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現行的學位服也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組成,款式、顏色與世界慣例大致相同,區別僅僅是學位袍在袖口處繡有長城圖案,袍的前襟鈕釦採用的是中國傳統的布制黑色“如意”扣(又稱盤花扣),套頭三角兜垂布採用織有中國民族特色花紋的織錦緞製作,帶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民族特色。導師服也由方形的黑色學位帽、流蘇(黃色)、學位袍(以紅色爲主鑲黑襟)和垂布四部分組成。

每到大學(本科)畢業季,會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穿着學士服拍照,這裏有人可能要好奇了,爲何畢業要穿學士服,而專科畢業生則不能穿?

追尋學士服的來歷,則要把目光投向中世紀的歐洲,也就是大學剛剛興起的時候。公元1088年,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博洛尼亞大學創辦,大學的雛形初具。到了13世紀初葉,法國著名的巴黎大學首創學位制度,學位分博士、碩士和學士三個等級。爲了能在學位授予典禮上體現出標誌不同學識的各級學位,服裝設計大師應巴黎大學校長的請求,設計出了統一規範的學位服。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和套頭三角兜形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當時的學位帽統一爲書本式方形,黑色;流蘇是不同學位的重要區別,博士學位帽的流蘇爲紅色,碩士學位帽的流蘇爲深藍色,學士學位帽爲黃色;垂布的飾邊顏色是學科專業的重要識物,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專業,分別爲粉、灰、黃、綠、白和紅色;博士學位袍爲紅、黑兩色,碩士學位袍爲藍、深藍兩色,學士學位袍爲黃、白兩色。

時至18世紀,學位服中又增添了導師服,供學位授予單位的校長、學位導師出席論文答辯會、學位授予儀式和各種慶典時穿用。導師服也由方形的黑色學位帽、流蘇(黃色)、學位袍(以紅色爲主鑲黑襟)和垂布四部分組成。在學位授予典禮上,身着導師服的校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學位導師,首先把學位獲得者的流蘇從右邊撥到左邊,然後莊重地授予學位證書,被授予者應向他們鞠躬,表示謝意。

隨着學位制度在世界各國的推廣,起源於法國的學位服也逐漸成爲了國際通用的服裝。據資料記載,中國的學位服出現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或更早一些。 我國目前實行的學位服,是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決定統一製作的,它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世界慣例。

我國現行的學位服也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組成,款式、顏色與世界慣例大致相同,區別僅僅是學位袍在袖口處繡有長城圖案,袍的前襟鈕釦採用的是中國傳統的布制黑色“如意”扣(又稱盤花扣),套頭三角兜垂布採用織有中國民族特色花紋的織錦緞製作,帶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民族特色。

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專科層次不頒發學位證書,只頒發專科畢業證書。因此,專科生也就沒了穿學士服的機會。

其實,我國古代也有專門學生服,如明代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學生穿對襟漢服或者大襟。儒生有專門的儒服,寬袖長衣,頭戴冠帽,立而望之,灑脫不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