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鄭權表示,雖然亞投行是首次支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衛生領域原本就有一些基礎設施內容,比如醫療衛生的廢物處理和填埋,醫療物資運輸也會使用到自動化等數字基礎設施,這些原本就在亞投行的投資範圍之內。p>導讀:鄭權表示,雖然亞投行是首次支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衛生領域原本就有一些基礎設施內容,比如醫療衛生的廢物處理和填埋,醫療物資運輸也會使用到自動化等數字基礎設施,這些原本就在亞投行的投資範圍之內。

(原標題:獨家專訪亞投行政策戰略與預算局局長鄭權:密切關注新冠疫情發展 亞投行將向中國等成員提供公共衛生基建貸款)

<
p>導讀:鄭權表示,雖然亞投行是首次支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衛生領域原本就有一些基礎設施內容,比如醫療衛生的廢物處理和填埋,醫療物資運輸也會使用到自動化等數字基礎設施,這些原本就在亞投行的投資範圍之內。亞投行正在與中國財政部探討具體的合作內容。在必要的時候,也會向其他成員國提供相關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貸款項目。

爲了支持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由中國發起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將首次支持公共衛生領域的投資項目。

2月10日,亞投行在一份聲明中宣佈,正與中國政府進行積極磋商,將協助中國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礎設施。經董事會批准後,亞投行將對華提供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礎設施貸款項目,以支持中國應對當前和未來的公共衛生需求。

“我們期待與其他的多邊發展銀行、私營部門合作伙伴和投資者合作,支持中國和其他亞投行成員提高應對疫情和其他緊急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亞投行行長金立羣在聲明中說,“這不但有助改善中國公民的健康,同時更爲公共衛生防疫和教育工作帶來全球性的影響。”

亞投行準備如何對這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反應?其他成員對於亞投行幫助中國提高防疫能力建設有什麼反應?如何衡量公共衛生項目的經濟收益?亞投行未來是否將支持更多的衛生項目?針對這些問題,2月12日,亞投行政策戰略與預算局局長鄭權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電話採訪。

鄭權表示,雖然亞投行是首次支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衛生領域原本就有一些基礎設施內容,比如醫療衛生的廢物處理和填埋,醫療物資運輸也會使用到自動化等數字基礎設施,這些原本就在亞投行的投資範圍之內。她表示,正在與中國財政部探討具體的合作內容。

此外,鄭權透露,此次疫情給中國和亞洲的宏觀經濟難免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對此,亞投行也會繼續通過對傳統基礎設施項目的支持,促進所有成員尤其是本地區成員的經濟社會發展。

“除了關注中國,我們也在密切關注周邊成員的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形勢,尤其是周邊的中低收入國家。在必要的時候,我們也會向其他成員提供相關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貸款項目。”鄭權說。

亞投行總部位於北京,於2016年1月開始運行,現有102個成員。該行已批准64個基建投資項目,承諾投資總額超過122.4億美元。

首次支持公共衛生領域投資項目

《21世紀》:2月10日,亞投行發表聲明稱,正與中國政府進行積極磋商,協助中國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礎設施。經董事會批准後,亞投行將對華提供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礎設施貸款項目,以支持中國應對當前和未來公共衛生需求。能否詳細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鄭權:作爲首個總部設在中國的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在能力範圍內爲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理所應當。當前,不僅湖北省和武漢市面臨嚴峻的挑戰,很多地方都宣佈進入了“戰時狀態”。這確實是一次突發的、不同尋常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國是我們最大的股東,也是亞投行的倡議發起國和東道國。作爲一個多邊開發銀行,疫情爆發以來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應該做什麼來提供最需要的支持。這是我們首次針對亞投行成員投資的突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項目。實際上,公共衛生領域也有一些傳統基礎設施的內容,我們希望能夠真正滿足中方的需要。我們正在與中國政府(主要是財政部)探討具體的內容,現在還處於早期的磋商和討論之中。

《21世紀》:對於亞投行的這一決定其他成員是什麼態度?畢竟,中國的公共衛生體系還是比很多國家要強一些的。有沒有成員對此表示異議?

鄭權:亞投行在啓動跟成員磋商項目時,是不需要徵求其他成員意見的。但如果已經促成了具體的項目,比如貸款支持公共衛生領域的某個基礎設施項目,借款方是中國政府,要進一步轉貸給各個省,具體多長期限、涵蓋哪些內容都談得差不多了,跟借款國政府也就貸款條件達成一致了,那就需要獲得董事會批准。亞投行董事會代表了所有通過了國內立法程序的正式成員。

我們在啓動跟中國政府就緊急貸款進行磋商時,也跟董事會進行了通報,得到了很多董事的支持。他們對中國政府採取的措施表示讚賞,對銀行管理層採取的一些內部措施也是非常支持的,也願意在銀行宗旨之內對中國政府給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至於具體開展什麼項目,我們還在磋商之中。

“硬件”與“軟設施”兼顧

《21世紀》:亞投行一直很強調財務的可持續性,公共衛生項目如何確保它的商業回報?

鄭權:我們的財務可持續性有幾個方面的意義。就整體來講,銀行的所有的項目也就是資產組合(portfolio)實現的整體收益必須要支持銀行的長期運轉,確保長期的財務可持續性,不需要頻繁增資。亞投行所有成員都支持這樣的財務可持續的目標。

具體到項目,不太一樣。對於私營部門的項目,我們是一定強調項目的財務可持續性(financial sustainability)。但對於主權項目,比如,發展中國家的道路、公路,這樣的項目本身可能沒有財務可持續性,但政府投資後可以帶來間接回報,比如,公共服務水平提高、整體經濟增長、創造更多的稅收。對於這樣的主權擔保項目,我們會評估項目的經濟收益(economic benefits),跟財務回報(financial return)是不太一樣的概念。具體到公共衛生項目,我們會評估項目是不是真正讓公共衛生服務的質量提高了,讓受益民衆的數量增加了。在經濟分析中,我們會把它轉化成能夠用美元衡量的收益,然後進行量化的分析。

《21世紀》:今後,亞投行會將衛生領域作爲投資重點嗎?

鄭權:公共衛生領域既有一些“軟件”,比如設備購買、體系建設、早期預警機制等,但也有一些“硬件”,其中很多是被傳統基礎設施領域覆蓋的,因此本來就在亞投行的投資範圍內。至於將來是不是軟硬都支持,這是我們在制定2021-2030年整體戰略規劃時所考慮的一個議題。我們在思考是不是要把基礎設施領域向社會民生領域延展,從而囊括衛生、教育等領域的更廣泛的內容。

但這不影響我們現在的首個項目,因爲我們是要投資突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項目,這是符合我們現在的宗旨的,只要它主要是基礎設施項目,或者是在其他生產性領域的,包含少部分“軟設施”(如能力建設)也是可以的。

尚未支持疫苗研發

《21世紀》:會考慮支持疫苗的研發嗎?

鄭權:現在還沒有,具體內容還在探討。

《21世紀》:根據聲明,最有可能支持的項目類型是排污設施和公共衛生教育?

鄭權:具體到公共衛生領域,我們還是希望現在能力範圍內做中國政府需要的項目。比如,醫療衛生廢物處理、廢物填埋,這是屬於標準意義上的基礎設施項目,畢竟我們是一個基建銀行;再比如,涉及醫療物資運輸的物流設備,包含一些自動化的設施,這符合我們的數字基礎設施戰略。在現階段,很難說哪些領域我們不做,哪些領域就一定要做,還是一個非常早的階段。

實際上,中國財政部也在跟各個多邊開發銀行探討。現在,世行、亞行、新開發銀行都有很多積極的表態,所以對於到底是我們一家做,還是大家一起做,我們是持一個非常開放的態度的。

密切關注周邊中低收入

國家疫情形勢

《21世紀》:除了這些問題,還有什麼希望補充的嗎?

鄭權:除了關注中國,我們現在也在密切關注周邊成員的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形勢,尤其是周邊的中低收入國家。在必要的時候,我們也會向其他成員提供相關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救助項目。

除了公共衛生項目之外,我們也知道這次疫情對中國和本地區的宏觀經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特別是有些中小企業受到了衝擊。針對這樣的廣泛的經濟影響,我們也會繼續提供傳統的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以促進所有成員尤其是本地區成員的經濟社會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