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堵、電器壞、鎖難開……這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難倒了動手能力弱的都市人。請維修師傅上門服務,費用可不低。在不少大城市,“十元材料百元人工”的現象並不少見,面對節節攀升的維修人工費用,許多“動手能力差”的都市人頗爲苦惱。

  “兩錘子”100元 維修費“由師傅說了算”

  “三下五除二,師傅用錘子敲了兩下,把鎖砸壞,門也開了,前後不到10秒,收費100元。”在上海工作的小余,不小心反鎖了廚房門,請來開鎖師傅,既沒有用到複雜的開鎖技術,也沒有更換零部件,收費卻這麼高。小余向開鎖師傅提出異議,“他不容置疑地告訴我,上門開鎖起步就是這個價”。

  記者在上海找到另一位上門開鎖師傅,他表示,破壞性地開一次鎖,市面上80到100多元很正常,“大家都是‘游擊隊’,收多點收少點都是自己定,沒有一個特別統一的收費標準。”

  和小余存在同樣困惑的胡女士,最近通過廣州一家裝修公司,找到一位窗臺貼磚的師傅,“水泥砂漿、瓷磚這些材料都是我自備的,師傅過來只需要貼一塊磚,10分鐘完成,一開口就是200元。”

  “家裏這些瑣碎的維修小事,看起來簡單,但讓我犯難。”胡女士認爲,因爲消費者無法準確評估一個維修項目的人力價值有多高,和師傅之間信息不對稱,讓消費者產生一種不安全感。

  如果是家用電器壞了,通過官方售後會否有比較透明統一的價格標準呢?記者致電某知名家用電器品牌的客服中心。客服表示,過了保修期的空調電器,需要先給50元的上門費,最終的維修費用“由師傅說了算”。在記者提出就某型號空調加氟單項,希望客服提供一個價格參考區間的時候,客服說:“我們這裏沒有報價,也沒有大致的價格區間,具體價格還是以當地師傅報價爲準。”

  四大原因促成維修人工費用上漲

  “雖然維修人工費用看起來‘飄忽不定’,但還是存在一個市場普遍報價區間。”一位從事幾十年電器銷售的吳經理告訴記者。

  是什麼促成了維修人工費用上漲呢?記者調查發現,生活成本高、中介抽成多、成熟工人少、社會發展快等是背後的原因。

  ——一線城市生活成本高,“實則賺不了多少錢”。

  

  來自江西的電工王師傅平時上門起步價就是150元,他表示,價格不是他定的,而是行業內默認的報價,“一個月生意有好有壞,但一天來去一趟至少兩個小時,做不了幾家。平均下來一個月大概掙一萬塊,但是租房子去掉三四千,還有每天奔波在各家各戶間的路費,實則賺不了多少錢。”

  

  ——中介平臺抽成多,“報價不得不高一點”。

  

  在上海從事房屋維修20多年的吳師傅介紹,很多維修工人會找到網絡平臺上的中間商,由中間商派活給他們,中間商抽取20%-30%的提成。“中介爲了抽成拿得多一點,給你的報價不得不高一點。”

  

  ——2到3年技藝成熟期,“年輕人等不起,工人就少了”。

  

  來自江蘇的朱師傅說,幹家電維修這一行,沒有兩三年的學習成長,很難成爲獨當一面的成熟維修工,“既要花時間學,還累,又不見得比送外賣、快遞掙得多,年輕人等不起,工人就少了,但活兒多,以後估計工錢還要漲呢。”

  

  ——社會發展快,產品部分價值轉移到人工維修上。

  

  廣東省中山市技師學院副院長陳建輝表示,人工費超過材料費的現象是我國社會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的表現。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產工具的不斷改變,產品將越來越價廉物美,產品的部分價值將會轉移到爲產品提供各種附加服務的項目中來,如安裝、搬運、維修等。

  

  教育、社區、行業都要邁進一步

  花100元砸了把鎖,小余至今想起來仍覺得不可思議:“小時候總覺得爸媽是全能的,家裏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有解決方法;上大學學的都是一些從理論到理論上的東西,出來工作獨立生活,才發現生活經驗有多匱乏,所學的有多沒用。”

  儘管社會分工不同,個人經歷各異,但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高校教師郭彥軍坦言,勞動技能教育在學校中仍存在被忽視和弱化的現象,“我們習慣於認爲只有職業教育才需要重視勞動技能的培養,但對於個體的人而言,缺乏基本的勞動技能也很難說實現了全面發展。”

  實際上,現在已有高校設置了工科實踐基地,這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的平臺。但實踐教學能否覆蓋到所有的學生羣體,教學內容能否切實提高勞動技能,實踐教育依然有進步空間。有志於全面發展的學生應該主動參與,纔不至於今後“悔不當初”。

  “解決生活中小事,社區也可以出一份力。”上海浦東陸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區負責人李娟介紹,居民區的服務站裏有一個公益小屋,裏面提供了不少家電、房屋維修的公益小卡片,通過撥打上面的電話,可以聯繫到與公益組織長期合作的維修師傅,“這些師傅受公益組織推薦的同時也受到監督,再加上常年服務於社區,大家都很熟悉,開價也較爲合理。”

  “其實國家有關部門早在2005年就印發過《家用電器維修服務明碼標價規定》,現在看來,仍然需要進一步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律師袁曉波表示,一是商家要做到明碼標價,要將服務費、配件費等收費標準透明化標準化;二是維修人員要持證上崗,保證維修質量;三是商家要主動出具結算清單,讓日後爭議有據可尋;四是要做好保修工作,明確保修範圍。

  針對維修工人缺乏的問題,陳建輝認爲,隨着勞動者價值得到充分體現,自然會吸引更多人投身到這個行業,教育與培訓有了沃土,行業會有更高層次的發展。

  ▲圖文無關。 圖片來源:新華社

  對於“十元材料百元人工”現象,指望它從根本上被改變很難。整個行業變得更規範,在價格與服務上不至於失控,纔是真正值得期待的。如隨着城鎮化的繼續推進,上門維修服務的市場需求和勞動力價值還會逐步提升和突顯,如果技工職業教育進一步跟上,行業勞動力的供給將更充分。另外,像家電維修服務價格是有明確標準的,加大執行力度,也能夠減少定價亂象。

  當然,這個問題也還有另一個思考維度。不少人覺得上門維修費用貴,是因爲其勞動強度和難度,都顯得不高。那麼,在抱怨貴的時候,是否可以反過來想,有些維修既然如此簡單,爲什麼不可以自己幹呢?這方面,像國外影視劇中時常出現自己動手修汽車的場景,就與我們的文化形成一種直觀的對比。或許,我們的動手能力教育,的確有反思和改進的空間。

  來源:綜合新華社、新華視點、新京報

  編輯:雷彬

  看完順手也給小編點點讚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