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福建省委組織部發布的一則領導幹部任前公示公告引發關注。該公告透露,現任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委書記王波,擬任設區市黨政副職。

王波是清華大學工學博士,生於1987年5月。他29歲任上杭縣縣長,33歲成爲全國最年輕的縣委書記。此次公告意味着這名“85後”,即將晉升爲廳級幹部。

據《中國新聞週刊》不完全統計,目前,在福建、內蒙古、寧夏、四川、天津、黑龍江等多個省份都出現了“85後”廳級幹部,他們的職位分佈也非常廣泛,包括設區市副市長、直轄市副區長、副廳級開發區正職、省體育局副局長、省屬正廳級國企副總經理、團省委副書記等。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從年齡上看,“85後”廳級幹部仕途步伐比同齡人快很多,因此,他們的個人形象、決策水平及治理能力都被放在聚光燈下,備受關注。從黨的隊伍建設看,一些優秀的年輕幹部走上重要崗位,讓他們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能,是幹部隊伍更新迭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新時代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今年已有9位“85後”晉升副廳級

據《中國新聞週刊》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除了王波,至少還有8位“85後”晉升廳級崗位。

4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公告稱,現任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信息服務中心主任、一級調研員塔拉,擬提名爲自治區黨委委託盟市管理的副廳級開發區正職人選。

塔拉生於1986年6月,是一名蒙古族幹部。半個多月後,塔拉以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的身份出席會議。他是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最年輕的副廳級幹部。

同樣是4月,天津兩位“85後”幹部的職務調整也受到了關注。4月11日,天津市委組織部發布27位市管幹部的任前公示,其中包括兩位擬提名爲有關區副區長人選的“85後”,分別是生於1985年9月的連欣和生於1986年7月的楊佔雷。

半個月後,二人的去向明確,連欣被任命爲東麗區副區長,楊佔雷被任命爲北辰區副區長,後者是目前天津市最年輕的副區長。

今年以來,還有多位“85後”出任團省委副書記或副省級城市團市委書記,他們也由此成爲副廳級幹部。

2月17日,生於1987年的李佳林當選共青團四川省委副書記。3月28日,均出生於1985年的張永意和李曉明當選共青團江蘇省委副書記。

《中國新聞週刊》注意到,在全國的團省委副書記中,還有多位“85後”,如2021年出任共青團廣西區委副書記的榮麗偉(1985年10月生)和2022年出任共青團湖南省委副書記的劉靜(1985年4月生)等。

而在副省級城市的團委層面,今年有兩位“85後”履新副廳級,分別是已到任共青團成都市委書記的王鼕鼕(1985年2月生)和已到任共青團哈爾濱市委書記的周成剛(1985年11月生)。

《中國新聞週刊》梳理發現,15座副省級城市中,“85後”團市委書記目前共有4人。除了周成剛和王鼕鼕,另外2人是徐輝(1985年6月生,2021年8月任共青團西安市委書記)和馬熒波(1985年9月生,2022年9月任共青團寧波市委書記)。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6月8日,浙江寧波市委組織部發布任前公示顯示,馬熒波擬任市直單位正局領導職務。馬熒波曾任寧波市鄞州區東勝街道黨工委書記、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等職。

《中國新聞週刊》注意到,“85後”陸續走上副廳級崗位,2021年是個重要的年份。

2021年2月,不到32歲的李超(1989年7月生),出任寧夏國有資本運營集團副總經理,成爲全國最年輕的副廳級幹部。當年年末,寧夏另一位走上副廳級幹部崗位的“85後”也受到關注。12月30日,在石嘴山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1986年10月出生的王宇翔當選該市副市長。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有一位“85後”奧運冠軍走上了副廳級幹部崗位。2021年7月,金紫薇任江西省體育局副局長。她生於1985年10月,曾是中國賽艇運動員,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獲得女子四人雙槳冠軍。2013年退役,次年任江西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黨委副書記,後同時擔任江西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主任。

2022年也有“85後”晉升副廳級崗位。去年2月,1985年2月出生的孫樂出任內蒙古通遼市副市長。去年年底,1986年3月出生的賀業方出任黑龍江牡丹江市市委副書記。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至少有三位“準85後”正廳級幹部,他們均出生於1984年11月,分別是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李騰、共青團內蒙古區委書記喬禮和海南省委副祕書長、常委辦主任周健。

從名校生到廳級幹部

從“85後”廳級幹部的履歷看,他們普遍具有高學歷和名校光環。僅今年晉升廳級幹部崗位的9人中,就有4人擁有博士學位,王波、連欣、李佳林是清華大學博士,楊佔雷是北京化工大學博士。

他們的仕途之路多與當地引才政策相關,被引入後,他們在當地取得一定的政績,又被進一步提拔任用,因此晉升速度也普遍較快。

《閩北日報》曾報道稱,2012 年開始,福建省採取以公開選拔方式選拔、以聘任制公務員方式引進、以下派掛任科技副職方式安排的辦法,從北大、清華、人大、同濟等著名高校選拔引進優秀畢業生來閩工作。

在上述背景下,2013年7月,26歲的王波在完成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機械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的學業後,既沒有回老家江蘇工作,也沒有留京工作,而是遠赴福建龍巖,擔任永豐新區管委會科技副主任、龍巖市汽車產業辦公室科技副主任(兼),後來一步步晉升爲上杭縣委書記。

上杭縣隸屬龍巖市,位於閩西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王波上任縣委書記之後,該縣加快促進產業轉型,縣域綜合競爭力取得了較大幅度提升。2022年,上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3.3億元,比上年增長 7.3%。據《人民日報》報道稱,上杭縣入選“2022 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位列第96位,成爲全國97個原中央蘇區縣中唯一入選縣。

今年是王波紮根福建工作的第10個年頭,他迎來了晉升設區市黨政副職的機會。

作爲王波的校友和同齡人,還有多名“85後”清華博士,也在一些地方的引才政策下,遠赴他鄉從政。

2013年,《寧夏日報》發表文章《三上清華求賢開啓引才之夢》。該文稱,石嘴山市是寧夏與清華進行人才戰略合作的第一家。石嘴山市求賢若渴,三上清華大學引才。時任石嘴山市委書記彭友東說,引進高層次人才是任何一個地方的夢想。同時,清華大學也需要地方爲學生提供施展抱負的舞臺,“謀求共贏的雙方一見面,竟有相見恨晚之感,各方面合作迅速升溫”。

上文還透露,石嘴山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短缺的實際,與清華大學進行人才戰略合作,迎來兩批清華學子短期無償爲石嘴山工作,同時,還有一項實質性收穫,清華大學研究生工作部部長助理王宇翔被任命爲石嘴山市工信局副局長,適應期半年,他是清華人到石嘴山工作的第一人。

王宇翔是吉林汪清縣人,清華大學畢業後,他留校工作。2018年4月,清華2004級校友畢業十週年紀念大會舉行,此時已擔任石嘴山市惠農區區長的王宇翔說:“清華精神指引我紮根西部,指導我穩步前行。正是學校多年來的教育和薰陶使我們能夠淡定從容地面對世事,能夠堅忍不拔地克服困難,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和人生理想。”2021年年底,王宇翔擔任石嘴山市副市長,成爲“85後”廳級幹部。

作爲全國最年輕的廳級幹部,同在寧夏的李超也是在取得一定政績後,得到了提拔。

據寧夏青年聯合會2017年10月的一篇文章報道稱,李超在中信銀行銀川分行工作期間,通過債券、結構化等創新產品爲寧夏重大項目融資超過20億元。在寧夏國有資本運營集團工作期間,累計爲寧夏高鐵建設融資超過100億元,推動集團公司成爲全區唯一銀行間市場AAA評級企業。牽頭完成城際鐵路吳忠至中衛段PPP項目,引入社會投資人資本金22億元,完成57億元國開發展基金申請工作,註冊各類債券125億元。獲取銀行綜合授信額度455億元,與保險、證券、信託等各金融機構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

與福建、寧夏等類似,天津也重視從名校“挖人”。《光明日報》報道稱,2014年7月,天津市武清區和清華大學達成戰略合作,人才合作是雙方合作的主要內容之一。

剛剛被任命爲東麗區副區長的連欣就是一個例子。連欣從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之後留校工作,後來到天津武清區掛職鍛鍊。原定掛職時間是一年,因爲工作需要,掛職時間又延長了一年。兩年的時間讓連欣愛上了武清區,直言“在這裏生活幸福指數太高了”。2018年,她把1歲的孩子和家人接過來,在武清安了家。

她後來曾感慨,自己“是被引進的人才,又在持續爲引進項目和人才奔走,參與創建‘五平臺’,優化營商環境、建立有效機制、解決各類困難,可以說已經紮根武清了”。

要厚愛,也要嚴管

越來越多的“85後”成爲廳級幹部,這一現象也被學界關注到。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室主任孫應帥告訴《中國新聞週刊》,“85後”廳級幹部的主要特點是高學歷、專家型、幹勁足,這有助於實現黨提出的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四化”方針,也有助於形成老中青相結合的幹部梯隊合理結構。

他說,“85後”是伴隨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網絡原住民”,具有視野開闊、頭腦靈活、易於接受新鮮事物、包容多樣性差異的普遍特點。高學歷人才又在政治素質、科學素養方面得到過持久訓練,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比較強,其社會治理理念更容易與網絡時代、智能時代的社會環境和網民思維相契合,能夠運用現代公共管理知識和方法促進基層治理的範式轉換。

孫應帥表示,地方政府從名校“挖人才”,有利於年輕幹部勇於擔當、積極幹事、儘快成長,也有利於解決人才向發達地區和省會城市集聚,而中西部地區以及老、少、邊、窮地區幹部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

莊德水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長期以來,名校畢業生“孔雀東南飛”現象比較明顯。偏遠落後的地方主動出擊,去名校“挖人才”,有利於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治理的優化。對國家來說,讓這些優秀的人才到偏遠一點的基層鍛鍊,有利於更全面地考察和培養幹部。

他提醒說,“85後”廳級幹部多是引進人才,到任後,可能會得到更大的權限,再加上他們年輕,會受到更多考驗。因此,當地組織部門對他們要“嚴管加厚愛”。“嚴管”就是對他們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和廉潔要求,“厚愛”則是要給他們更多幹事創業的機會,多一些包容,鼓勵他們去創新、去試錯。

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常務理事、華東政法大學紀檢監察學院教授魏昌東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地方政府到名牌大學引進人才時,不應只看重他們的名校背景和高學歷,更應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爲一些專業性強的崗位物色合適的人才。

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他曾與多位引進生交流,發現一些從校門直接走向“機關門”的年輕幹部,到崗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沒能找準定位,也沒有發揮實質性作用。

魏昌東表示,爲更好地用好管好這些引進生,組織部門不應“一引了之”,應做好前期的業務培訓工作,還應制定建構一套引進生的科學評估制度,讓這項政策發揮應有作用。

作者:周羣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