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號上午,在鞭炮轟鳴聲中,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在多艘拖船的幫助下,緩緩離開大連造船廠碼頭。在離開碼頭前,國產航母艦島頂部的旗繩上,升起了國旗以及象徵着“正在試航”的旗幟。

根據媒體報道稱,28號上午9點左右,數艘拖船開始向國產航母附近集結,9點15分,拖船全部到位,連接航母前甲板的懸梯被吊離,10點5分,廠區響起鞭炮和禮炮,慶祝國產航母開啓第三次海試,拖船開始拖曳,航母駛向海試區域。

遼寧海事局此前發佈遼航警0234號航行警告,10月28日8時至11月6日18時在黃海北部四點聯機區域進行軍事活動。座標顯示,該海域與國產航母前兩次海試區域基本重合。

有分析指出,首艘國產航空母艦進行第三次海試是我們國家航空母艦建造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與以往兩次海試不太一樣,這次海試有兩個明顯的看點和一個重大的信息。

一、艦載機實體模型就位

在甲板上面我們看到了與航空母艦相搭配的海軍現役的艦載戰鬥機的實體模型,這個模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艦艇的外形,而是有一整套的,從起飛重量,攜帶彈藥,是一個重量和形體與真機完全一樣的模型。如果在這次海試當中能夠完成這個項目的實驗,就預示着海軍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已經從空船開始向航空母艦完成這樣一個轉變。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海試過程當中,我們重點解決了航空母艦作爲一個水上船舶的航行和操控性能。這次搭載了一個戰鬥平臺的實體的模型,實際上就是驗證了航空母艦它能不能在未來的服役過程當中順利的和我們的艦載機形成一個適配關係。通過這次海試,檢驗出或者發現出問題,經過一定的修改之後,就預示着航空母艦朝向自己的服役又邁進了很大的一步。

二、神祕的保障船作用是什麼?

另外一個重大的看點就是我們這次航空母艦不是一個單艦體的試航,而是在旁邊配置了一條綜合保障船。這條綜合補給艦如果在這次海試過程當中能和航母形成一個橫向或者縱向的補給關係,就預示着航母本身船體和功能設計定位是完全可靠的。而且通過這樣的一個檢驗和配合,就預示着航空母艦在一個朝向自己的編隊作戰能力和系統作戰能力方面又有一個非常大的推進和提高。

三、第一艘國產航母服役指日可待

在第一次的5月13號的海試過程當中,檢驗了船體的本身的漂浮性能或者是它的一個操控性能。第二次主要檢驗了航行動力以及對海況的適應能力,前兩次是船的實驗,但這次我們在計劃當中經過第一次、第二次到8月26號到今天第三次10月28號,兩個月以後又進行這樣一個複雜程度比較高的或者系統結合度更高的一個海上實驗,就預示着我們國家其實在航空母艦建造過程當中,所有的時間節點搭配是非常合理的,完完全全按照我們預定的計劃,我們在關鍵時間節點形成體系戰鬥能力這個目標在挺進。如果按照這個過程或者按照這個時間去推進,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航空母艦就能夠完成自己所有的海上實驗科目,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狀態進入到人民海軍的戰鬥序列裏面來。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方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