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然而紅軍的長征途中歷經艱辛千難險阻。自蔣介石412發動反革命政變。共產黨領導秋收起義武裝打響反抗國民黨第一槍開始。由於博古李德等錯誤指揮導致紅軍損失慘重不得不進行長征戰略轉移。紅軍長征的慘烈程度大家可想而知,然而在湘江戰役之前紅軍也遭遇了一場更大損失的戰役——甘溪戰役。

多年以後,每當提起當年的甘溪戰役,依然讓開國將軍感慨震驚!紅軍長征歷經爬雪山、過草地以及飛奪瀘定橋等等一系列挑戰,而人們忽略了這場戰役的損失!甘溪一仗,紅六軍團損失大半,最後陸陸續續歸隊和紅三軍會師的官兵不足3000人。就連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曾無限感慨地說:“甘溪戰鬥,一經憶起,心膽爲之震驚,精神爲之振奮。可見此役,給紅軍造成的傷亡有多大!

而與人民爲敵,處處和紅軍過不去的罪魁禍首卻是赫赫有名的國民黨將軍,此人正是李宗仁和白崇禧麾下桂系猛將廖磊!

廖磊廣西陸川人,生於1890年,參加過1911年武昌起義,看來從小就是革命分子,先後考入廣西陸軍小學堂、湖北陸軍第三中學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投湘軍趙恆惕,歷任連長、營長、團長,由於治軍有方深得士兵愛戴,並逐步升爲軍長。1926年隨唐生智參加北伐,唐生智下野後,投靠桂系白崇禧,一路北伐至華北,進駐唐山。1929年1月蔣介石編遣軍隊,縮編部隊,以便掌控;3月蔣介石爲集權爆發蔣桂戰爭白崇禧受到排擠被廖磊護送而回廣西暫避。廖磊遠走香港躲避。

1929年12月李宗仁、白崇禧在廣西東山再起,廖磊受邀回廣西任後歷任第七軍副軍長兼參謀長、第七軍副軍長兼二十一師師長、第七軍軍長等職。廖磊投身桂系靠的是行軍打仗的真本領,他勤於練兵,賞罰分明,更難能可貴的與士兵同甘共苦是如手足,每逢戰事又能身先士卒,因此更加得到士兵的擁戴,軍隊戰鬥力也非常強悍!

廖磊曾參加中原大戰,兩次率部圍攻東蘭、鳳山革命根據地,參與謀劃緝拿韋拔羣,1933年春又指揮鎮壓桂北瑤民武裝起義。1934年參加對長征紅軍的堵截。可見廖磊前半生所爲都是與人民爲敵,鎮壓革命,罪行累累。

1934年8月紅六軍團9700餘人在任弼時、蕭克、王震的領導下,奉命退出湘贛蘇區,向西進行戰略轉移,經湘南、廣西進入貴州。作爲紅軍的先頭部隊遭到了湘黔桂三省聯軍的圍堵,聯軍由廖磊率桂軍4個團,由李覺率湘軍7個團入黔“助剿”,總指揮正是廖磊。歷經2個余月進入貴州甘溪,由於情報失誤遭遇桂系第7軍軍長廖磊親自率領的兩個團,雙方開始進行激烈戰鬥,紅六軍被一截爲三,爲掩護大部隊撤離,損失慘重,廖磊緊追不捨,紅軍化整爲零逃入深山密林這才躲過圍剿,事後歸隊會師官兵不足3000人,可見戰況之慘烈,紅六軍團損失三分之二,犧牲達6000餘人!紅三軍團也遭遇廖磊部圍堵而損兵折將!可見,廖磊與紅軍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是人民的敵人!

廖磊與人民軍隊爲敵,令人咬牙切齒,可謂罪行累累,罪大惡極!本來廖磊註定要成爲人民的敵人,要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的,然而隨着盧溝橋事件的爆發標誌着全面抗戰的到來,給了廖磊將功贖罪,彌補罪行的機會,他後來的所爲贏得了人民的諒解和敬重!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兩黨進行第二次國共合作全面抗戰。廖磊被任命爲第二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七軍軍長,同年10月升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七軍軍長,面對民族大義,廖磊積極自告奮勇北上率第七軍、四十八軍開赴第五戰區積極抗日。在淞滬戰場大塘戰役中,廖磊指揮所部與日軍進行激戰達幾晝夜,共計消滅日寇6000之衆,給日寇以沉痛的打擊並收復70餘村莊。淞滬會戰中,廖磊所部以血肉之軀衝進密集彈雨,損失慘重,極大地遲滯了日軍的進攻。極大的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並在撤退時,無論搭車徒步上下井然有序,對老百姓秋毫無犯。並能到浙江安徽及時補給再戰。及時加入戰鬥壯大了我軍的力量;同時英勇奮戰的精神,必然鼓舞民衆的抗日精神,爲此所作的極大犧牲以及在撤退時能夠秩序井然給友軍做出了榜樣!

淞滬會戰結束後廖磊又積極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等一系列戰役。

在徐州會戰中,爲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廖磊令第七軍第一七一師長,楊俊昌帥一團人扼守宿縣。周元副師長率一團人扼守蒙城。日軍以數倍兵力進攻蒙城。廖磊指令,周元所部堅決抵抗除二十餘名士兵突圍外。周元和守城官兵全部壯烈犧牲。在徐州會戰中,廖磊。將軍指揮第二十一軍團對南縣日軍進行牽制,臨沂之戰,臺兒莊之戰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配合作用,撤退時又指揮所部扼守要地。遲滯日軍的追擊步伐,爲大部隊轉移和保存國軍實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武漢會戰中,廖磊率部與日軍激戰並退守霍山六安等地阻敵西進。對攻擊武漢正面的日軍起到牽制作用,大大減輕了武漢正面防守的友軍壓力。1938年6月,武漢會戰結束後,廖磊率部以大別山爲依託,發動游擊戰截斷日軍交通線,爲抗日聯軍爭取了寶貴時間,並在黃梅、廣濟地區給日軍重大打擊,振奮了軍威和士氣!

廖磊主政安徽期間採取一系列措施,爲官清廉,提倡儉樸風氣又能秉公執法,動手發動羣衆,因此受到評價頗高。加強地方建設,同時和共產黨新四軍保持好關係,安徽在八年抗戰中始終沒有完全淪陷他有不可磨滅的奠基之功。

不幸的是,在安徽革命根據地建設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廖磊卻在1939年冬突發腦溢血病逝於立煌縣,年僅49歲。

臨終前,廖磊沒有交代家事,也沒有給子女留下遺囑,而是隻說了一句:“我不行了,希望你們努力抗戰,莫讓日寇竄進大別山。”在場之人無不動容。

因廖磊爲民族抗日做出的重大貢獻,他去世後,我軍也不計前嫌寬大爲懷,葉劍英、董必武等中共領導人送花圈致哀。朱德、彭德懷、陳雲等都紛紛送去輓聯,表達對這位抗日名將的尊敬之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