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8月28日,德雷克上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的一口油井开始汩汩地冒出石油——这是美国石油产业之始,也是世界石油产业之始。

此后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85%的原油仍然产自宾夕法尼亚州,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产油国和出口国,石油是当时美国的第四大出口产品,70%的美国石油都销往国外。

但在德雷克发现石油二十五年后,宾夕法尼亚州之外的美国土地上依旧没有发现大油田。很多人忧虑地底的石油很快就会枯竭,担心这个产业将昙花一现后陷入绝境。

当时的世界石油巨头是美国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在19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高层会议上,有人甚至建议公司应该退出石油业,转入其他前景更可靠的行业。老洛克菲勒虽然没有接受这些悲观论调,但也只能用“上帝将赐予我们一切”来回应。

还好,人们很快意识到全球各地都有石油存在。其实此前在19世纪70年代初,里海岸边的俄国巴库港已打出了产量空前的油井,之后俄国探明的石油储量越来越多。法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伦敦商人马库斯塞缪尔在19世纪90年代,都先后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依靠俄国的石油和美国石油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

比如那时的远东和中国就是他们争夺的一个重要市场。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委派威廉赫伯特利比前往远东,他在日本、中国、印度广泛地向人们推销煤油。他把一本宣传煤油灯安全可靠的小册子翻译成中文,然后很有信心地看着一艘艘满载标准石油公司产品的小船离开码头,向着中国内陆驶去。

1884年,荷兰人开始在苏门答腊岛勘探石油,并成立了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后来,这家公司和塞缪尔的石油公司在20世纪初合并,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石油巨头企业——塞缪尔的石油公司叫壳牌,因为他们家族过去是从事贝壳盒子生意的。所以,按说中文发音应该是壳(ke)牌,但人们已习惯于叫壳(qiao)牌。

1908年,英国人的勘探队在伊朗打出了中东的第一口油井,及至20世纪30年代,伊拉克、巴林、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地区相继发现石油。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东各国的独立自主性越来越强,于1960年12月成立了石油输出高组织(OPEC),并以石油为武器重创过欧美工业国的经济。

而曾经的世界第一石油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美国,随着工业经济的腾飞,从20世纪50年代起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中东的石油源源流入美国,由此也造就了美国和沙特这么多年的盟友关系。

世异时移,在2018年的今天,国际石油产销格局又是大变。如今,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天下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而实现了页岩油技术革命的美国呢?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11月14日公布的数据,美国的原油产量目前已经达到了每天1160万桶的水平,超越俄罗斯和沙特,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

当然,对于美国庞大的工业经济体系来说,低油价更符合国家利益。所以,虽然贵为全球最大产油国并且也对外出口,但美国总统特朗普还是逮着机会就敲打沙特要压低油价。

而对中国这样的工业大国,当然也是低油价更符合整体的国家经济利益。只是,石油仰赖于人总是如鲠在喉,所以,你能理解中国为什么对新能源产业如此急切了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