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選擇凌渡GTS?

  “相信選擇GTS的車主都是熱衷於駕駛的,更有一部分是從GTI轉到GTS的。買車前已經對MQB平臺,第三代EA888,DQ380變速箱等數據瞭如指掌,但一輛車是否真的運動並不是單純動力強就可以的,而一直困惑我的是到底開起來如何?”

  

  “訂車之前,我一直在GTI與GTS之間徘徊了很久,也不斷在網上看了車主的評價口碑和車評人的評價。經歷過在GTI與GTS之間的反覆思考後,最後由於GTS有外觀和空間優勢,在只試駕過凌渡280的情況下,我決定“冒險”一次,把GTS訂回來了,話說回來,GTS現車大部分都是紅色,黑色和白色真不好找。”

  冒險購入GTS後令人矛盾的體驗感受

  1. 轉向部分:

  GTS使用的電動助力調教偏輕,雖然說高速會變重,但力回饋還是很輕,完全不是性能車風格,而是家用舒適風格,說白了就是沒什麼路感。要是你休休閒閒地開還挺舒服的。

  但在另一方面說,轉向並沒有什麼虛位,方向盤稍稍轉一點車頭就會有反應。

  轉向雖然叫得上靈敏,但過於輕轉向調教對於稍高強度的駕駛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令駕駛員在彎道中的感知力變得模糊。這點我還在適應中。

  2. 沒有DCC的減震器:

  減震器的初段相比一般家用車要硬一點點,這點在過減速帶可以感受到,過高一點的減速帶也是一次彈跳就過,沒有多餘擺動,這點需要贊一下。當時試駕的280這點就做不那麼好了。

  原裝減震桶行程都比較長,路面上的震動比較少傳到車內。彎道中側傾能感受到但還不算十分嚴重,處理得比想象中優秀點。

  

  3. 變速箱與駕駛模式的自有邏輯:

  經濟模式D擋:升檔的確很積極,日常駕駛一般維持在1500轉或略低於1500轉,它會盡可能把檔位往上升,超車深踩一點油門,大多數情況下都只會提升到2500轉至不到3000轉左右。(這種模式下開,人都會變懶散了)

  高速路標準模式D擋:邏輯跟上面沒什麼差別,在高速路彎道中要是想超車必須深踩一點油門,否則它只會給你從D7降到D6,令你疑惑彎道怎麼會給不上油的感覺。

  運動模式S檔:在運動模式下S檔下,發動機會維持在2500左右,這時動力感覺提升了不只一個級別,當然S檔的耗油量還是比較驚人的,瞬間油耗動不動就25L,30L.....這樣上升。

  撥片檔:可以在D檔下介入,強制降檔,在D檔情況下使用完不再操作一段短時間裏就會自動切換回D檔

  這個是我到目前最滿意的功能,可以擺脫電腦邏輯影響,自己做預判,令車輛動態變得更像自己的手腳般靈敏,前提是駕駛者需要懂一點駕駛知識,如發動機出力點,升降擋時機等.......

  關於變速箱頓挫感,我是沒有什麼深刻體會,暫時察覺不了。

  4. EA888發動機:

  官方數據顯示發動機的扭矩平臺在1500轉開始,但實際開起來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要到2500轉才感覺力量傳遞到來,是變速箱延遲了,還是真的這樣?有車主解答一下嗎?

  5. 油門反應:

  幾天的體驗裏,我發現大衆在調教油門方面好像是下了不少功夫的,通過油門的深淺其實是可以準確控制檔位升降的,但要掌握得好就要花點功夫練練了。

  買車後,怎麼看待凌渡GTS這款車?

  “要是你追求跑車的感覺,GTS可能令你有點失望,他更多的性格是家用方向的,不極致也不純粹。並不是說他差勁,顯然,與GTI,福克斯ST等相比,GTS給你的全是生活上更實在的東西,更貼地氣。”

  “相反,以一輛上下班,接送孩子爲第一任務的車來看,他各方面都做得很好,高動力,高科技配置讓我有了像是當年從洛基亞轉到iphone時的感覺。很多方面已超出普通家用需求一大截,前提是你不要以一輛跑車的眼光去看待他。”

  “這不是一種自我安慰,當我開上GTS的時候就感受到,這車的設計者從一開始就不是以一輛三箱版的GTI去定義的。他想給到你運動,也想給到你和家人足夠的舒適,天生就是矛盾綜合體。”

  “賽道山路離我們太遠了,想想我們平時穿梭於大街小巷裏,這種矛盾或許纔是我們真正所需求的。”

  “這車比較適合喜歡車,但又懂得照顧家庭的大男孩。成熟了,不再鋒芒畢露,不單方面追求極致,會把更多的東西給到坐在駕駛位以外的家人們。”

  必須吐槽的原廠避震

  “當然,必須數落一下原廠減震:原廠那四條萬惡的減震器初段死硬死硬,過高速的接口感覺就特別清晰,因爲特別響,平時硬就算了,一到彎道又支撐不足,側傾比較明顯;變線更是有點拖沓,不乾脆,這樣的設定,來回切線我開車的都會有點暈,更不要說乘客了。”

  Bilstein B12套裝+H&R防傾杆+金屬強化平面軸承一對

  

  

  “於是便決定升級避震,解決思路:減震器用Bilstein B12套裝,保持較高的舒適的同時令彎道/變線更穩定。更粗的H&R防傾杆可以進一步壓制彎道/變線的側傾角度。改B12有可能出現轉向異響問題,用金屬強化平面軸承解決。”

  

  “H&R前後防傾杆,原廠防傾杆與HR對比,感覺沒粗多少,換前防傾杆要把副車架拆下來換,比較麻煩一點。”

  

  “還有,金屬強化平面軸承一對(用於解決轉向異響)。”

  

  

  

  

  

  “完工後姿態,這樣纔是“寬體轎跑”應有的樣子嘛,高度爲前2指有餘、後2指不到。”

  

  

  “原廠減震與BilsteinB12高度安裝前後對比。”

  最後來說說駕駛感受:

  

  

  “首先,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原廠那剎車點頭,加速抬頭現象被B12很好地抑制了。”

  “其次,相比起原廠減震初段硬後段軟,B12更偏向於漸進式-初段軟中段韌後段硬,B12初段會軟一點點,微小起伏如:高速路的接縫位置,會盡量少傳到車廂裏,很安靜。感覺與途銳初段效果非常相似。”

  “彎道中,側向支撐力比原廠好不知多少倍,側傾角度也變小了,令你在彎心可以放心踩油過彎,劈彎變成了一種樂趣。”

  “切線變道,車身動作乾脆,沒有多餘擺動,很容易找到想要的行車線。”

  “當然,也不全是優點,缺點也一樣明顯,那就是降低車身後通過性的確降低了。進地下停車場的斜坡要慢一點,不能衝下去,否則有可能刮到前保險槓下方。”

  本期凌渡改裝案例鳴謝車主:SennaFan。

  配件清單 平衡杆 H&R防傾杆 傳動 金屬強化平面軸承一對 避震懸掛 BilsteinB12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