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們準備好了——閱兵訓練場的故事丨擎旗手:對正標齊 引領方向)

我們準備好了——閱兵訓練場的故事丨擎旗手:對正標齊 引領方向 (來源:央視)

在前不久的國慶活動演練中,細心的觀衆可能看到了儀仗方隊高擎黨旗、國旗、軍旗出現在了天安門廣場。這支曾被中央軍委授予“軍旅標兵”榮譽稱號的部隊,先後代表國家執行了4800餘次儀仗司禮任務,每次都萬無一失。

今年國慶閱兵場上,儀仗方隊的三位擎旗手將高擎三面旗幟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黨旗國旗軍旗 國慶閱兵首次出現3個旗組通過天安門

儀仗方隊政委 朱威明:我要從你們的眼神裏看到軍人的血性和彪悍,看到你們對旗幟的尊崇!旗幟是什麼,是忠誠、是信仰、是力量、是方向、是億萬中華兒女的夢想和希望,我們要用靈魂去珍惜、用青春去守護、用生命去捍衛。

今年閱兵,儀仗方隊將護衛黨旗、國旗、軍旗走在徒步方隊的最前方,引領受閱部隊接受檢閱。如何展現出新時代人民軍隊的形象與風采,是三個旗組擎旗手思考最多的問題。

黨旗國旗軍旗 國慶閱兵首次出現3個旗組通過天安門

儀仗方隊黨旗擎旗手 郭鳳通:今年是三面旗幟,黨旗、國旗和軍旗。尤其在行進過程中,對我們旗手來說,應該有一定的要求和標準。

黨旗國旗軍旗 國慶閱兵首次出現3個旗組通過天安門

儀仗方隊國旗擎旗手 塗李響:作爲中間的旗組,我一定跟第一組旗對正,如果在我這裏出了問題,後面的旗組乃至方隊都沒辦法把旗組放在中間,整體就會出現偏差。

黨旗國旗軍旗 國慶閱兵首次出現3個旗組通過天安門

儀仗方隊軍旗擎旗手 王子赫:所以我們要做到三面旗高度要一致,角度也要一致。包括這個對正標齊,都要一致。

黨旗國旗軍旗 國慶閱兵首次出現3個旗組通過天安門

護衛三面旗幟徒步通過天安門,對儀仗官兵來說也是第一次。分列式上,每個旗組之間的距離是三米,如何保證三面旗幟對正標齊、高度一致,擎旗手擎旗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黨旗國旗軍旗 國慶閱兵首次出現3個旗組通過天安門

儀仗方隊黨旗擎旗手 郭鳳通:舉旗的動作都有要求的,右手多高左手在哪一個位置都是有要求的,長時間的訓練能達到我們人杆合一吧。

黨旗國旗軍旗 國慶閱兵首次出現3個旗組通過天安門

這是擎旗手進行的端旗耐力訓練。在7斤半的旗杆上繫上磚塊練臂力,掛上水壺練平衡,總重量超過了30斤,剛開始的時候,即使是訓練有素的他們,也一時間難以適應。

黨旗國旗軍旗 國慶閱兵首次出現3個旗組通過天安門

儀仗方隊黨旗擎旗手 郭鳳通:一開始我們練的時候確實是很掙扎很痛苦,開始確實是這種情況也是一個適應的過程吧,一開始舉磚時根本舉不動。

儀仗方隊軍旗擎旗手 王子赫:然後我們回去之後都胳膊酸腿疼的,然後喫飯拿筷子拿碗都感覺到在抖,手在那抖。

從最初的咬牙堅持到現在的舉重若輕,這背後凝結的是擎旗手辛勤的付出,現在,旗手對旗杆的掌控越來越穩定,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追求人杆合一是他們的終極目標。

黨旗國旗軍旗 國慶閱兵首次出現3個旗組通過天安門

黨旗擎旗手郭鳳通,曾是國旗護衛隊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後首位執行天安門廣場升旗任務的升旗手,入伍十四年來,他先後執行了600餘次儀仗司禮任務,但是參加國慶閱兵還是第一次。

儀仗方隊黨旗擎旗手 郭鳳通:我作爲黨旗手,因爲第一個通過天安門廣場,對我來說確實難度很大,爲什麼這麼講,因爲如果說我的步幅,每一步達不到七十五釐米,可能會影響後面的整個徒步方隊。

黨旗國旗軍旗 國慶閱兵首次出現3個旗組通過天安門

國旗擎旗手塗李響在今年7月份剛剛完成白俄羅斯“獨立日”閱兵任務,作爲中國閱兵方隊的擎旗手,展示了大國風範。今年首次參加國慶閱兵,就能擔任國旗擎旗手,他倍感榮光。

儀仗方隊國旗擎旗手 塗李響:國旗,我認爲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心中的一抹陽光,我們都在國旗下成長起來的,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去維護它去捍衛它,不允許它有任何被侮辱被損壞。

黨旗國旗軍旗 國慶閱兵首次出現3個旗組通過天安門

軍旗擎旗手王子赫今年剛剛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邊海防學院錄取,從入伍那天起,成爲一名擎旗手就是他奮鬥的目標。

儀仗方隊軍旗擎旗手 王子赫:當我真正第一次穿禮服的時候,我真正感覺到這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多的是責任擔當,當國歌響起的時候,我就有那種眼眶蓄淚的感覺,感覺到很自豪。

旗幟指引方向,旗幟凝聚力量。距離國慶閱兵的日子越來越近,訓練場上,儀仗隊員們仍在緊張忙碌地進行着強化訓練,他們希望以最好的精神風貌展示大國儀仗的風采。

儀仗方隊黨旗擎旗手 郭鳳通:很期待十一當天,把自己的動作更好地展示好,把中國軍人的形象展示好,把大國威儀展示好。

儀仗方隊國旗擎旗手 塗李響:這期間經過高強度的訓練,喫的苦都是值得的,因爲我們的形象和國家的形象聯繫在一起,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儀仗方隊軍旗擎旗手 王子赫:作爲一名擎旗手我感覺旗幟比我的生命還重要,旗幟是老一輩革命先烈用鮮血染成的,他們一代又一代傳到了我們手裏,我們更應該用我們的生命去愛護它,去呵護它。

李琮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琮_B1128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