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福,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小商販兒,六十多歲了,身體還算硬朗,做些水果蔬菜的生意,勉強還能維持他和老伴兒的生計。別小看來福,皮膚雖然被曬得黝黑,他卻是他那個年代少有的老共產黨員,還寫了一手好字。雖然沒有上過大學,可在他們那個小村落裏,出了一個老高中生就很已經值得驕傲了。

來福有個弟弟,水生。現在也五十多歲了。回想他們年輕的時候啊,還確實有的說。那個時候經歷了五九年鬧饑荒,種的糧食都被國家收走了。老百姓苦不堪言,怎一個“餓”字了得。來福的父親是個好人,沒有糧食,在家裏,省着喫的給來福他們娘仨;在外面,好不容易弄點喫的,看見村裏的老人小孩.......快要餓的奄奄一息的時候,來福的父親又把藏在懷裏的喫的給了他們。好人啊好人,怎麼就不能見好就收?哪怕一次呢......來福的父親最終還是餓死在那個可怕的饑荒年,餓死在了冰冷的毛坯房。後來,來福娘仨終於熬過了那艱難歲月,開始過着窮苦的日子,雖然窮,但是起碼還有喫的,不用餓肚子,日子過得還算有個盼頭。

家裏的老母雞,殺一隻燉個湯就能解饞,但是日子已經過的那麼清苦了。喫不起也捨不得,喫不起雞子就喫雞蛋。來不及生火煮雞蛋,生喫也是好喫的,就這樣,來福跟水生穿着補了一次又一次的補丁衣服,喫着粗茶淡飯,從小學上到高中,兄弟倆學習好,一直讀到高中畢業,都成了村裏的文化人兒~

高中畢業後,來福成了方圓幾里有名的獸醫,娶了一個可憐的沒有孃的姑娘,姑娘姓楊,年輕漂亮,善良老實。生的一副好相貌,真真兒的讓人看着歡喜。

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忽閃忽閃,來福的母親不問起她的身世,還真不知道.......會有人比他們娘仨日子過得更辛苦的了。原來姑娘九歲就死了娘,爹算是個半傻子,姑娘很小的時候就沒人管了。

姑娘一個人出來要飯,看誰家的日子好過一點,會給她點喫的,給個熱的紅薯或者一個糙饃饃,餓不死就行了。那個時候,窮苦家的女孩子,哪還在乎那麼多的眼光。光着腳,生了老繭和傷久未愈的疤,沒有鞋子,衣服又破又大,頭髮亂成一團麻。來福母親一聽到姑娘說她9歲就死了母親,心就揪心的疼。雖然這一輩子沒有養過女娃,但是都是作爲母親啊,看着面前這個大口啃饃饃的姑娘,來福的母親眼圈溼潤了。讓姑娘到屋裏暖和暖和,來福呵斥了家裏一直叫的老黃狗,來福母親給姑娘盛了一大瓷碗的紅薯稀飯,熱騰騰的。

:“喝吧,姑娘,暖暖身子~”

:“嗯~”姑娘低着頭滿足的喝着,眼淚啪嗒啪嗒的落進碗裏。

來福的母親看着眼前可憐的孩子,忍不住的抹眼淚。來福躲在門口,時不時的看看這個沒有孃的丫頭。會和沒有爹的感覺一樣嗎?

從那以後,姑娘每到餓的沒有辦法的時候,都會去來福那個村,會給來福母親乾乾活,混口飯喫,楊家姑娘比來福小兩歲,就這樣過了沒幾年,十八歲的她嫁給了來福。來福跟母親親自登門去提的親。雖然丫頭身世不好,但她是來福明媒正娶的妻子。

楊家姑娘嫁給來福,有一個待自己如親姑娘的婆婆,也算是後半生有個娘了吧。

來福生在窮苦年代,可骨子裏可不是窮苦兒郎的脾性,很能幹,家裏妻子照顧的井井有條,至於外面掙錢,置辦傢俱的事來福一個人承擔了。

撇開那段他年少的時光。

自從娶了媳婦兒,六年內有了三個兒子,又是一名醫術精湛的年輕獸醫。一切彷彿都是那麼圓滿。水生相比哥哥來福,顯然沒有哥哥混的好。水生娶了一個家庭條件還不錯的王姓姑娘,打米的時候認識的,但是是個沉默寡言的女孩,水生也是個正兒八經的人,也不幽默搞笑,聽村裏的人說,水生跟自己媳婦連喫飯的時候都是安靜的,兩個人都不愛說話。“正兒八經”的人都是這個樣子嗎?那好吧~那就這樣正兒八經的過日子吧~不愛說話自然也不愛吵架,一家人相安無事,平安喜樂也算是阿彌陀佛了。

來福、水生後來都分了家,分別蓋了房子,國家發展了,政策也變了。那一天,村裏來了一羣人,打聽打聽,原來是要分土地了。按人頭分,老百姓都在叫好。以後的日子肯定越來越好。來福母親跟了小兒子,和水生住在一個院子。說來福有三個兒子,一家人不容易,再養個老母親,壓力肯定大,逢年過節的時候去好好孝敬孝敬她就好了。平時的日子,就和小兒子住,水生膝下一兒一女,有個孫女在身邊轉悠,也算是了了她沒有閨女的心事。

來福當獸醫的時候,人們還是普遍騎自行車的年代,誰家裏要是有一輛“鳳凰”牌的自行車就牛氣的不行。來福起初揹着藥箱行醫的時候,天晴下雨,道路坎坷泥濘,來福還是吭哧吭哧蹬着倆腳蹬子,車子也不是鳳凰牌的還是破的掉漆的。路不好的時候,稍不注意,輪子一滑,就會實實在在的摔了一跤。路過各個村莊,黑狗、黃狗、大白狗、一羣土狗,嗷嗷的一起追着來福。來福一手拿棍子,一手騎車子。騎着罵着,這樣的日子再平常不過,來福皮糙肉厚,剛結婚不久,幹什麼事也都有奔頭,這種日子也習慣了。只要能掙錢,來福就高興。

省喫儉用的來福,後來買了村裏第一輛摩托車,買了村裏第一部電話,不僅買得起“鳳凰”牌的自行車還買得起了“牡丹”牌的彩電了。後院大媽,隔壁大嬸都誇來福有出息。

:“這些年當獸醫,掙了不少錢吧~”

:“有出息啊,家裏買那麼多好東西,得花不少錢吧~”

來福咧開嘴嘿嘿的笑,黝黑的皮膚,稱的一口整齊的牙格外的白,傻大個兒一個的來福,就這樣被誇讚的度過了他的不惑之年。

水生的日子雖然比不上大哥來福,但也還不錯,人口算多。種了十幾畝地,省喫儉用蓋了平房,來福自打畢業就去學醫了,水生沒有去。水生會種莊稼,勤快又喜歡動腦子,莊稼收成每年都很好,大哥來福的莊稼事水生也操心照顧了不少。來福的三個兒子也漸漸的長大了,一個個長得都很帥氣,高高壯壯的。後來,來福給他的三個兒子都娶了媳婦,可喜的是兒子們都有自己的家庭,香火得以旺盛;可悲的是他的三個孩子從小就不喜歡讀書,喜歡打架,個個兒沒小學畢業就輟學了。爲兒子們娶媳婦、蓋房子幾乎花光了來福所有的錢,來福覺得家裏的經濟一下退到解放前。但是在中國社會,每一家不都是這樣嗎?家長們爲了自己的孩子操碎了心,全身心的付出並且不圖回報。只要孩子們過得好,再苦再累都願意。

來福五十歲了,兒子們成了家,當了爸爸,也都知道收心了,因爲明白了責任兩個字。農村嘛,只能擼起袖子,使勁兒幹活,面朝黃土背朝天,腳踩泥巴地,頭頂烈陽天。額頭上的汗珠啪嗒啪嗒滴到地裏,流進眼睛裏,又鹹又辣眼睛,直起腰,揉揉眼睛。心裏想:“真疼啊~”但像這些小事,根本不會說出來,因爲不算苦。這樣的日子好像每個農夫都要經歷的,並且是習以爲常的。一代又一代,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後來,來福的二兒子繼承了他的醫術,來福看着自己的兒子終於有一個願意去學門手藝,能夠輕鬆一點養活自己,心裏樂開了花。可是一門手藝還是一門關乎生死的手藝,哪有那麼容易。二兒子急於求成,來福即使是手把手教的,最後二兒子還是放棄了這條路。 可能是因爲文化水平太低,接觸起來太困難。也可能更直接的把人家的豬給治死了吧......遭到十里鄉親的謾罵或者......怎麼樣,惱羞成怒,把瓶瓶罐罐的藥一股腦扔到了院子後面的樹林裏了。風吹日曬,草木枯萎,落葉一層層的在上面積累,漸漸的那些成堆的藥就被掩埋了。同時帶着來福的期望和醫術淹沒了,不見了。

來福的年紀越來越大,讀報寫字都要帶老花鏡了,那種拿針管扎針的活兒他也做不了了。醫德很重要啊,只有自己家裏家禽來福纔敢上手,重操舊業。

不再行醫的來福,和老伴兒種種莊稼,做點小生意,孫子孫女們漸漸長大了,家裏的教育條件不好,兒子們也有了出去打工的念頭。沒過幾年,大兒子帶着老婆孩子去深圳了。大女兒已經出嫁,二女兒在深圳讀初中。五六年回來一次,回來看看來福和母親。

二兒子,小兒子也都攜全家去了外地,離開小村莊了。

不離開能行嗎?那裏實在太窮了。

要一代代地都待在那裏嗎?眼光是要看遠點了,出去謀出路纔是正確的選擇,來福兩口,雖然捨不得,但是心裏還是支持的。

兒子們走後,來福慢慢發現和孫子孫女餓關係冷淡了不少。一家人真正又在村裏聚齊的一次,就是來福母親去世的時候,算是孫子輩重孫輩都回來了......回來給祖母老祖母祈福。

平時,來福和老伴在家裏種種菜種種五穀雜糧。天晴來福開着電動三輪車去縣城裏進點新鮮果蔬,到村裏賣、到鎮上賣。下雨的時候,來福喫完飯就出去打麻將,偶爾會找村裏的張大爺下下棋,象棋。老伴兒把家裏收拾好,要麼端着盆子去河邊洗衣服,要麼去找老姐姐們嘮嘮嗑~

來福不知道兒子們什麼時候還能回到他和老伴兒的身邊,像以前一樣......

可能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吧~給他們蓋的房子,經過歲月,牆壁上已經斑痕累累了,開門進去,一股子黴味兒,有的房間都漏水了,沒有人氣兒,屋裏老鼠都不會留......破舊的玻璃相框裏,有他曾經的相片,兒子們穿着最早款的西裝,帥氣!還有孫子孫女小時候的照片,來福一邊看一邊摸着相框,自言自語起來,:“哎~老了,年輕那會兒多好啊~多熱鬧啊......”

來福不再年輕,那所謂的青春,就像那老舊的相片,停留在那個年代的相框裏,那永遠回不去的從前,也只能沒事的時候把記憶拿出來晾晾~回憶回憶再好好鎖回去。

來福又轉了轉,伸手鎖上了門,留下已經有些佝僂的背影。

已經習慣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聞不了汽油味也不喜歡大城市,來福不會跟着兒子去城裏,鄉下的空氣可比城裏好多了,在靜謐的鄉村安度晚年也還不錯。

水生呢?他怎麼樣了呢?

水生的兒子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學,畢業在海南發展了。水生的女兒命苦,嫁給了一個負心漢,生了一個女兒後還是離婚了。離婚後,淚水連連的回孃家找水生了。

水生心疼,去狠狠打了一頓那個負心漢,帶着娘倆去找海南的兒子去了,離開了那個傷心地。離開後,女兒想坐車回家,太想孩子了,但是水生再也沒有讓女兒回來過~

家裏養的雞仔兒又慢慢長大了,再過幾個月每天就可以積攢很多雞蛋了。土雞蛋有營養,給兒子們寄過去,給孩子們補補營養。爲人父母都不容易,來福嘴上不說,心裏卻跟明鏡兒似得。他也知道兒子們也都不容易,現在趁自己還能動,趁自己現在還能種種地,做點小買賣,能多照顧點就多照顧點吧~

......

......

......

......

......

天還沒亮,烏漆墨黑的

早起的開門聲、咳嗽聲,不一會兒聽見了電動車發動的聲音,車子從村西頭開到村東頭的大馬路,各家的狗都在吠叫,夢裏醒來的鄉民們知道,村西頭的來福又去縣城裏進貨了。

車體的顛簸聲,呼啦呼啦~漸行漸遠

.....

小村莊又漸漸的恢復平靜

又過會兒,天空才慢慢泛白,村民們這才醒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