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夷陵之戰,這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最後一個大型戰役,也正因爲這個戰役,劉備變得更加出名了,一下子敗光了大半個國力,最終讓蜀國陷入了麻煩之中,在古戰場上,大型戰爭分分鐘就可能會敗掉整個國家,而劉備也正因爲這一次,把本來已經到手的好牌,硬是打成了爛牌。

拿下漢中之後,其實劉備的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了,真正是諸葛亮所說的天下三分佔其一。

可麼多久就因爲二弟關羽的大意失了荊州,這讓劉備本來膨脹的內心多了一個想法。

替關羽報仇,奪回荊州,順勢拿下東吳。

在漢中稱王的劉備,此刻無疑是人生巔峯,文臣武將萬衆一心,兵士也是出道以來最多的時候,在劉備心裏其實很清楚,諸葛亮給的戰略規劃一一實現了,看來自己真的有可能霸業可興了。

所以在關羽出事之後,劉備就要去動東吳,爲什麼完全聽不進意見呢?

當一個政治家有了本錢,他不會再聽一些逆耳的話。

當一個政治家有了藉口,他可以很好的去執行自己的想法。

劉備就正浩擁有了這兩個條件,所以諸葛亮趙雲出來勸阻,並沒有成功。

而問了李嚴等蜀中將領之後,他們爲了自保而提出同意意見,劉備就更有把握了。

事實上在這個時候,雖然劉備稱帝,但整個集團還不算穩定,主要是荊州跟益州兩個派系並沒有完全融合。

在益州官員看來,他們是降將,不能老是忤逆領導的話,更多時候必須順從,他們不如荊州那些原本的大臣將軍們,可以直言相勸,他們要保住自己的飯碗和性命,就必須要給出一些領導喜歡的建議。

也正因爲如此,讓劉備信心更足,也更聽信益州官員的話,因爲他們的話中聽。

在這個事情上,諸葛亮當然也明白了,他知道劉備這是想趁機幹上一票,讓自己的事業再上一個臺階,並不想休養生息,養兵蓄力,再發力爭奪天下。

當時諸葛亮很清楚,荊州失去了,等於蜀國失去了雙腿,要拿下中原各地,難度非常大,首先是行軍不太方便,因爲蜀道難,其次就是糧草方面,剛完成整合,整個國家都還沒有完全同意,根本無法保障糧草,再加上這道路崎嶇,要把糧食運出去都難,別說跟上行軍打仗的節奏。

事實上就在後期諸葛亮也就是因爲糧草運輸上喫虧了,所以才一直沒有衝出去,最終鬱悶的在五丈原與世長辭。

當時劉備不聽,他跟兩個兄弟一樣,都是看不起孫權,看不起東吳,他覺得自己現在勢頭很好,說不定東吳還沒有反應過來,已經被自己給拿下了。

事實上剛出去的時候,確實很厲害,連下幾城之後,連孫權也怕了,又要還妹妹,又要還荊州的,還要跟劉備求和。

但這時候劉備的胃口可不是荊州,更不是自己那個年輕貌美的老婆,而是整個東吳。

這就是一個政治家的腦袋,他知道如果拿下了東吳,那自己的實力,曹魏就不用放在眼裏了。

像劉備這樣的人,絕對不可能因爲兩個兄弟的死,就要盲目的去作戰,經歷過生死的人,對生死並沒有看的那麼重,關鍵還是自己的機會,這纔是最重要的。

東吳先是要了關羽的命,接下來張飛被殺,頭又被帶到東吳去了。

劉備的藉口就完全足夠了,直接就沒有任何人可以勸阻了,甚至直接下令,誰要是反對,就是跟他作對。

當時劉備稱帝,皇帝都這麼說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事實上在這個時候諸葛亮跟劉備的關係也已經有些割裂了,因爲劉備已經有這樣的實力,諸葛亮在他心中,也就沒有那麼重要的地位了,在川蜀之地,還有李嚴、黃權等人,對於劉備來說,他們也是有能力之人,再加上諸葛亮一而再而三說要重用蜀將。

可是事情的發展並沒有跟劉備想象中的那樣,孫權是怕了劉備,已經準備請降於曹丕,但另一方面再次重用陸遜抗衡劉備。

這時候問題來了,劉備並沒有真正的謀略,更不是一個善於帶兵打仗的人,犯了一個兵家大忌,在茂林中紮營,而且還聯營而扎,這讓陸遜看到了機會。

一把火燒過去,就好像當年赤壁燒曹操一樣,直接把對手團滅了。

劉備沒有想到自己當年笑曹操傻缺,沒想到現在自己也被人把火燒了,這真是報應啊!

這一把火,不只是把劉備的大軍燒沒了,也把整個蜀國的命數燒沒了,更是讓劉備的政治夢想也被燒沒了。

劉備一病不起,他心裏應該也知道大勢已去,可能他這個時候纔會想起自己不該不聽話啊!

而東吳卻因爲這麼一燒,整個勢頭又起來了,曹丕本來要打他們的,可是劉備那麼快就被團滅了,三國的勢頭又好像平衡了起來。

大家心裏都明白,三國其實就是一個平衡,如果找不到非常好的戰績,對方肯定會聯合起來,最後自己可能就是喫虧的一方。

劉備灰頭土臉的逃到了白帝城,而孫權則整個信心都回來了,陸遜更是一戰成名,讓整個東吳集團都對他非常的信任。

缺失多年的東吳大都督,好像又找到了合適的人選。

而劉備這邊帶去的將領是吳班、馮習、張南、趙融、廖化、傅肜、輔匡、陳式、杜路以及劉寧九人。

其中吳班、馮習爲左右領軍,張南爲前部,趙融、廖化、輔匡、傅肜各爲別督,杜路、劉寧率部隊跟隨領軍吳班及陳式將軍。另外,劉備至少還帶去了六位文臣,他們分別是尚書令劉巴、偏將軍黃權(雖有軍權,更偏文臣)、侍中馬良、太中大夫宗瑋、從事祭酒程畿(秦宓被免職,故程畿接替)以及從事王甫。

這些人跟當年諸葛亮、趙雲、張飛、關羽、黃忠、馬超等人相比,都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沒有超強的個人能力,又沒有很好的戰略部署,這樣的戰爭,想不輸也難啊!

從整個夷陵之戰這個事情,可以看出,劉備是缺少謀略的,帶兵打仗的事情就更談不上會了,這也就是爲什麼在沒有諸葛亮之前,他們什麼事情都沒有幹成的原因。

但劉備有個能耐就是可以收買人心,可以讓人死心塌地的跟着,這就是政治家的頭腦,他一輩子都在爲自己積攢政治資源,從自己是皇族後裔,再到復興大漢,這一切都是爲了給出一個口號,讓大家跟着自己去創業。

在自己創業成功之後,膨脹了的內心卻沒有意識到,這一切可都是團隊的功勞,並不是自己的能耐。

這場戰役之後,劉備也是一蹶不振,最終死在了白帝城。

回顧劉備一生,他的能力就是有政治頭腦,知道借勢,從認識關張二人,再到趙雲諸葛亮,他無不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感動,讓他們心甘情願的爲自己賣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