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的“一鏡到底”,要求整部影片中的拍攝畫面連續不間斷,在一個鏡頭內完成電影。影片拍攝的就是士兵傳遞情報的這段路程,全程鏡頭緊跟主角,從一個戰壕到另一個戰壕,有點像戰爭“公路片”。

拿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後,它原本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準備再來一次獲獎演講,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最佳影片被來自韓國的《寄生蟲》給“搶走”了

10個提名,最終收穫了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這些偏技術類的獎項。

無論如何,當然了最佳影片的結果往往不只在電影本身,外界的許多因素都會干擾結果。

《1917》依舊是一部讓人大呼震撼的電影。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這和電影強大的製作班底脫不了關係。

導演薩姆·門德斯首部個人故事片《美國麗人》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

指導過兩部007系列動作片,在情感類劇情片的把握上也很出色,代表作《革命之路》到現在仍是探討婚姻關係題材電影中的經典之作。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攝影師羅傑·狄金斯,代表作包括《銀翼殺手2049》、《美麗心靈》、《冰風暴》等知名影片。

曾在《革命之路》中擔任攝影師,這次《1917》也是他與導演薩姆·門德斯時隔多年的再度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1917》後羅傑·狄金斯堪稱奧斯卡釘子戶,這次是他第二次拿獎,但他有15次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配樂師托馬斯·紐曼,代表作有《肖申克的救贖》、《綠裏奇蹟》、《聞香知女人》等。

這次在電影中,他製作的音樂與鏡頭的接合感十分緊密。

緊張處低沉焦躁的鼓點聲,靜謐處的悠揚管絃樂、大提琴,都讓觀衆繃起神經來沉浸在影片的視聽世界中。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剪輯師李·史密斯,代表作有《蝙蝠俠:俠影之謎》《星際穿越》《敦刻爾克》。

雖然有過多次參與戰爭片剪輯的經驗,但我想《1917》對於這位老練的剪輯師來說,仍會是個不小的挑戰。

這就要說回影片本身了,《1917》在奧斯卡提名名單中爆冷奪下多項提名,甚至被國外影評人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並非浪得虛名。

其最大的噱頭,就在於影片使用了全片“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所謂的“一鏡到底”,要求整部影片中的拍攝畫面連續不間斷,在一個鏡頭內完成電影。

要在一個鏡頭內不NG完成整部電影,對於演員的表演、拍攝技巧等方面都非常苛刻。

所以到現在真正做到一個鏡頭調度出來的影片少之又少,比較出名的如索科洛夫指導的《俄羅斯方舟》,算得上“一鏡到底”的史詩級作品。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除了這種拍攝方式,也有些影片利用後期的剪輯加工來達到“一鏡到底”的表現方式。

像《1917》就是通過後期製作來達成“一鏡到底”的效果的,雖然聽起來似乎比真正的“一鏡到底”簡單很多,但實際上拍攝中仍然面臨着許多挑戰。

《1917》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一戰中的兩名英國士兵接到命令,要穿越敵軍的戰區通知另一隊英軍停止進攻的作戰情報,阻止1600名士兵落入敵軍的陷阱中。

影片拍攝的就是士兵傳遞情報的這段路程,全程鏡頭緊跟主角,從一個戰壕到另一個戰壕,有點像戰爭“公路片”。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戰區的“一鏡到底”充滿困難,電影中沒有一個場景是重複的,而爲了不使鏡頭單調,拍攝方式也在不斷切換。

從聚焦人物情感時的大特寫,到表現丘陵廣袤的俯拍全景,影片的119分鐘都銜接在一個鏡頭之中。

爲了全方位地塑造一個立體真實的戰區情景,攝影師手持攝像機跟隨主角,時刻都處於運動狀態,有時甚至要用鋼索吊起攝影師和攝影機。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此外,爲了隱藏電影的剪輯點,導演的場面調度也至關重要。

《1917》中的幾處剪輯痕跡都非常自然,比如主角剛從上級那裏接到命令準備出發離開時就有一個黑屏剪輯點。

士兵揹着揹包在鏡頭跟前往外走,揹包晃動間形成了黑屏。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這個鏡頭裏的黑屏轉瞬即逝,人物的運動狀態也讓觀衆產生了鏡頭持續不斷的錯覺,非常巧妙。

電影中充斥着這樣細微處的剪輯點,不仔細看的觀衆很可能找不出,但也有一道“送分題”。

影片的中間部分,主角被敵軍打中,掉下樓梯後陷入了昏迷。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這是全片中最明顯的一處剪輯點,並且電影中的時間也通過這次昏迷後的黑屏出現了唯一一次時間跨越,由白天進入了黑夜。

鏡頭始終在主角的周圍移動,很容易就讓觀衆代入主角,跟着他一起踏上穿越戰區的驚險之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影片中緊張危險的氛圍。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除了讓人驚豔的“一鏡到底”外,《1917》也展現出了戰爭片的另一種表現可能。

在過往的戰爭片中,爆破、轟炸的大場面幾乎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畫面中充斥着炮火的咆哮和戰士的嘶吼,用以表現戰爭的殘酷。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但《1917》中對直面戰爭場面的描寫卻少之又少,主角經過的戰壕和敵區,是沉寂的。

戰爭剛剛結束,敵軍正在撤走的途中,一片戰後的殘骸。

士兵的屍體倒在了沼澤、泥土裏,有些甚至掛在了冰冷的鐵絲網上,以各種畸形的姿勢結束了生命中的最後一刻,成爲了戰爭無情的最佳展示品。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遍地屍骸的寂靜之地,讓人深刻地感到了生命在戰爭下似乎是廉價的。

這種戰後血腥沉寂場面的刻畫,所帶來的衝擊力並不會比直接刻畫戰爭來得小,甚至更爲瘮人。

影片的前半部分被驚悚包圍,而在主角陷入昏迷再次醒來後,電影似乎又換了一種氛圍。

地下室裏的法國姑娘,在油燈下溫和善良得如同聖母。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夜色裏火光沖天,殘垣斷壁如同末世情景。

畫面中的消防栓如同站立在炮火裏十字架,衝突感非常強。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光影構造出來的場面,美到令人忘了這是一部戰爭片。

但電影中同樣具有一些缺陷,由於完成任務的時間緊迫,還要求“一鏡到底”的時間空間連貫性,主角必須時刻在前進的路上。

這就導致了電影中的很多情節塑造都像是走馬觀花,有流於表面之嫌。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在“一鏡到底”的侷限性下,士兵通過戰壕的部分難免顯得冗長乏味。

而相對應的,人物的內心情感在電影中則沒有得到充分的刻畫,往往是淺嘗輒止。

甚至“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特都只是在電影最後短暫露面,幾句臺詞簡單帶過,讓人有些遺憾。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劇情上的單薄,也是影片的提名多集中在技術類獎項的原因。

不過不管怎麼說,《1917》對戰爭片的嘗試還是非常新穎的。

不管是“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還是氛圍刻畫的沉寂漫長,都和以往強調爆破大場面的戰爭片都很大的不同。

特別是從個人體驗上來講,這絕對是一部不容錯過的戰爭片!

被譽爲《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全程鏡頭緊跟主角

青石電影編輯部丨Lesli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