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從屬行業的經驗積累,以及養豬精英人士的分享,小編特收集、彙總以下很實用的養豬技術,分享給大家。

目的是爲了幫助咱們普及實用的養豬技術知識,提升咱們的實際養豬技術,讓咱們缺少養豬技術、經驗的同時,通過閱讀後能有效的提升養豬管理技術水平。

如果你是養豬高手,也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點評、分享,咱們是一個地道的養豬人,更是一個會養豬,愛養豬,懂養豬,能養好豬的現代養豬企業家。

一、寄生蟲病對養豬業的危害有多大?

寄生蟲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寄生蟲是寄生在豬體上,奪取宿主營養,供其生長發育和繁殖,使豬隻貧血、消瘦、生產性能下降,直接降低豬場利潤。但很多豬場並未得到很好的控制,輕度感染沒有明顯的臨牀表現,甚至是中度感染都不會有,因此往往被很多豬場所忽視。

一條蛔蟲從幼蟲長到成蟲,消耗60-80斤飼料(佔飼餵量5-10%),由此可見,寄生蟲給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更有必要引起重視,另外,寄生蟲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寄生蟲的直接危害A、掠奪豬的營養。

B、產生毒素。

C、破壞豬體組織。

D、豬產生不適。

E、生長速度下降。

F、飼料利用率降低。

G、嚴重時引起死亡。

H、易繼發細菌感染。

I、造成疾病診斷困難。

J、增加用藥成本。

2、低死亡率造成養豬戶對驅蟲工作的忽視無論體內寄生蟲還是體外寄生蟲,它們在致病過程中所產生的症狀及危害都是漸進的、緩慢的,一般不會像細菌性病毒性疾病來的猛烈、突然。但是,寄生蟲感染可使育肥豬生長速度下降8—15%,飼料利用率下降13—25%,對經濟效益影響極大。

3、寄生蟲病的存在使豬對細菌性疾病易感腸道蛔蟲感染會使細菌性腸炎發病率增加。

蛔蟲移行至肺臟或後圓線蟲感染,會加重PRDC(呼吸道疾病綜合症)的症狀。

蛔蟲移行至肝臟或肝片吸蟲感染,會降低肝臟的解毒能力,甚者會出現黃疸性疾病。

疥蟎的存在,會易感葡萄球菌、壞死桿菌等。

4、寄生蟲感染會增加臨牀診斷困難蛔蟲、腎蟲移行到肺臟或後圓線蟲感染會引起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易與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混淆。

蛔蟲寄生於腸道引起的腹瀉和球蟲造成的腹瀉易與病毒性、細菌性腹瀉混淆。

腎蟲病出現的後軀不能負重,跪地行走,易與營養缺乏、風溼症等混淆。

疥蟎病的存在易與缺鋅症、葡萄球菌感染相混淆。

5、寄生蟲病的存在會造成臨牀用藥困難由於習慣思維的影響,臨牀上出現腹瀉症狀就立即選用抗菌止痢藥物,出現呼吸道症狀就認爲是細菌、病毒感染往往造成治療上的不及時,出現誤診。因此,做好驅蟲工作對於控制豬傳染病提高經濟效益意義十分重大。

二、該怎樣選擇驅蟲藥?怎樣判斷豬羣寄生蟲感染程度?

好的驅蟲藥應該具有以下特點:

1、廣譜

能驅殺各類寄生蟲和對寄生蟲的不同生長階段都敏感。

2、低毒

對宿主無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極低。

3、高效

驅殺效果好。

4、價廉

驅蟲成本低。

5、無三致作用

6、使用方便

能在養豬生產的任何階段使用。

7、適口性好

通過拌料方式驅蟲不影響適口性。

如果觀察到糞便中排出蛔蟲,或整天蹭癢,或豬隻表現出嚴重的生長不良,再進行驅蟲時爲時已晚。主要的評估方法是用飽和鹽水漂浮法來檢查每克糞便中蟲卵的數量,來確定蠕蟲的感染程度和種類。

(1)嚴重感染

每克糞便中蟲卵量在5000個以上。

(2)中度感染

每克糞便中蟲卵量在500—5000個之間。

(3)輕度感染

每克糞便的蟲卵量在500個以下。

三、採用什麼樣的驅蟲模式爲好?

“4+2”驅蟲用藥新模式

“四”指母豬:每個季度驅蟲一次,一年四次。

“二”種公豬:每年春秋各驅蟲一次。

育肥豬:斷奶後15天和100斤前後各驅蟲一次。加強了種豬驅蟲的強度,可以切斷母豬主要傳播源,避免了仔豬的感染。小豬斷奶後15天是最容易被感染的階段,此時驅蟲一次,可幫助小豬安全度過易感期;100斤前後的中豬再驅蟲一次,確保了育肥豬羣的健康,避免了營養的損失,提高飼料轉化率。另外後備種豬:配種前兩週驅蟲一次。

新引進豬:進場後7-10天驅蟲一次。

建議驅蟲排卵用去蟲淨,其採用中西結合複方製劑,克服了單方驅蟲不理想的弊端。寄生蟲損傷腸道、肝臟等組織器官,VK3控制出血,快速修復器官。除驅殺體內(線蟲、吸蟲、絛蟲等)、體外(蝨、跳蚤、疥蟎、蚊、蠅、蜱、虻等)寄生蟲外,中藥還對其幼蟲、蟲卵和囊尾蚴特效。投藥後36小時見蟲,排蟲3-5天,殺蟲100%,驅卵96%,兩週後毛色發亮,採食量增加,3個月後沒有發現寄生蟲感染。

四加二驅蟲新模式的優勢:

(1)驅蟲徹底,全面淨化了由寄生蟲造成的豬場污染。

(2)驅蟲時間集中,生產上可操作性強。操作簡單,一年只需四次或兩次。

(3)徹底淨化了母豬,減少了母子間的傳播。

(4)生產性能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好。

(5)投藥成本低,效益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