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溶膠焦慮”人心惶惶?面對疫情我們該怎麼做科普

昨天,有防疫專家透露,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消息一出,大夥既焦慮又茫然,氣溶膠是什麼?是不是意味着病毒傳播能力更強了?一時間,這一專業詞彙成了輿論場上的熱門話題。

何爲氣溶膠傳播?專業解釋是,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很顯然,這對普通人來說相當晦澀,以至於不少人將之簡單粗暴理解爲“病毒會在空氣中四處飄散,防不勝防”。不少人憂慮,還要不要開窗通風?

正當公衆惶恐之時,一大波科普文陸續出來安撫情緒。如一般環境不易產生氣溶膠顆粒,氣溶膠中招概率比遇交通事故還要低等等。在今天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也回應道,目前尚沒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空氣中一般不會有新冠病毒的。但這些科普並不足以緩解已經彌散開來的焦慮情緒,“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仍是很多人的慣性思維。

於普通人而言,這種焦慮可以理解。但面對疫情,科學防護纔是基礎和關鍵,風聲鶴唳只會徒增煩惱,錯誤防護更會埋下不必要的隱患。我們也相信經過進一步科普後,“氣溶膠焦慮”也會慢慢消解。


“氣溶膠焦慮”人心惶惶?面對疫情我們該怎麼做科普

但這場不大不小的輿論風波,也着實給有關方面提了個醒,那就是疫情當前,我們需要怎樣的科普?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大多數人對其瞭解有限,及時傳播新的研究進展,普及相關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事實上,正因其重要才尤須謹慎,尤其在傳播一些專業概念的時候,理應考慮到因晦澀等因素而可能引發的認知偏差與反應過度,乃至不必要的社會情緒波動。

回看“戰疫”之下的科普戰場,我們取得的成果不小。從吸菸喝酒不抗病毒,到寒冷天氣不會凍死病毒,相關方面及時科普以正視聽,避免了種種謠言滋生。更重要的是,大夥在迅速、準確獲取相關知識的同時,也第一時間將之應用到實踐中。如戴口罩、勤洗手、對日常用品消毒等等,很多科學防疫之舉已然化爲很多人健康的生活日常。將相關成果鞏固好,在通俗化上做文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讓大家在面對疫情時多幾分有的放矢的淡定,少幾分不知所措的茫然。

“氣溶膠焦慮”人心惶惶?面對疫情我們該怎麼做科普

相信,隨着專業人士的進一步研究,關於新冠肺炎的新發現、新知識還會不斷湧現,它們不只會爲臨牀一線救治病人提供科學根據,同樣會爲公衆提供科學有效的防疫知識。我們期待,相關方面能更及時、更準確傳播科學信息,進一步增強全民防疫的力量與效果。而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努力提升科學素養、媒介素養,切切實實做到理性防護、科學防護,同樣是爲疫情防控阻擊戰做貢獻。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