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安度晚年,羅興才老師寫了三部小說:《門檻》巜洋村官》巜圓夢》。《門檻》和巜洋村官》已出版,巜圓夢》一書出版受阻。現在羅老師就計劃寫一些短文章來打發閒暇時光。

因《記憶中的明珠》是他老人家匆匆寫就,所以難免有些瑕疵。昨天下午,羅老師在陪孫子練書法時,又對文稿進行了修改和進一步的完善。歡迎大家鑑賞並提出寶貴意見!

記憶中的明珠

――羅興才

我的老家在呈鋸齒狀的八條崗,是呈"旦"字型村莊中的一個小單莊,位於南北方向的"一"字的中間,居住着三戶羅姓人家。

"日"字和"一"字分臥在東西兩條黃土崗的崗腳下,隔衝相望。崗上是掛坡地,俗稱旱地,種植五穀雜糧,大多種植高梁和紅薯;衝裏又有兩類梯田:一類是正沖和崗腳的結合部的土地,水旺年份麥稻輪種,水缺年份則麥雜相間,人們稱其爲榜田,由於這些榜田的存在,讓我家鄉的糧食生產五穀雜糧俱全。一類是在"凹"字中間的那些梯田,無論任何年份都實行麥稻輪種,被稱爲正沖田,正沖田讓家鄉成爲魚米之鄉。

"一"字的北端是住着三戶雜姓人家的單莊,南端是三戶陳姓人家居住的單莊。"日"字處則呈"日"型居住着5戶顧姓人家。正因爲四個單莊合起來爲一個村後,顧姓人家居多,所以,四個單莊合稱爲顧家灣。

顧家灣的"灣"本來應該用"壪",可能因爲村莊的前後左右星羅棋佈的佈滿了堰塘,所以,才被人們改用了"灣"字。

顧家灣早己銷聲匿跡,但在星羅棋佈的堰塘中的顧家壋,卻依然像一顆燦爛的明珠大放異彩,因爲其他的堰塘都已淤平乾涸,唯有她仍然碧波盪漾。

顧家壋位於"一"字和"日"字型兩部分村莊的中間,居全村正衝梯田的上端。

可能因爲她在全村所有堰塘中蓄水量最大,澆灌的正沖田最多,才使她的名字別具一格,別的都叫這堰那堰,唯她被衆星捧月,被稱爲壋。

顧家壋的口面呈長方形。東西兩邊被兩條黃土崗攔着,南北兩面與兩片正沖田連着。壋中常年有水,水清澈透明。

壋的水面四周長着綠油油的水草和一簇一簇的菱角秧。到了夏天時節,菱角秧開出紅色的、白色的小花,到初秋便結出了鮮嫩帶刺的菱角。

人們在長竹竿一端挷上一個鐵絲彎成的鉤子,一下一下地把菱角秧鉤到水邊,再小心翼翼地摘下黃綠色的菱角放在小籃子裏。

提回家後,一家老小坐在樹蔭下慢慢地剝開菱角皮,露出白嫩的菱角肉,填進嘴中,咀嚼起來既水汪汪的,又甜絲絲的。

壋裏雖然從來沒有人放養過魚,但總是生長着各式各樣的魚。有鯽魚、鯉魚、草魚、白魚、黑魚、鰱魚,還有黃鱔、泥鰍、螺絲和麻蝦,簡直是個百寶盆。這個百寶盆給我們帶來過無數次的歡樂和激動。

顧家壋不僅因爲其蓄水量多,承擔着澆灌全村人百餘畝正衝當家田的重任,而且因爲她常年有水,而成爲我們這一代人少年時代的樂園。

我們記事的時候,已是走互助合作化的康莊大道的時代了,雖然四個單莊的住戶不多,但孩子可以隨便生,我們這一朝(年齡相仿)的人全村也有十多個。大人們在一起辛勤地幹活,我們小孩子則在一起無憂無慮地玩耍。

到了夏季,我們會不約而同地從四面湧向顧家壋,赤條條地跳進水中。那時候沒有游泳這一說,自然不知道什麼仰泳、蛙泳之類的名詞,只會講打撲通、鑽迷子、推仰磨、踩水之類的土話。不管叫什麼名字,反正大家在水裏模仿大人的動作,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在超過自己身高的水中,運用自如地活動着,嬉戲着,常常心曠神怡,樂而忘返。

尤其讓我們興致勃勃的是在顧家壋捉魚。

在顧家壋捉魚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我記憶猶新的有三種。

一種是在夏季下雨的時候,顧家壋的魚順着壋上面通往水田的水溝逆流而上,大人們用網攔在水溝與顧家壋的接合部,網口對着顧家壋,那些魚就會自投落網,連續不斷地自覺自願地鑽進網中。當大人們每次收網時,我們會爲收穫的一網一網的魚高興得手舞足蹈。

一種是盛夏的中午時節,各家各戶的大人們總是約定俗成,從家中揹着魚罩湧到顧家壋去罩魚,用那種圓臺形的魚罩罩魚的場景,更讓我們歡聲雀躍。

罩魚的大人們,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排成人字形,從一個方向朝同一個方向一邊大聲吆喝,一邊舞動着大同小異的魚罩"齊步走",我們則追隨着大人的動向,在壋岸上來回奔跑。

被罩住的魚,就是甕中捉鱉了。執罩人先是用雙手把魚罩朝下壓一壓,使魚罩和壋底之間無縫可鑽,然後左手扶着罩口,右胳膊順着罩口伸進罩中,順着順時針方向不斷地轉動着,直到捉住罩中的魚方爲罷休。當把捉到的魚小心翼翼地從罩中掏出,放進掛在腰間備好的小布袋中的時候,壋岸上的孩子們就會興高采烈好一陣子。

最讓我們開心的是第三種方式一一自己捉魚。這樣的事在我記憶中發生過兩次。

一次是一個乾旱的夏季,壋裏的水只有腳脖深,黑魚的身子都鑽進塘泥裏,只把頭露在泥面上,我們只要發現翻氣泡的地方,伸手下去就能捉住一條肥嫩的黑魚。一袋煙的功夫,我們就能心滿意足地滿載而歸。這已是撿露壺了,因爲大人們已經捕捉過一次,大籃小筺的魚已經搬運回家了,家家戶戶門口都曬着一片片白花花的魚。因爲那時既沒有冰箱可以作冷藏,又沒有商品意識拿去出售,只好把魚剖好後曬成乾魚。

另外一次也是一個大幹旱的夏季,顧家壋的水幾乎要乾涸了,但壋中有一口直徑十餘米的圓坑,還存有滿滿的水,據大人講,之所以圓坑中的水一直沒有乾涸,是因爲有泉眼,可以源源不斷地湧出水來。

我們一羣孩子牽着耕牛去飲水時,發現水中還有魚,就爭先恐後地脫光身上的衣服,跳入圓坑中捉魚。我順着圓坑周邊摸索着,發現圓坑壁上有個洞,手伸進去,洞裏鑽滿了滑溜溜的黃鱔,但擔心被別人發現後會搶走我發現的魚,就悄聲無息地把兩隻手都伸進洞裏,張開手掌企圖抓住很多的黃鱔,結果黃鱔一條一條地溜走了,我一條也沒抓住,落了個赤手空拳的下場。待長大成人後,才明白這次捉魚失敗的原因一一伸開巴掌一切都想抓,往往就會什麼也抓不住。

待上了初中,就與顧家壋漸行漸遠了。再到後來參加工作後,更沒有機會光顧顧家壋了。久而久之,雖然對顧家壋陌生了,但一有機會總會問起顧家壋的事。聽說顧家壋依然是口當家堰,水清草豐時,心中就甜滋滋的。但得知已因壋上面的水田中長期使用化肥、農藥而使顧家壋多年無魚時,不免顯得十分茫然和遺憾。

顧家灣雖然是一個在縣級地圖上也找不到的小村莊,但她讓我度過了快樂的少年時光!她心臟處的明珠一一顧家壋更讓我少年時代的樂趣至今在腦海中縈繞,回味無窮!但願她在建設美麗新農村的大潮中,恢復原有的美麗面貌,讓這顆記憶中的明珠更加燦爛耀眼!

――於北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