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部電影振奮人心,幕後導演很關鍵

原來鐵路技術也與人體有關

來看看導演怎麼看待鐵路技術

微電影《白線》持續火爆網絡

評論區更是好評如潮

小編特意連線魏術學導演

幫大家瞭解微電影《白線》

拍攝的臺前幕後

▲魏術學

人物簡歷:

魏術學,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文學碩士,長期在鐵路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擔任《玉傾城》《雪暴1814》《諜戰深海》《大武當》等多部影視作品編劇,其中,《不敢說愛你》獲2009年中國電視電影十年最受觀衆歡迎獎;劇本《小牛的草原》獲鳳凰杯二等獎,《君子津》獲內蒙古自治區首屆劇本徵文優秀獎。製片作品《母親江戀歌》獲內蒙古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

▲郭晉龍與魏術學到焊軌廠實地考察

據說在劇本的創作上,您就花費了將近4個月的時間?

其實寫劇本的時間也就3天,然後凝練臺詞可能用了3天,但是熟悉郭師傅的人物材料用時就用了3個月,因爲有三本寫郭師傅的書,我是通篇閱讀揣摩了一遍,才熟悉了郭師傅,郭師傅身邊很多好的事蹟,在故事素材的選取確定上花了大概7天的時間。

▲郭晉龍向魏術學講述當年情景

拍攝過程中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時間吧,拍攝受困於參演人員,尤其是外籍演員的時間週期。真正的拍攝時間只有三天,爲了完成拍攝,我們都是從凌晨4點開始,結束早的一天也是凌晨1點多收工的。如果能多2天拍攝時間的話,影片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魏術學給演員講戲

很多網友評論咱們電影的臺詞非常好,把機器比作人體,郭晉龍說的話也很有哲理,在臺詞的創作上有什麼訣竅麼?

其實,一方面是爲了讓大家都聽懂,因爲專業技術問題很晦澀深奧,所就以人體做了比喻,最後把故障問題指向神經系統,也就是電路板,方便大衆理解。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哲理性,其實生活中我們不會這樣說話,但是出於藝術塑造考慮,爲了烘托人物形象,所以在哲理性上也進行了昇華。

▲魏術學帶演員鑽研劇本

聽說在電影拍攝過程中您還動用了咱們鐵路系統的除雪機,能不能講講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也是爲了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需要,當跨過白線時,郭晉龍對能不能處理好故障,心中是沒有十足把握的,萬一處理不好會不會受到冷嘲熱諷,爲了表現郭晉龍的決心和勇敢當時就用吹風機在前邊吹着,採用了非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

▲電影拍攝現場

瞭解了這麼多

是不是等不及看原片了

微電影《白線》完整版爲你奉上

歡迎轉發、點贊、評論哦

照片拍攝:張琦

綜合編輯:王令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