要源于金钱,物质,社会阶层,现在我发现没有这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价值观,“价值观”这三个字,看似宏观又缥缈,但是它会渗透到你生活的细枝末节之处。

聊到后面气氛越来越尬,夜深天凉,就互道了再见。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F先生,倒是经常和W小姐联系,她辞职了,拉了个合伙人一起创业,每天忙得热火朝天。

我还在陆陆续续地相亲,从初秋到深冬,大多是见了一面就没后续了,因此具体细节也都忘得一干二净。还是讲一讲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北京男生吧。

认识了F先生之后,虽然没有再见过面,但我其实不讨厌他,只是觉得大家不是一路人,没必要互相耽误时间,微信上有时候会闲聊几句。忽然有天,他跟我说他有个哥们刚从国外回来,比我大几岁,还单着呢,感觉应该和我比较谈得来,问我有没有兴趣认识一下?

本姑娘来者不拒啊,当然有兴趣;就算不成,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啊!

F先生见我答应得爽快,就立即把我的微信发给了他的朋友G先生。

可是G先生没有立即加我微信,我还犯嘀咕,不会看看头像就被pass掉了吧?那段时间,为了相亲我还特意去拍了好几张照片,穿裙子的甜美范儿的那种,其实我的内心其实并不像外表那么温柔甜美,实际上我内心又硬又飒,还特有主见。

等到了第二天晚上,G先生终于姗姗来迟,我很快通过好友申请,在微信上聊了起来。

他当年33岁,比我大6岁,在欧洲留学工作了很多年,刚刚回到北京定居,照片上穿着一件蓝色的冲锋衣,站在某个雪山顶上,中等身高,有点瘦——外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也不讨厌,我已经看破了皮囊的虚妄。

微信上聊得话题终归很浅,但是聊天的过程中能感觉到他很有思想和见识,所以我心里盼着尽快见面。

北京的冬天,树叶都掉光了,城市,街道和天空都变成灰蒙蒙的一片,风又大,很容易让人心灰意冷。快到年底了,我工作上开始倦怠,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也变得格外松弛,大家进入了等待新年的轻松氛围里,一切变得有一种临时气氛,好像等过完元旦再过完春节,一切都会焕然一新似的。

我并不渴望新年,过完新年很快就到我28岁生日了。

G先生在某一天中午给我发来消息,约我晚上一起吃饭,那个中午我正因为一篇广告文案跟甲方闹了不愉快,看到G先生的消息,很快心情明媚了起来。

晚上约在五道口一家韩国料理,我早到了。穿着一件白色羽绒服和雪地靴,感觉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真是讨厌冬天啊!

G先生很快也到了,比约定的时间早,他见我在站在大堂里等他,上来就问我“怎么不进去等呢?这地儿这么冷,快进电梯”,没有丝毫生分,说话的口气像是对一个小孩子。

点了一份部队火锅,一盘辣白菜炒饭,G先生问我想不想喝点清酒,我摇摇头,他就帮我倒了一杯柠檬水。

边吃边聊。我问G先生在国外待了多久?又为什么回国?

他想了一下说,“快20年了吧。”

“这么久,那你高中就出国了吗?”

“是啊,高一就出去了,那年我15岁。先是在荷兰念书,又跑去加拿大念了个硕士,后来又回到欧洲,在荷兰和英国都工作过好几年,今年夏天刚回北京。”

那顿饭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直在追问G先生在国外的经历,我对人本身的好奇心真是太旺盛了啊!!G先生倒也见怪不怪,坦坦荡荡地给我讲他的故事。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见过很多世面的人,但是那天从G先生的故事里我忽然有种新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一个人早早见过了太多风景,领略了太多的风情,会很容易变得佛系与幻灭。

这么说吧,他什么都经历过了,什么都看透了,已经很难对什么人动心,也很难对什么事情激动和好奇,他的燃点变得很高。

G先生给我讲他的前女友。

她们每一个都风情万种,每一个他都很用力地爱过。跟最后一任女朋友分手,因为那本来就是一桩不伦的无望的爱情,她有老公,跟他是婚外恋,最后她做出选择,还是选择了回归家庭,跟他斩断情丝。

G先生跟我说这些的时候,没有一丝一毫道德层面的顾虑,非常平淡以及自然。他还问我,“你才28岁,这么小的小姑娘,为什么着急结婚呢?在国外30多岁单身女孩很多,她们享受着恋爱,根本不急着进入稳定的家庭生活。”

我忘了当时怎么回答的,可能说我觉得28岁是适合结婚的年龄吧。

G先生对我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你这是标准的好孩子心态。”

我问他,怎么解释“好孩子心态”?

他说,“你读书的时候是不是成绩很好?”

我点头,“是啊。”

“觉得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

我再点点头,“是啊。”

“30岁前结婚,35岁之前生两个小孩,是你的理想生活?”

我又一次点头如捣蒜,“对啊。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规划吧?”

G先生也点点头,“你的问题在于,规划。”

“可是规划自己的人生,有什么错吗?”

“没有错。你是好孩子嘛,所以你一直活得很紧张。”

后面聊了些什么,我记不清了,总之“好孩子心态”这个词我第一次听说,我被触动了。

跟G先生分别之后,我踏进北京深冬的夜色里,内心更加茫然了。是啊,我如此清晰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结婚又是为了什么呢?

想想从小到大,我好像一直没有失控过。上班了,有一次跟同事在郑州开会,会议结束之后大家去KTV唱歌喝酒,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清醒着,我害怕失控。

失控是危险的,可是危险又那么迷人。

G先生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听他说话我觉得很好玩,有趣,他见多识广,阅历深厚,我不知不觉在回味着他跟我讲的那些话,期盼着再一次见面。

可是12月份快过完了,圣诞节悄悄来临了,我发微信问他,圣诞节打算怎么过呢?他没有回复。

第二天也没有回复。

第三天也没有回复。

很快到了新年,跨年夜我有点感冒,早早关机睡觉了。第二天一大早,看到G先生好几条微信,他前一天晚上约我跨年来着,真是不巧啊!

我赶紧回复过去,解释说,我感冒了,所以早早就睡了。

G先生发来一个笑脸。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快到28岁生日了,我感到很茫然很烦躁,也可能是天寒地冻,冬天就会莫名其妙让人特别丧的原因,总之我那段时间情绪非常糟糕。

有一天刚下班,接到前室友的一个电话,就是从日本回来的那个40岁小姐姐,跟我合租过房子的,她还住在那儿,只是她马上要离开北京了,想跟我约个饭道个别。

我当时心里的郁闷也急需找个人吐槽,于是一口答应下来,让她到我家里来,我们煮火锅吃,我马上去超市买肉和蔬菜。

晚上7点钟,小姐姐拎着两只慕斯蛋糕和一袋水果出现在我家的时候,我发现她眼睛哭得肿肿的,整个人都胖了一圈,忙问她怎么了?她叹口气说,“咳,还不是被那个人渣折磨得……”

……

本集完。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END

★作者:李娜,坐标北京,一个水瓶座文艺女青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