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街頭執勤的交警。圖/視覺中國

本刊評論員/閆肖鋒

本文首發於總第860期《中國新聞週刊》

常言道,你在小事上做不好,在大事上也做不好。哈爾濱交通管理和執法部門部分人員在車輛管理上做不好,其他方面就可想而知了。

關於哈爾濱交通交警系統的“塌方式”腐敗,至少可以作以下三點反省:

反省一,不要以爲交警縱容包庇黑車這類“微腐敗”是小事,所謂防微杜漸,不然它們將侵蝕整個行政管理的機體。兩起案件的“保護傘”問題,涉及超過200名公職人員參與,查出13個交警大隊中有12名大隊長存在涉嫌爲大貨車違法運營提供保護的行爲。案件中,涉案人員“分工明確、明碼標價、互相掩護”,國家的執法部門儼然淪爲了“生意場”,其“系統性、塌方式“的腐敗程度令人觸目驚心。所以,不要讓這樣的“微腐敗”漫延成一種“生態”,讓罪惡恣意生長,拉低整個哈爾濱市的社會治理水平。

反省二,哈爾濱交通管理和執法體系的“塌方式”腐敗,是當地幹部制度建設的一大失誤。這些“腐敗大隊長”是如何被選拔出來的?他們的考覈又是如何進行的?如何過關的?幹部以上率下,大隊長做不好,如何帶領普通幹警?這個用人機制上的失誤、失察不得不反思,必須追究有關責任人,檢討用人機制,做出有效的預防性措施,最好作爲制度化建設完善執行下去,以防患於未然。

反省三,這麼大面積、明目張膽式的“塌方式”腐敗問題,無論是“瘋狂大貨車”還是“黑出租”,難道沒有被媒體曝光過嗎?即便媒體禁聲,也一定有羣衆舉報。而爲何舉報會石沉大海,沒有得到有效的回應呢?說明當地的監督機制、信訪部門沒有建立起來,至少不作爲,沒有發揮多大的效用。權力得不到制約,必然就會發生腐敗。所以,今後必須鼓勵和支持輿論監督、羣衆意見,將權力有效關進籠子裏。

在所有的系統性、“塌方式”的腐敗案件中,幾乎都存在一個廣受認可的將腐敗行爲合理化的潛規則。打破這些潛規則根本在於極大壓縮灰色利益空間,包括社會法治化、行業規範化、基層治理現代化等,斬斷這一鏈條的最關鍵的有效措施是規範公權力,發揮相關行業公會和協會的作用。

改善營商環境

請從拔掉各色“保護傘”做起

哈爾濱交通領域“保護傘”的出現,實質是層層監管、層層失守,公職人員不作爲、亂作爲,甚至濫用職權、違規執法、違法犯罪。凡此種種,不僅侵害當地老百姓的利益,也嚴重破壞城市形象和招商引資環境。

所以,對哈爾濱交警腐敗案最深刻的反省,還在於當地的政府治理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模式。具體講,到底是管制型政府,還是服務型政府?如果是管制型政府,必然以市場爲管理對象,就難以防止權力從市場中漁利這個弊端。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會產生尋租空間。而服務型政府則是爲市場服務,建設好營商環境,建立健全法規,政府這時就是服務者的角色,須接受納稅人和羣衆的監督。

關於振興東北產業政策如何實施,以政府爲主還是以市場爲主?這恐怕就引申出兩種執政思路。

長期以來,由於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以及以國企爲主導的所有制基礎,東北營商環境很差。另外,東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靠山喫山”容易養成一種惰性,一旦面對市場衝擊,就很容易失去調整和創新動力。加之資源型行業一般都是管制行業,這就容易導致尋租和腐敗。

據報道,東北地區“關門打狗”現象很嚴重。不少民營企業家反映,由於各類審批權在政府手中,如果政府挑毛病,喫拿卡要,企業很難生存。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重要的是要端正政府的行爲。如果理不順兩者的關係,產業政策就會走樣,滋生出尋租空間,企業就難以獲得公平、平等的競爭空間。

對於政府,首先要減少對企業的干預,讓企業遵循市場原則去經營。其次,不能竭澤而漁。據說東北一些地方眼看經濟形勢變差,居然向企業提前收稅。另外,要鼓勵民企發展,民企具有天生市場嗅覺,更能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同時,不要寄希望於某個產業政策就把一個產業帶動起來,要通過培養有競爭力的、遵循市場經濟原則的優勢企業,把某個地區或產業帶動起來。最後,要宣傳市場經濟文化,鼓勵職工和市民創新創業。

坊間有調侃稱“投資不過山海關”。哈爾濱市打掉“黑出租”和“瘋狂大貨車”背後的“保護傘”,正是黑龍江“鋼牙啃硬骨頭”優化營商環境的一次努力。東北振興,不妨就從拔掉各色“保護傘”開始做起。

振興東北,從抓法治建設開始

今年全國兩會,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在媒體開放日上表示,黑龍江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一定成效,但任務依然十分艱鉅,下一步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用鋼牙啃硬骨頭,用猛藥來治痾。

張慶偉坦承,目前黑龍江仍存在營商環境不優、法治建設水平需要提升的問題,服務羣衆、服務市場主體的本領也需進一步提高。“比如喜歡託人託關係,走門子,叫‘搞定’‘擺平’‘忽悠’,‘遇到事要搞定他,不行就找人擺平他’。”他表示,實現全面振興發展,優化東北地區營商環境,發展民營經濟,必須要突出抓好乾部的作風建設。

東北經濟的農業基礎好、生態環境優、人文底蘊厚、資源成本低、裝備製造強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優勢,優質農產品、現代醫藥健康、紅色生態旅遊、人工智能製造等都很有發展前景,當然市場是最終的決定因素。但是,如果制度軟環境不好,不能激發創新創業的激情和想法,這些比較優勢可能也無法轉化爲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東北經濟的問題恰恰在於政府在不該發揮作用的地方發揮“更多”,在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沒有“更好”發揮,表現爲政府角色的越位、錯位和缺位。政府在行政審批方面做得太多,這就是喫拿卡要盛行的根源,後果是經濟活動體制性成本過大。

政府應該是爲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讓企業有序競爭。與產業政策相比,營商環境的改善對於發展東北經濟是更重要一點。東北地區政府要做的主要是一件事情: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其他的事情都儘量交給市場去辦。

中國作爲一個轉型加轉軌的經濟體,地方政府更值得做的事情是進一步改革開放,進行體制機制方面的改革和創新。地方政府應該爲個體和市場提供公平公正競爭的起點及秩序的維護,產權的保護,合同和法律的嚴格執行。

振興東北,請從抓法治建設開始。因爲法治是最好、最大的投資環境。

值班編輯:張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