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舊時,相傳有個張枯,家裏銀子多,但看別人當官,自己當不了,心中很是懊喪,對舞文弄墨之事頓生厭倦之心,就相約了二三知己,出京南下,周遊江淮一帶而去。

  一路上他們狂歌醉吟、一擲千金,以俠士自許。沒過多久,倒也着實結交了幾個朋友,‘張俠士”之名,播於遠近。

  一天夜裏,有個人行色匆匆來到他家。張枯知有客來訪,就馬上出迎。只見來客身材魁梧,相貌威武,腰間懸着一口寶劍,手中提着一個布囊,一滴滴的血水正從囊中滲出。

  張枯見狀,心想今夜真的碰到故事裏面纔有的大俠了,對來客的敬畏心不由陡然而起。

  來客進得門來,口中說道:“這裏是張俠士的家嗎?”張枯答道:“在下正是張枯。”來客口中稱“好”,落落大方地和張枯揖讓就坐。面對威風凜凜的來客,張枯反倒顯得很是拘謹。賓主剛入座,來客就激昂地對張枯說:“我有一個仇人.迫蹤了他十年,一直不能如願。今夜總算蒼天相助,遂了我的心願。快哉!快哉!”邊說邊指指腳邊的布囊又道,“這就是我仇人的首級。”

  張枯聽了,心中十分驚俱,臉上顯出不安之色。來客見狀,微微一笑,問張枯道:“家中有酒嗎?我倆有緣,萍水相逢卻又肝膽相照,正該痛飲一番。”張枯立即命手下人備好酒菜,兩人對酌起來。

  來客豪飲海喝,氣如長虹。張枯見狀,對他越發敬畏了.酒過數巡,來客卻一反常態,幾次做出欲言又止的樣子。張枯見了,知他有事相求,就再三慷慨地說:“大俠有事只管直說。”來客這才說道:“我一向聞說張大俠義薄雲天,今有一事相求,能答應我嗎?”

  張枯想起故事裏看的那些俠客,連連承諾,於是來客才說:“離這兒三四里路的地方,住着一個義士,數年來我一直受他的恩惠。現他家中有事,張大俠可否借十萬銀錢給我,讓我馬上去酬報他.以解他一時之困。如果你能幫我這個忙,那麼我一生的恩仇都了結了。從今以後哪怕赴湯蹈火,也再無牽掛!”

  張枯爲人本來就豪爽,更兼近日追慕俠士.遇事更以意氣爲重。聽了來客這番話後,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當即一口答應,馬上籌措家中的現錢和一切值錢之物,統統交給來客.算算倒也有了十萬銀之數。來客連聲說道:“痛快!痛快!這下我即使是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就和張枯約定五更時分再見,將那個布囊留在張枯家,拿起錢物,出門飄然而去。

  故事圖文無關

  來客走後,張枯爲今夜能結交到這樣一個生死相與的大俠士而熱血沸騰,喜不自勝,就索性不睡了,坐等那俠士回來。張枯在家中等着,五更已到,不見來客回來;五更已盡,來客還是沒有回來;眼看天要亮了,來客仍然沒有蹤影。

  張枯心想故事裏面常說,俠客經常被事情耽擱的,但擔心布囊中的首級天亮後顯露出來,就叫家人先拿去埋了再說。家人埋首級時打開布囊一看,卻是一個血淋淋的豬頭,就馬上提來稟告了張枯。張枯見了豬頭,氣得一口鮮血吐出,豈料這事還沒完,豬頭竟開口說話,罵到,你個豬頭,比我還豬。

  張枯一口氣沒順過來,氣得瘋瘋癲癲的。就這樣度過餘生。

  (故事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