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回家了!102件故宮龍泉青瓷珍品揭開神祕面紗

  這是一場歷史性的碰面和對話,也將是龍泉青瓷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昨日,102件故宮博物院精心遴選的龍泉青瓷珍品,飽經數百年曆史風霜後,跨越千山萬水,回到故鄉——龍泉。國寶“回家”,是故宮館藏龍泉青瓷首次批量走出紫禁城,也是龍泉青瓷博物館自建館以來首次引進的重大展覽,對龍泉青瓷文化的發掘、弘揚有着重要意義。

△ 裝載文物的車從故宮出發

    下午14時,經三天長途跋涉,故宮龍泉青瓷押運車輛抵達高速公路龍泉出口,正在出口處等候的人羣頓時歡騰起來,紛紛鼓起了掌。一輛車頭裝飾“故宮青瓷回家了”標語的迎奉彩車,引導着押運車輛緩緩地馳向龍泉市中心。

    運瓷車隊沿着迎賓大道、劍川大道、聖塔橋,來到了龍泉市人民廣場。此時,早早擠滿了翹首以盼的市民,“歡迎回家”的歡呼聲響徹雲霄。軍鼓隊開道,緊跟着是12人抬運的6件故宮龍泉青瓷珍品噴繪,運瓷車隊在沿線市民的注目禮中馳向龍泉青瓷博物館。舞龍隊、獅子隊、腰鼓方隊、旗袍方隊……從四面八方自發趕來的羣衆紛紛加入了歡迎隊伍。

    在徐朝興、毛正聰、夏侯文、胡兆雄等國家級大師的帶領下,青瓷界省級大師、麗水市級大師、行業代表等共4個方陣,統一着裝,站在龍泉青瓷博物館前列隊恭迎故宮龍泉青瓷返鄉。

    運瓷車輛抵達後,故宮代表下車,將“故宮龍泉青瓷清單”卷軸遞交給龍泉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再轉交到龍泉青瓷博物館負責人手中。遵循古時燒窯傳統,現場進行了一場民間組織的“迎奉儀式”,包含焚香、祈福、頌讀《迎瓷文》等傳統環節,吸引上萬市民、遊客圍觀。

    故宮博物院的陶瓷類藏品多數來自元明清宮廷舊藏,除大量的龍泉青瓷精品,更有元明時期龍泉窯場專門爲皇家燒造的宮廷用器,這部分瓷器從出窯被進貢到皇宮後祕不示人,再也沒有回到過原產地——龍泉。

    “故宮龍泉青瓷回家展”將於11月2日在龍泉青瓷博物館開幕,展期3個月。屆時,將遴選故宮博物院珍藏中的102件龍泉青瓷精品,器型涵蓋瓶、盤、碗、洗、爐、燭臺、造像、屏風等,以“龍泉再輝煌”“宮廷有佳器”“老家在龍泉”三個單元來分別展示,其器物之精美、釉色之純正、數量之豐富是以往展覽中罕見的。 

    龍泉市青瓷行業協會會長陳愛明表示,故宮龍泉青瓷回家展出,讓後人瞻仰歷代青瓷先輩們精心創制的珍品。對於青瓷行業從來人員來說,是一次極其可貴的學習、提升機遇。當代的制瓷藝人,一定要好好學習、研究,做好傳統文化的繼承,結合當代的理念、創作手法,把青瓷做得更精更美,把龍泉青瓷文化發揚光大。

這裏就給大家上一部分

參展寶貝的靚照

▲北宋—龍泉窯青釉五管瓶

▲北宋—龍泉窯青釉蓮瓣式碗

▲南宋—龍泉窯青釉出戟三足爐

▲南宋—龍泉窯青釉碗

▲南宋—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南宋—龍泉窯青釉開片瓜棱壺

▲南宋—龍泉窯青釉荷葉式小碗

▲元—龍泉窯青釉刻竹紋鏤空香墩

▲元—龍泉窯青釉膽式瓶

▲元—龍泉窯青釉赭斑小碗

元~明—龍泉窯青釉凸花纏枝牡丹紋鳳尾尊

元—龍泉窯青釉印八卦紋三足筒式爐

▲明初—龍泉窯青釉劃刻纏枝蓮紋梅瓶

▲明中期—龍泉窯青釉葫蘆瓶

▲明—龍泉窯青釉印花人物紋高足碗

▲明—龍泉窯青釉三人捧爐

▲明永樂—龍泉窯青釉刻花蓋罐

▲清—龍泉窯青釉刻花紋瓶

▲清—龍泉窯青釉三足爐

文/本報記者 鍾根清 通訊員 王蘇珍

圖/殷小明 張有鋼 應翔

值班編輯/劉驍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