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教育方式的改變,學校的對學生管理方式也不一樣。大部分學校原來採用的高中寄宿制已經提早到了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寄宿。

這種現象在私立學校或國際學校裏較爲普遍。

學校也會根據一些特殊的家庭情況做出特色的規定,所有寄宿制度並不是強制性的,但也有少部分孩子由於種種原因過早體驗寄宿生活,這讓家長們擔心不已,那麼寄宿制究竟存在那些利弊呢?

國際學校寄宿制的優勢

寄宿制能彌補家庭教育的很多不足

現在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一些家庭陪伴孩子的方式也不是很適當,教育方式錯誤反而給孩子引導至錯誤的方向,這些家庭可選擇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讓學校教育彌補家庭教育的缺陷。

扣去交通的消耗,業餘學習時間更多

學生有很多時間不用浪費在上下學的路上,學校可以將這些時間利用好,搞很多活動,發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不僅學習好,而且玩得好。

能培養獨立性

寄宿學校更能鍛鍊孩子的體格和獨立能力,加強集體協作意識和與同伴相處能力。能有更純粹的學習環境,能儘量減少各種不好的社會和家庭的干擾,能鍛鍊人際交往能力,與同學培養深厚友誼,能用“以羣治獨”的方式避免一些個人的不好行爲和習慣等。

有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寄宿制學校按學生身體發育規律安排生活起居,嚴格有序的作息時間,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此類學校都會爲學生提供營養配餐,孩子不能挑食,也不能亂喫零食。每天穿校服,不能挑穿,孩子之間不會攀比。寄宿制學校有規律的生活有利於克服他們身上普遍存在的依賴性、任性和挑喫挑穿的不良習慣。

有利於家長的事業發展

快節奏的生活轉態加上“壓力山大”的工作讓很多家長自顧不暇,孩子學校寄宿的形式,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憂。孩子寄宿在學校,從生活起居、飲食營養,到體育鍛煉、學習輔導,都有專職人員管理。這樣就免去了早、晚接送孩子的往返奔波,也免去了爲孩子一日三餐的勞累。

當然,也並不是說寄宿制度就非常好,它有讓人行動的長板優勢,自然也會有令人猶豫不決的短板劣勢存在。下面小編繼續對低齡寄宿弊端進行分析。

1

過早寄宿易造成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疏離

兒童和父母感情的建立,僅有血緣還不夠,必須要有相處時間的長度和頻次,孩子越小,對父母之愛的要求越多,對相處時間和頻次也就要求越多,這是兒童獲取安全感的必需。長期寄宿的孩子,潛意識中既害怕被父母拋棄,又對父母有怨恨,所以經常會表現出委屈、拒絕、過度纏綿和不可理喻的狀態。

事實上,寄宿製造成的情感疏離,不僅僅發生在孩子心裏,也發生在父母心裏。缺少相處的長度和頻次,彼此間的情感聯結必定就會比較稀疏,情感的濃度和質量就會有所降低了。雖然這個孩子是你在世界上最愛的孩子,但並不意味着你們的溝通和了解是最好的。許多父母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孩子,不能很好地與孩子溝通,這與他們在孩子小時候和孩子相處機會少,建立的感情聯結比較稀疏有着極大的關連。

2

寄宿制下長大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曾有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對父母在孩子3週歲時被送進北京市非常有名的一家幼兒園。這對父母都很能幹,中年得子,兩人工作都比較忙,就給孩子辦了全託,一週接一次或兩週接一次。他們看起來對幼兒園非常滿意,說孩子住在幼兒園比住在家裏強,孩子自己會洗襪子內褲、睡覺起牀都很自覺等。

5歲的孩子看起來很聰慧、非常乖,聚餐時坐在媽媽旁邊默默地喫着飯。媽媽不時地往他碗裏夾菜。

正當大家酒酣耳熱之際,小男孩突然哇一聲大哭起來。安撫好後,才知道原來是孩子一直想喫腰果炒蝦仁中的腰果,而媽媽每次在盤子轉過來時,總是給他夾個蝦仁,他認爲媽媽故意不讓他喫腰果,就大哭起來。

衆人聽了,鬆口氣笑了,紛紛安慰他,讓他在叔叔阿姨面前不要拘束,想喫什麼自己去取。媽媽也一再地說,你想喫什麼跟媽媽說啊,你不說媽媽怎麼知道呢,或者你自己去夾,沒關係。衆人的話似乎對男孩子沒什麼用,男孩還是沉默不語,輕輕抽咽着,不動筷子,眼睛裏充滿委屈與憂傷。

而後這位家長建議兒子也去和小朋友玩,但小男孩表示拒絕,看起來十分憂鬱又煩躁,不說話,沒再喫飯,也始終不肯下地和小朋友去玩。這些表現可看出,孩子內心有着強烈的委屈和不安全感。這也是幼兒過早的長期的寄宿後產生的不可避免的一大問題。

因此,建議各位家長:“雖然我們學校年滿4週歲的孩子即可申請學校住宿,但還是建議家長不要讓年幼的孩子過早的體驗寄宿生活。”凡事有利則有弊,這不可避免,所以希望各位家長能在權衡了利弊的基礎上,爲孩子選擇一所合適的學校。

— The end —

放暑假了,終於有時間去看看這所有25年曆史的國際學校

我的中國朋友被美國狗咬傷後

2018北京國際學校學生世界名校錄取情況分析,哪所學校好?

重磅 | 百餘所高校一本提檔線公佈!北大、清華文科提檔線比去年漲了19分

文章來源選校專家 ,版權歸原作者,涉及版權問題,請後臺留言,將在24小時內處理。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有教無界

把時間交給閱讀

點擊“閱讀原文”,發現更多精彩內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