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杜牧墓成菜地 專家呼籲建紀念館

中新網西安11月27日電 (黨田野 張一辰)“我記得小時候,大詩人杜牧的墓就在我們村旁邊,墓土差不多有七八米高,看上去很有氣勢。”西安市長安區司馬村村民關山26日告訴中新網記者,如今看着變成菜地的杜牧墓,他心裏也有些落寞。

資料顯示,杜牧爲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其所作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等詩歌更是成爲千古名篇,不斷被後人傳頌。近日,杜牧墓遺址卻被曝已變成一片菜地,此事引起熱議。

26日,記者來到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大兆街道司馬村的杜牧墓看到,墓地隱匿在一片民居之中,土層上沒有建築物,地面上還種植着一些蔬菜。在墓地西邊的一處空地上,立着一座“杜氏家族墓地”紀念碑。據瞭解,杜氏家族墓地屬西安市長安區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68歲的關山兒時常在墓地旁邊玩耍,據他回憶,杜牧墓曾高七八米,面積約一畝,整個墓地四四方方,墓頂有一棵三人合抱粗的大樹,遠遠看去像一枚巨大的官印。“墓地旁還有一個水池,聽老人說是官印的印盒,是一塊寶地。”關山說。

“墓地的損壞是歷史遺留問題,也是當時人們的觀念所致。”西安市長安區大兆街道司馬村黨支部書記張強稱,50多年前,當地下了數天大雨,全村只有墓地的封土是乾的。爲了用乾土給生產隊飼養室墊圈,只好挖掉一部分墓土。此後也不斷有村民挖土蓋房,不到幾年時間,七八米高的封土便被挖平了。

圖爲西安市長安區“杜氏家族墓地”。 張遠 攝

張強稱,十幾年來,杜牧墓附近也出現過盜墓者的蹤跡,因爲墓地上面變成了農家菜地,時常有人看管,使得盜墓者無從下手,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通過文獻推定,杜氏家族的墓葬應該就在這個位置,但要說杜牧墓在地下的具體位置,則還要進行考古認定。”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徐衛民稱,古代墓葬如果沒有出現被盜,考古工作者一般不會去主動挖掘,防止出現不必要的破壞。

同時,徐衛民也希望能按照史書記載將杜牧墓封土恢復原貌,建立一個杜牧紀念館,通過祭祀、展示詩歌等活動,讓後人對杜牧及傳統文化銘記於心。(完)

【編輯:劉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