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一波集體的流量狂歡:優勝教育在線系統被增兩倍的流量擠崩一次,平安旗下麥奇教育科技的青少兒品牌vipJr春節期間使用量同比大增215%,線上運動初創企業SheSports的周出勤人次在春節期間最高達平日的20倍,教育類MCN機構孵化的IP春節36天漲粉百萬。麥奇教育科技董事長兼CEO楊正大2月6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近期宣佈免費開放平臺,截至2月6日,已接到全國200多家教培機構的需求,其中包含30多所學校。

(原標題:在線教育集結號:線下課堂停擺,線上流量倍增)

年三十的晚上,寧柏宇接到兩個求助的電話。

一個是他投資的教育綜合體項目創始人,說原來同意入駐的商戶因爲疫情在猶豫,3到6個月內公司現金流就會有壓力。另一個電話來自優勝教育創始人陳昊,在中國K12領域排名TOP10,原本專注線下一對一培訓,全力加碼線上成爲陳昊的必然選擇。

寧柏宇是藍象資本創始合夥人,藍象資本成立近5年內累計投了80多個教育早期項目。

教育是人類永恆的剛性需求,需求不會被消滅,只會轉移。在線下停擺的時期,線上似乎順理成章將成爲疫情的受益方。

這是一波集體的流量狂歡:優勝教育在線系統被增兩倍的流量擠崩一次,平安旗下麥奇教育科技的青少兒品牌vipJr春節期間使用量同比大增215%,線上運動初創企業SheSports的周出勤人次在春節期間最高達平日的20倍,教育類MCN機構孵化的IP春節36天漲粉百萬……

在線教育並不是一個新的物種,但在疫情之際,這不僅是一波突如其來的流量的狂歡,背後更是一個個求知若渴的家庭和孩子,不論是撫慰人心,還是傳授知識,都給人帶來希望。不論未來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的市場份額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教育的本質並沒有變。

“隔離”帶來流量紅利

就算機會來了,能不能接得住也要看準備充足與否。

春節期間其實是人們運動比較少的時期,但今年特殊,所有人都出不了門,有運動習慣和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都在家“戰疫”,各種在線運動直播節目都很火,SheSports就是這樣一個享受到這波流量紅利的早期在線體育教學項目。

SheSports聯合創始人李穎2月5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並非對疫情的爆發有先知先覺,反而原本打算春節只留一小部分人保持一個低水平的運轉。

但2003年非典時李穎曾被隔離整整60天,這讓她在1月20日看到鍾南山院士說疫情存在“人傳人”的時候,立刻覺得“似曾相識”。她馬上通知整個團隊所有人春節期間都留在北京將新產品上線。

於是20倍的線上流量來了,很多是被隔離在家的人羣。

“這期間周出勤人次最高達到平時20倍。一下這麼多的人湧過來,很多員工都是超負荷工作,每天從早上7點多忙到晚上10點。有瑜伽老師每天排課11節,連上7天撐不住累病的,還有團隊成員一天打數百個電話,話都說不出來。“李穎說。

SheSports雙向直播上課,老師上課時能看到學生以便糾正動作,所以李穎她們看到很多人在被隔離的酒店裏練習。李穎自己被隔離過,非常能理解隔離的人心裏的擔憂和不安。爲了陪伴被醫學隔離的用戶,公司上線了專門針對隔離人羣的免費瑜伽產品,還鼓勵在用戶羣裏彼此分享隔離期間的經歷和感受。

線下龍頭加速“上線”

一些原本專注於線下的公司也果斷加碼線上。

但即使對優勝教育這樣年營收十幾億的老牌公司,從線下轉到線上,跟一家十幾個人團隊的初創公司一樣依然困難重重。只是問題不一樣,優勝教育線上業務已經開發四年,目前主要解決規模性轉線上上課的安全,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時間和精力。

2月5日,陳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加碼線上的過程其實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現在公司線上一天流水營收達7位數,也沒有成規模的學員投訴。從年三十到現在公司所有核心高管都沒休息過,疫情之下,有高質量的產品供給是最重要的。

但公司系統在春節期間還是因爲人流量過大崩過一次,因爲此前線上佔比只有10%,春節期間驟然至30%。陳昊預計未來疫情過去後線上比例也將穩定保持在30%以上。目前線上用戶從年級分佈來看80%都是雙三年級(初三和高三),地域分佈上來看三到五線城市目前復課率明顯低於一二線城市。

陳昊認爲,疫情讓線上線下融合的OMO(Online Merge Offline)混合授課的時代提前來到,過去部分習慣於線下的家長和學生可能會接受線上的模式。

“我覺得疫情一定利好線上教培機構是誤解,我認爲疫情反而對線下機構是個機遇,讓我們加速線上業務開展。”陳昊說,“我們更關注家長,如果家長收入因爲疫情受損,沒有機構能雙贏。”

在陳昊看來,線上教培尤其是K12機構很多也活得難,全靠融資撐,疫情來了在線機構的營收就一定有保障嗎?“我看未必。線上很多通過大班課拉人流,再拉動估值,本質上並沒增加收入。線上機構要通過高額線上投放獲客,營銷成本很高。加之師資缺乏,線上體驗轉化率也不高,導致沒有利潤,隨着課程消耗,存量資金能否支撐住還是問題。”

在他看來,教培機構的生命線還是在於課程質量,“不能因爲轉線上就放鬆質量,過去很多線上教培機構只管招生不管質量。如果我們轉爲線上後質量沒法保證也沒有意義。所以我們通過備課、磨課、監課,3個模塊保證質量,目前監課規模以百萬節課時計,都是公司董事會的人輪值。保證線上課的質量是我們目前第一位要考慮的事情。”

教育MCN機構進軍短視頻

對內容創作者和教培機構而言,快手是新流量來源,平臺也需要優質教育內容,雙方一拍即合。

2月1日快手App上線快手課堂“停課不停學”專欄,聯合好未來、網易有道、猿輔導等共40餘家教培機構,涵蓋K12、學前教育以及職業教育等課程,均爲免費。

“快手教育頻道是第一個組織做這件事的,我們又本就有很多現成的錄播課程,當然,如果能漲一波粉絲,就是一舉兩得。我們還發現快手上的老鐵用戶們更走心,更純樸。”101名師工廠創始人覃流星2月5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快手的報告顯示,其三線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場用戶佔比高於行業平均水平9.2%。因此快手成爲內容創作者和教培機構緩解流量焦慮、降低獲客成本、突破下沉市場的出口。

101名師工廠是在2019年底在北京成立的孵化泛教育類知識網紅的MCN機構,由原新東方高管和業內名師創辦。覃流星2月5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於2019年12月22日正式入駐快手,目前在快手公益課堂已經上傳近70門課程,包括親子育兒,K12,成人英語等,以前都是付費課,現在全部免費拿出來,有些課程還是老師現錄的。

2月以來公司在快手上線了100多個教育賬號,漲粉速度都還不錯。其中以大白外教英語的賬號最突出,36天獲得100萬粉絲,創造快手IP漲粉最快的紀錄。快手用戶從0-100萬粉絲,平均需要800多天。截至2月5日,大白外教英語粉絲已達165萬,其中半數都是一個爆款視頻獲得的,該視頻中大白爲武漢加油,表示願意每天免費直播教英語,讓在家的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該視頻已獲得2000多萬播放,167萬個贊,4.6萬多條評論。

覃流星在五年前就開始做教育類短視頻,孵化教育IP。他認爲未來短視頻平臺會出現年收入過千萬甚至上億的超級名師。“學而思、新東方、跟誰學、有道、猿輔導等教培機構都在短視頻平臺燒錢砸招生廣告,只有一個原因,用戶就在這裏,快手、抖音上聚集了一線到六線城市的所有用戶。未來優秀的老師會比明星還賺得多,任何教育機構都阻止不了這一切的發生。”

巨頭入局

誘人的教育市場,怎麼能少得了巨頭們的身影。

阿里旗下的釘釘和騰訊旗下的QQ已成爲學生們在線上課的主陣地。歌華有線、華數傳媒等一批上市公司也紛紛在近日宣佈佈局在線課堂。綜合金融巨頭平安則在2019年就收購了一家在線教育科技公司。

截至2月2日,廣東、河南、山西、山東、湖北等20多個省份的220多個教育局加入阿里釘釘“在家上課”計劃,覆蓋超過2萬所中小學、1200萬學生。

平安旗下麥奇教育科技在今年春節也迎來在線流量大豐收。其青少兒品牌vipJr今年春節期間流量同比增加215%,成人品牌TutorABC增長85%。

麥奇教育科技董事長兼CEO楊正大2月6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近期宣佈免費開放平臺,截至2月6日,已接到全國200多家教培機構的需求,其中包含30多所學校。涵蓋從高中到小學的全學科類科目,以及K12、藝術類等各類培訓科目,近上萬個學生在使用平臺上課。

對於疫情對在線教育的長期影響如何,機構對此有着不同的觀點。

楊正大認爲,突發疫情對在線教育機構可能是個新爆發點,“我曾說過三年左右在線教育會替代線下學校成爲課外培訓的主流,這次突發事件會推動這個拐點提前到來。”

寧柏宇2月6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次疫情對整個教育產業產生結構性的影響,形成兩個新共識。一個是供應鏈共識,過去沒有辦法聚集大量在線老師,因爲平臺自己培訓很慢。經此一“疫”,所有教育從業者都意識到應該做線上。

第二個共識是消費者共識。家長、孩子,包括成人學習者,疫情下在家待這麼久,被迫必需體驗在線教育產品,會發現也能解決部分需求,消費者共識能夠帶來需求膨脹。

不過,浙商創投執行總裁倪敏2月6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也只是暫時的困難,不能簡單認爲是拐點或逆轉,疫情只會加速一些中間搖擺者選擇方向,並加速了線上發展的趨勢,但線下依然是不可能被線上取代的。“就和新舊媒體融合一樣,最終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爲對於很多傳統教育機構來說,純在線模式仍有其弊端。比如說3歲前的幼兒早教、幼兒英語和體育類課程,都需要整合式多維的教學方式,在線學習制約明顯。即使從學習知識留存率和效率來說,純線上也沒有線上線下結合來得更高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