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視記者探訪閱兵訓練場丨這個方隊有27名將軍 爲歷次閱兵之最

領導指揮方隊是我軍閱兵史上第一支由軍委機關、五大戰區、各軍種和武警部隊抽組指揮人員組成的方隊,展現着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改革強軍新格局,標誌着我軍聯合作戰體系實現了整體性重塑重構。

方隊參閱352人來自全軍24個大單位,最大的59歲,最小的24歲,共有將軍、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和上尉14個排面,陸、海、空、火箭軍和武警部隊各呈5路縱隊。值得一提的是,27名將軍不僅是國慶70週年參閱方隊中將軍人數最多的方隊,也創造了歷年單個方隊將軍數量之最。領隊是姜國平少將和陳作松少將。

領導指揮方隊 將軍領隊 右領隊 姜國平:領導指揮方隊是最具鮮明的聯合特質,最具深刻的改革印記,最具特殊的政治寓意,最具強烈的備戰打仗指向這麼一個方隊。

領導指揮方隊 將軍領隊 左領隊 陳作松:作爲作戰指揮鏈條的重要一環,軍委機關、戰區機關、軍種機關和領導,你能不能做到指揮順暢,戰場上是一種檢驗,閱兵場上同樣是一個檢驗,把我們組成一個方隊統在一起,你如果連訓練都不能統在一起,你就不能一個步調。

姜國平現任北部戰區副司令員,接到閱兵任務時,他剛剛做完膽囊手術,依然堅持每天到訓練場,4個多月的嚴格訓練之後,身體狀態有了明顯改觀。

領導指揮方隊 將軍領隊 右領隊 姜國平:踢一百多米的正步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能保持上體很穩,不動,現在站立一個小時也可以保持不動。

姜國平曾執行海軍第19批護航編隊任務,是也門撤僑任務編隊指揮員,12天時間裏,指揮海軍艦艇從戰火紛飛的也門安全撤離了897名中外公民。

領導指揮方隊 將軍領隊 右領隊 姜國平:我們不但要在執行重大任務過程當中,出色地完成任務,讓習主席讓中央軍委放心,讓全國人民放心,而且能夠在閱兵當中,把我們整個良好的精神風貌,包括完成任務的堅定信心,展示出來,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

左領隊陳作松來自軍委政治工作部,曾在西藏雪域高原任職,惡劣的自然環境錘鍊了他的鋼筋鐵骨,在訓練場上同樣能當標杆、打頭陣,甚至還經常因爲訓練與教練起爭執。

領導指揮方隊 將軍領隊 左領隊 陳作松:他們要考慮我這個年齡,可能放鬆一點,今天差不多行了,千萬別受傷。我說不對,你先考慮我這個動作做好了沒有,做不好你不能給我收課收操。

爲了與右領隊保持步調一致,除了動作上嚴格要求自己,陳作松還特意配了一副隱形眼鏡。

領導指揮方隊 將軍領隊 左領隊 陳作松:我作爲左領隊,我必須死死標着右領隊,外形上我要跟他靠近,先天不足我要補回來,通過氣勢補回來。

領導指揮方隊 將軍領隊 右領隊 姜國平:我們現在已經很默契,我們兩個領隊就是要求要協調,要配合默契, 他聽到我敬禮的敬字,馬上就舉手,我敬字出來以後,再舉手。從側面看就是一個人。

在這個方隊,大多數中高級指揮員都歷經多個崗位和重大軍事任務的洗禮。宋波是武警黑龍江總隊副司令員,長期在帶兵一線,曾在98松花江抗洪搶險任務中帶領42名隊員營救了751名受困羣衆,並因此獲得抗洪搶險勇士榮譽稱號。在五十年、六十年國慶大閱兵作爲全軍英模代表在天安門觀禮臺觀看閱兵。

受閱隊員 宋波:那麼這次我又入列,要走過天安門,要向黨和人民向習主席,交上一個忠誠軍人的合格答卷,所以我跟別人講,我說這是我人生當中,這個最大的幸福。

從觀禮臺的嘉賓到受閱隊員,宋波興奮之餘,還要克服身體上的病痛。

受閱隊員 宋波:我來的時候是腰間盤,戴着護腰來的,我這個手指頭執行任務當中,五個手指四根筋折了,評殘的,這筋都折的。跟人家搏鬥,刀劃的,所以說五個手筋折了四個,所以說這個在來回擺臂,這都受影響。

不服輸的宋波並沒有放棄,除了每天8小時的正常訓練,他還在宿舍地板、牆面、椅子上畫了各種標齊線。

受閱隊員 宋波:這個我在網上看的,人家說這個治腰間盤效果最好,鼻子貼牆,腳尖貼牆,反覆做,一次做五六個。來自各軍兵種,來自各個基地,大家都在這麼刻苦訓練,目的是什麼? 不就是忠誠、責任、擔當!

如今,宋波已經成爲領導指揮方隊第二排面的釘子兵。

受閱隊員 宋波:小釘子兵,釘子兵是啥?是在排面當中起到核心力量,核心作用。

受閱隊員 鍾汝星:你的步幅的75釐米的要求,必須達到這個標準。你必須要有一定的穩定性,你這個不能左右擺,不能前後大,才能使整個方隊有一個穩定性。

隊列訓練中,所處框架位置的隊員往往被稱作框架兵、釘子兵,要求對正和步幅準確無誤,以維持方隊框架穩定。頭頂帽子練穩定,腳綁沙袋練力量,這張小小的卡片記錄了受閱隊員的訓練問題,也成爲了不少隊員的噩夢。

受閱隊員 鍾汝星:我們很害怕這張小卡片,很痛苦的一張小卡片,因爲夾在兩條腿中間,爲了始終不能掉, 我們最長夾過一個小時。一開始三兩分鐘就掉了,然後掉要重新撿起來,要重新站立。

同樣是釘子兵的楊森出生在軍人世家,走上閱兵場是他的夢想。由於此前在武裝越野中膝蓋受傷,爲了加強腿部力量,他總是和隊友在休息時刻加練。

受閱隊員 楊森:受了傷以後,腿部肌肉弱化了,綁了沙袋,一條腿上綁了8斤的沙袋,基本上每天平均要踢個三公里左右。

一個排面來自不同軍種,不同戰區的25個人要做到整齊劃一,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步行進過程中,踢腿要求與地面保持30公分的距離,剛開始的時候很難達到要求。

受閱隊員 謝盛陶:教練員就說讓我們在回寢室過後,就自己去壓, 一個人躺在地上,然後一個人坐在他的腳面上,然後他就把相當於腰就彎下去,這樣就不斷去壓把腳尖壓平,這樣踢出正步更好看。

謝盛陶所在的第14排面是方隊的最後一個排面,如果動作不規範不標準,直接影響到整體效果。

受閱隊員 謝盛陶:如果你這個底沒有走齊,比如說咱們的後臂如果沒有擺好,如果是後臂不齊,給別人整個從外面一看,整個方隊它就沒有成方,它整個方隊就不是一個方塊,走起來就特別不好看。

受閱之歌

雖然他們年齡不同,職務也有高低,但他們爲了同一個目標,同一份榮耀,齊聚閱兵訓練場,不畏風雨,不懼酷暑,帶着新時代中國軍人的自信和果敢,邁着堅定的步伐,走向天安門。

受閱隊員 鍾汝星:當兵二十幾年,也是一直夢想着能走過天安門,這是最大的榮耀。就像我們閱兵村裏頭,這個口號寫的是一樣,就是一次閱兵終生光榮,一人閱兵全家光榮。

受閱隊員 謝盛陶:我們軍隊現在在隊列當中體現整齊劃一,正是我們軍隊主要向世人展示的那種,向我們國家向我們中央軍委向習主席向我們最高統帥看齊的這樣一種看齊意識。

受閱隊員 宋波:全世界所有的軍隊都佩服中國的軍隊,爲什麼呢?就我們作風頑強,凝聚力戰鬥力很頑強,就體現出我們這個方隊訓練。

領導指揮方隊領隊 左領隊 陳作松:年輕人走,他走的是他的一種朝氣,一種英武,那麼我們指揮員走,是我們一種自信、從容,我們壓倒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這種豪邁。我認爲這裏有我們一種霸氣,還有大氣,還有豪氣。

領導指揮方隊領隊 右領隊 姜國平:我們整個方隊出現以後,展示的是改革重塑以後各級領導指揮機構的嶄新面貌,反映的是改革重塑後我們新時代大國軍隊,競逐世界一流的自信豪邁。彰顯的是人民軍隊不畏任何艱難挑戰,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決心意志和過硬實力。

(央視記者 張偉 王剛 彭明華 秦富梁 葉挺 張帥 高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