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时清廷命胜保率万余清军赴山东堵击北伐援军,一时减轻了对阜城的压力,使北伐军得以在此坚守两个月之久。”但是,北伐军孤军远战,历时两年,纵横 6 省,深入到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区,不仅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太平天国的影响,推动了北方人民的反抗斗争,而且牵制了数万清军,减轻了天京周围和西征战场的军事压力。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等企图在拱卫京都的同时,迅速攻克北京,夺取皖、赣、湘、鄂等要地,一举消灭清王朝,因而在军事上采取了同时分兵北伐与西征的方略。

1853 年 5 月上旬,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和春官正丞相吉文元奉命率领一支由 2 万多人组成的劲旅,由浦口开始北伐。根据洪秀全“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糜时日”的要求,北伐军一路长驱北进,由安徽入河南,攻破归德(今商丘),西逼开封。由于沿途大量捻党和贫苦群众参军,军势更盛。7 月初,主力渡过黄河,进围怀庆府(今沁阳),与清军相持两月。后撤围入山西,进至平阳(今临汾)、洪洞一带。清廷急忙调兵遗将,企图将北伐军消灭于山西南部地区。谁知北伐军自洪洞转而向东,复入河南,经涉县、武安、临名关、攻入直隶,占领任县、赵州(今赵县)等地。

北伐军原想经保定进攻北京,因清廷急派重兵屯驻涿州(今涿县),即改向天津进攻,于 10 月 29 日占领天津西南的静海、独流。由于清廷援军赶到,北伐军未能实现攻占天津的计划,便在静海、独流驻扎下来;一边报告天京,请求增援;一边筑城挖壕,就地坚守,从此由原来的主动作战转入了防御。当时,由钦差大臣胜保率领的 2 万余清军,已分别对静海、独流形成包围,并依仗优势的武器和充足的给养,企图一举消灭北伐军。林凤祥、李开芳率军顽强抵抗,使清军久攻不下。清廷又令僧格林沁移军前线,加上胜保军计 3 万余众,合力围攻。这时,天气转冷,陷入重围的北伐军久等援军不至,粮尽衣单,兵力大受损耗,处境非常危急,只得于 1854 年 2 月突围南走,在阜城又被包围。这时清廷命胜保率万余清军赴山东堵击北伐援军,一时减轻了对阜城的压力,使北伐军得以在此坚守两个月之久。

1854 年 2 月,天京终于派出了由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等率领的 7500 人的北伐援军。3 月,援军攻占距阜城仅 200 余里的山东临清城。但由于当时领导层某些成员贪生怕死,援军非但没有继续北上,反而向南撤退,结果在清军的追击和地主武装的袭击下,反倒先于北伐军覆灭了。

1854 年 5 月,北伐军由阜城向东突围,占领东光县的连镇。为牵制清军,李开芳率 600 余人再次由连镇突围,进入山东境内,占领高唐。留守连镇的六七千太平军,在数倍清军的严密围困下,忍着饥饿和寒冷,坚持斗争了三个月。1855 年 3 月,营地被攻破,太平军大部阵亡。林凤祥因伤被俘,押送北京,慷慨就义。连镇既陷,清军全力进攻高唐。李开芳率部突围,进至茌平县冯官屯。僧格林沁引运河水灌屯,营垒被攻破,北伐军将士大部战死。李开芳被俘,解送北京,被凌迟处死。北伐终于失败了。

北伐军及其援军的覆没,是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所遭到的最严重的挫折。在天国政权刚刚建立,当务之急是要打破清军对天京的围困,形成以天京为中心的巩固的根据地的情况下,洪秀全匆忙抽出太平军主力北伐,远离后方作战,终致失败,这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在战略上的重大失策。所以,李秀成说:“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但是,北伐军孤军远战,历时两年,纵横 6 省,深入到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区,不仅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太平天国的影响,推动了北方人民的反抗斗争,而且牵制了数万清军,减轻了天京周围和西征战场的军事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