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彌久的脫歐談判終於出現了重大進展,有望結束兩年來的各種起伏反覆。

當地時間22日,歐洲理事會表示,歐盟與英國已就脫歐後關係的政治宣言草案"在原則上達成一致",爲三天後的脫歐特別峯會造勢鋪路。隨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Teresa May)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前發表講話,確認與歐盟就退歐協議草案內容達成了一致,並且有信心在週日的歐盟峯會上獲得27國領導人的批准。從目前情況來看,該草案有很大希望在週日獲得批准。

據相關泄露的文件顯示,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與特蕾莎·梅週三晚間同意了26頁草案中的大部分內容,該草案將成爲英國退歐方案的最後一部分,涵蓋了英國與歐盟未來從貿易自由化到國防安全等多領域的合作方式。

雙方同意發展"雄心勃勃、廣泛、深入靈活的夥伴關係",尊重歐洲單一市場、關稅同盟和英國國內市場的完整性。歐盟將承認英國的"獨立貿易"政策,同意與英國設立自由貿易區,進行密切的監管和合作,期待"儘可能密切的貨物貿易關係"。不過,這與梅此前希望的對歐盟"無摩擦"貨物貿易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在此次草案還規定退歐過渡期最多可以延長1至2年,如果延長過渡期,英國則需要繼續向歐盟支付費用。英國定於明年3月底正式"脫歐",過渡期截至2020年。

儘管特蕾莎·梅與容克就脫歐協議的第二部分達成了初步一致,但是歐盟成員國對於此次草案中涉及到的捕魚權與直布羅陀問題仍存在分歧。西班牙方面警告稱,如果歐盟如果不能保證西班牙對涉及直布羅陀的事務有"特別否決權",西班牙可能會在週日的決議峯會上投反對票。歐盟委員會方面則表示將就上述內容繼續磋商。

整體來看,特蕾莎·梅與歐盟一致認爲,英國脫歐後,雙邊關係以及相關安排不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其實,自從接手脫歐殘局之後,梅的主張一直都是今後與歐盟仍舊保持緊密聯繫,希望能借此將脫歐對英國經濟造成的重大損害降至最低。因此認爲可以進行必要的妥協,以時間換空間,避免明年3月出現硬脫歐的不利局面。

然而,這在英國國內的反歐派看來,無異於在對歐盟"投降",質疑特蕾莎·梅脫歐方案的聲音一直不曾間斷。就在上週三,唐寧街10號宣佈脫歐協議草案獲內閣通過後,包括北愛爾蘭事務大臣瓦拉(Shailesh Vara)、脫歐事務大臣拉布(Dominic Raab)、脫歐事務部次長佈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在內的多名內閣成員接連請辭,以此表示對這份脫歐協議草案的不滿。同時,以里斯-莫格(Jacob Rees-Mogg)爲首的保守黨疑歐派還發起了針對首相的不信任投票,稱她背叛了他們的英國退歐構想。雖然最後由於人數不足而作罷,但是可以充分說明梅的脫歐方案12月初能否通過英國議會的投票,將面臨的考驗異常嚴峻。

與此同時,在野黨工黨也暗藏藉機彈劾特蕾莎·梅的心思,希望能夠提前進行大選,或者舉行二次公投,廢棄當前特蕾莎·梅團隊的談判成果,另起爐竈,重新劃定英國的脫歐路徑。可是,在距離2019年3月29日的最終脫歐期限僅剩下四個月的情況下,這些變數都意味着英國無協議脫歐的風險猶存,而且在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累加。要避免此種多方都不願意看到的結局,特蕾莎·梅須得儘快爭取到英國國內各派人士的支持,迅速果決地推進脫歐議程,壓縮英國國內政治操作空間,而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她能否從歐盟爭取到更大的主動權。可以說,即便在已經與歐盟的談判取得重大進展的時機之下,梅本人的處境依舊十分艱難,難以發生本質性的改變。從以往的情形來看,特蕾莎·梅能夠支撐到現在,在某種意義上是得益於英國政治當下的混亂局面。能否把握此役順利推行軟脫歐方案,無疑將是其證明自己的絕佳時機和爲數不多的機會,不知她能否狂瀾笑到最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