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北京通州K2十里春風由於售賣價格前後相差2萬多,導致許多早期購房者集體要求退房。對此,開發商的回應是:由於房市低迷,目前的折扣較大,與此前價格的確有些差距。但購買房屋合同,是在雙方都認可的情況下籤訂的,是不可能退房的。

北京現購房者主動退房 成都的“被動式維權”還會持續多久

北京通州的退房事件讓許多人想起了四年前的成都——2014年,因爲大幅降價,成都九龍倉御園被數百名業主封住了售樓部,這些業主打出了“價格欺詐、堅決退房”的橫幅。

事實上,在今年年初,成都某項目也發生過因爲新批次房源比舊批次價格要低,導致業主維權的事件。該項目在今年元旦前夕拿到預售許可,因爲新批次的單價最高爲16500元/㎡,比前兩次開盤的價格低至少500元/㎡,導致部分前期購房者的不滿,前往售樓部維權。

但與北京K2十里春風和四年前九龍倉御園的購房者不同,該項目維權的業主並沒有提出退房的要求。原因很簡單,後市依舊看漲,在新房二手房價格剪刀差之下,即便是他們購房的價格比新一批次要高,但與周邊二手房相比還是要便宜許多。並且搖號買房的情況之下,退房以後何時才能重新買到房也成爲未知數。

在購房者和開發商的糾紛中,“退房”是終極武器。只是,在處在賣方市場時,能使用這個“武器”的只有開發商。

近期,因爲項目“降價”發生的維權在當下的成都應該只有上面那一例實例。畢竟,新一批次比上一批次價格低的項目在成都還是鳳毛麟角。但在高價裝修房集體入市後,成都爆發的購房者維權事件並不少見。

“一言不合就退房”成爲了許多開發商處理裝修糾紛的方式。今年4月,天府新區麓山板塊某項目因爲裝修標準問題遭遇業主維權,在相關部門介入調解之後,開發商表示將對《住宅裝修協議》進行調整,而調整後依然有異議的業主,可以無條件退房,開發商將在15個工作日內退還已繳納的全部房款或定金。

北京現購房者主動退房 成都的“被動式維權”還會持續多久

*某項目對購房者表示不接受裝修協議可退房

可以預見,目前頻發的維權只是高價精裝房大量入市的前期效應,一兩年之後,等到這批入市的高價精裝房集體交房,或許還將有更多的維權集中爆發。

面對近期裝修房維權集中爆發的情況,6月28日,成都房管局在其官網發佈了《督促相關開發企業高度重視購房人訴求》。文中,房管局就裝修價格糾紛對開發商和屬地房管部門提出了這些要求:

針對部分商品住房預售方案中含有裝修情況說明的項目存在裝修價格糾紛的,市房管局督促相關開發企業高度重視購房人訴求,認真對待,積極回應;

同時,督促屬地房管部門自6月28日起會同有關部門搭建溝通平臺,監督指導當事雙方誠信履約,依法維權,依約協商,妥善化解。

北京現購房者主動退房 成都的“被動式維權”還會持續多久

也就是說,在此之後,對於業主和開發商之間關於裝修標準的糾紛,有了官方搭建的溝通處理平臺。

事實上,對於成品房裝修問題,成都市建委也出臺過相關文件對精裝房的實施標準、質量都做了明確要求和規定。現實情況是,購房者也提出了公攤面積是否計算?裝修材料的品牌和型號是否公示?如何提高監管機制和懲罰制度?等疑問。

縱觀全國其他城市,成品房是大勢所趨,各地對於精裝標準都制定了相關監管規定。例如,武漢就根據房屋單價,對裝修標準進行了階梯式定價。那麼,在高價裝修房引發的“被動維權”頻發的當下,成都的裝修房規定會學習其他城市的經驗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