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話寫“封城日記”的葉青:分管醫療衛生領域領導要懂醫)

2月13日,葉青在網上發佈了新一期《葉青疫區日記》,提出了第19條建議:儘快將寶寶用品列入民生物資,儘快出臺相關辦法,保障母嬰用品物流通暢。

提出這條建議的原因是,他關注到疫情期間,有些地方曝出孩子喫不到奶粉、年輕父母在家裏自制尿布的新聞。

58歲的葉青,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現任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因敢於直言,連續9年給全國兩會上書要求進行“公車改革”,葉青被冠以“中國最具個性官員”的名號。

自武漢封城之後,在這裏生活了40年的葉青,堅持每天寫《疫區日記》,來記錄武漢的大事小情。截至2月15日,他已經寫了22篇。“我相信這些日記是有價值的。”葉青說。

作爲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並不擔心疫情之後經濟的恢復。他在日記中提出了“頭髮理論”:“新冠肺炎來了,一夜之間,理髮廳都關門了,而我們每個人的頭髮依然在長,總要理髮的。”

對話寫“封城日記”的葉青:分管醫療衛生領域領導要懂醫

葉青在正和島開設的專欄。

“中央的幾項重大決策,都是給老百姓增加信心的”

新京報:寫《疫區日記》的初衷是什麼?

葉青:我原本就有寫東西的習慣,我有一個微信公衆號,已經用了兩年多,每天發文兩篇。疫情發生後,1月22日上午,宣傳部門的一個朋友打來電話,建議我爲新型肺炎疫情做一些記錄與宣傳,我立刻答應了。

我從1月23日開始寫《疫區日記》,那是武漢封城第一天。我就住在武漢,能親身感受到封城對百姓生活的影響。從此,我每天以《葉青疫區日記》的方式,記錄武漢的大事小情。《疫區日記》記錄了每一天的重大變化、重要決定,還有每日的財經分析,我會從中提出一些建議。截至2月13日,我已經提出了19條建議。我相信這些日記和這些建議是有價值的。

新京報:能列舉其中的一條建議嗎?

葉青:比如說,我對超市運營所提的建議。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去超市,當時超市裏很混亂,老人和小孩都有,好多小孩口罩也沒戴好,這很危險,所以我提出了十個建議,限制老幼病孕進超市、自助支付、付款時在一米外等待、推廣網上菜場等。

不久,武漢市商務局發佈了要求,這些建議基本上都被採納了。2月14日,我又去了超市,當時就變得很規範了,顧客進門需要量體溫,手消毒後才能去挑選商品。但是2月14日當天,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蔬菜稱重區域經常有人聚集,這樣又會增加危險。我會在之後的日記裏提一下這個意見。

新京報:你在日記裏說,如果提前五天封城,情況會好很多。爲什麼這樣說?

葉青:現在看來,損失最多的就在那五天。我們知道,很多大學春節之前五、六天才放假。那幾天,大學生返鄉走了一批,打工者走了一批,各個企業也正在開年會,所以那是人羣聚集最多的幾天。如果提前五天封城,至少可以把企業返鄉的員工攔住。這樣,情況就會好多了。

新京報:你是從什麼時候意識到,疫情形勢開始變得嚴峻的?

葉青:1月20日那天,鍾南山院士證實疫情呈現人傳人的特點時,大家才覺得很危險,我也是從這天開始意識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1月21日起,我就戴上了口罩,戴口罩是最基本的防護措施。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沒有防護措施,認爲不會“人傳人”。

1月22日,武漢發佈通告,要求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崗期間應當佩戴口罩,進入公共場所也要佩戴口罩。這一天,中央指導組就來了,孫春蘭副總理到武漢了,後面基本上就是在指導組的領導、監督下開展工作。

新京報:現在武漢的生活怎麼樣?

葉青:生活沒有問題,什麼都能買到,價格也和疫情發生前差不多了,路上小攤販賣的東西會稍微貴一點,畢竟進貨成本高了,但超市裏的“愛心蔬菜”的價格,比原來還降了一半。“愛心蔬菜”是全國各地支持武漢的蔬菜,除了定點支援,其他的都進了超市。以前不論品種,都是兩塊錢一斤。2月14日,我發現“愛心蔬菜”只要一塊錢一斤。

這二十多天,大家也逐步接受了從封城到封閉小區的過程,畢竟這樣才能控制病毒擴散。中央的幾項重大決策,都是給老百姓增加信心的。大家心裏有底了,也對武漢越來越有信心了。

對話寫“封城日記”的葉青:分管醫療衛生領域領導要懂醫

正在做直播的葉青。 圖片來源:葉青微博。

“武漢築起了四道防線”

新京報:政府機關現在也是遠程辦公嗎?

葉青:對,都在家裏辦公。實際上我們一直都在上班,任務重,工作沒有停。我們現在儘量少開會,或者不開會。目前,到了決戰階段,再也不能出現像以前那樣在醫院裏面擠來擠去的情況了。要聽從指揮,不讓你出去就不能出去。

理論上來說,今天武漢的街上不應該有一個閒人,(應該)只剩下管理人員或者運輸途中的病人,其他人都應該在家裏。2月14日,武漢提出了“全面總攻”、“武漢保衛戰”的說法,就是要保證醫院之外再沒有病人了,病人都要在醫院隔離,不再出現新的感染病患。

新京報:你生活的社區現在是什麼狀態?

葉青:2月15日開始,社區已經都進入戰時管理狀態了。除了特定人員,都禁止出入,大家也不能在小區散步,一天比一天嚴了。原來,我們可以去超市採購,2月15日開始,就只能通過電商配送,物品送到後自己下樓取。

新京報:根據你對數據的分析,武漢醫療資源的現狀如何?

葉青:現在外來的醫護人員已經接近3萬人了,2月15日應該會超過3萬人,本地也有8萬多人了。如今,資源全部調動起來了,現在可以做到“牀等人”,有人治好了,出現空牀,新病人馬上可以入住。疫情已經持續這麼多天了,現在比以前好多了。

另外,武漢已經築起了四道防線:首先,從基層做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發熱門診儘快發現疑似和確診病人,鎖定傳染源;第二,相繼徵用民營醫院、酒店、學校等場所作爲集中隔離點,阻斷病情傳播;第三,“方艙醫院”主攻輕症患者;第四,定點醫院搶救重症、危重症患者和疑似危重症患者,把最重的病人從死神手裏奪回來。

新京報:你覺得目前武漢面臨最緊迫的問題是什麼?

葉青:目前,最緊迫的就是隔離。戰時管理,越嚴越好,要讓所有有病的人,都能被及時發現。現在,很多中心城區都公佈電話了,誰如果出現相關症狀,趕快打電話,他們會上門去拉,這是比較好的措施。

新京報:根據你瞭解到的數據,現在武漢物資缺口有多大?

葉青:現在武漢的醫護人員大概有10萬人,在一線衝鋒陷陣的、直接接觸病人的大概是5萬人,每天的需求量大概在4萬到5萬人。4天前有個說法,我的印象是現在每天物資方面的缺口是,口罩1萬多個,防護服也是1萬套。當然,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復工,70%的企業都在生產,所以情況會越來越好。

新京報:物資缺口方面你有什麼建議嗎?

葉青:我建議公務員不戴N95口罩。上次有個副省長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過,N95口罩要讓醫護人員用,非醫護人員不能戴N95口罩,但是我覺得還是很多人在戴,其實沒有必要。我們分析了數據,N95口罩在產量中佔得比重很低,大概只有10%到20%,這個一定要給醫護人員用。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建議。

對話寫“封城日記”的葉青:分管醫療衛生領域領導要懂醫

葉青本人。 圖片來源:葉青微博。

“各級領導層要有懂醫的副省長、副市長、副縣長”

新京報:這次疫情過後,你覺得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葉青:我在之前的日記中提到過,2月8日上午,各大媒體宣佈《王賀勝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員、常委》,懂醫的省委常委終於來了。我的一個小目標:各級領導層要有懂醫的副省長、副市長、副縣長,哪怕是人大副主任、政協副主席也好。各級政府要成立健康顧問組,不能只有招商顧問。對於衛健委主任來說,有醫療專業背景要作爲一個基本要求。

現在,大多地方是一個副省(市、縣)長,分管文教、衛生、體育、科技。一方面,事務太繁雜,難以理清頭緒;另一方面,大都不是醫學科班出身,專業上比較欠缺,只能是邊學邊幹,自學成才。這往往會貽誤戰機,人們常說的“隔行如隔山”,就是這個道理。一個副省(市、縣)長,如果能夠把公共衛生安全管好,就非常了不起。

還有,遇到疫情應該怎麼上報?我在1月29日提了一個《建立醫務人員及時報告可能疫情線索的建議》。我們常說,“春江水暖鴨先知”。其實,醫生對疫情的反應是最敏感的。因此,我建議今後應該建立一種制度,讓醫務人員及時報告一些可能的疫情線索,還應該建立疑似傳染疫情直通國務院疾控中心的機制,接到相關報告,直接由國家疾控中心派國家級專家組來研究確認,形成快速反應機制。中間環節太多(會)誤事。寧可接報後確定不具傳染性,也不能等到發生了傳染再來定方案。

新京報:對下一步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完善有什麼建議?

葉青:通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建議把國民健康保障作爲工作重點,這個問題非常重要,經濟發展得再快,再來一場這樣的疫情,就什麼都沒了。健康要放在頭等大事,要從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推進到健康保障。

頭髮理論:“每個人的頭髮依然在長,理髮店總會有生意”

新京報:從你的角度看,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什麼領域?

葉青:首先是社會影響。據我所知,疫情甚至影響到海外華人,我聽到國外有消息說不要和華人接觸,不要喫中餐,我感到很難受。另外,對經濟的影響肯定是最大的,現在網上招聘減少了一半,很多小企業招不到人。疫情還沒宣佈解除,大家都很擔心。

我曾在日記裏提過“頭髮理論”,頭髮多了,才能夠有髮型。意思是說,經濟總量大了,才能夠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新冠肺炎來了,一夜之間,理髮廳都關門了。過去,有的女同志可能一個星期就要去一次美髮店,現在不行了,頭髮長了扎個馬尾辮。但是,我們每個人的頭髮依然在長,作爲“理髮店”總會有生意。

新京報:這次疫情對湖北省造成了多大的經濟損失?湖北省的各項經濟指數怎麼樣?

葉青:現在還沒有這方面估算,第一季度的情況,要等到4月15日之後才能知道。

新京報:在你看來,疫情緩解之後,經濟多久能恢復?

葉青:鍾南山預測,三月底四月初疫情會好轉。現在也有專家分析,如果這個時間準確,經濟大概會在五一之前有一個比較大的恢復。

我在之前的日記中提到過,疫情對第一季度經濟影響肯定是最大的,很多專家也說,GDP增長率可能會跌到5%以下,我也相信是這樣。如果第二季度能恢復正常,應該不會低於或者與去年第二季度持平。

我也分析了2003年非典時期的經濟狀況,當時影響的是第二季度的經濟。當年第一季度的GDP還是11%,第二季度跌到9%,第三季度恢復到10%。這次疫情也是一樣,後面會有一些爆發式的增長,第三、四季度應該沒有影響。

新京報:有觀點認爲,疫情對中小微企業影響最大,已經到了千鈞一髮的時刻,你怎麼看?

葉青:疫情中,這些企業生存確實很困難,但現在各地都出臺了相應政策,湖北出了“18條”,浙江出臺“30條”,重慶是“20條”。主要有四個辦法:第一是降低企業負擔,比如水費、電費、房租等,就湖北而言,1月1日到6月30日,全省工業用水價格、工業用天然氣價格均下調10%,房租也有免收和減半政策;第二是金融支持,比如有些企業借的錢快到期了,那就延期幾個月,也不收滯納金了,在增加一些新的貸款通道;然後是財稅。增加財政撥款,還有就業的補貼。另一方面,企業也要靠自己。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富餘的員工可以引導到其他企業,走共享員工的道路。

“紅十字會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分配的主體”

新京報:你是湖北省慈善總會的監事。前段時間大家對紅十字會提出質疑,在你看來,這樣的機構應該如何管理、分配善款物資,纔會避免類似的信任危機?

葉青:它應該是獨立運轉、快速運轉、高效運轉的單位,沒有必要把錢交到財政,再由財政給它撥錢。它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分配的主體。另外,今天收了多少錢,用了多少錢,它應該公開。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物資,醫生沒有口罩不行,所以應該用這些錢(善款)儘快去買口罩,別人捐來的口罩,要儘快給醫生。希望紅十字會能夠提高效率。另外,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監督員,應該要聘請。比如慈善總會,會聘請一些監事參加他們的會議。重大的財務收支,監事都要了解。

新京報:你在日記裏說過,新冠肺炎會讓很多產品得到升級的機會,六大行業即將爆發。

葉青:舉個例子,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張圖片,電梯上下按鍵上綁了兩根木條,爲了避免手的感染,坐電梯只能用腳了,由“手控”變成了“腳控”。當時我就在日記裏提出,應該有聲控電梯出現,業主進電梯,只要說“5樓”,電梯就會識別業主的聲音,在對應樓層停下。

結果我上網一查,還真的有。國外已經有產品出來了。就像我們現在洗手要開水龍頭,但在公共場所,感應式水龍頭已經很普遍了。這次疫情,很多產品得到升級的機會,我預測這種聲控類產品、感應產品未來會成爲主流。

還比如說消毒類產品。上海一個企業生產了消毒機器人,現在武漢已經開始用了。隔離的病區裏,消毒機器人在裏面工作。我在日記裏也提到,如果能把消毒機器人連成網,會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所以未來醫療機器人和消毒機器人會得到爆發式發展。

新京報:你提出要關注一些低收入、無收入的流浪者。實際上,在戰時管理的狀態,他們的妥善安置也很關鍵。

葉青:我看到過一篇文章,各地“封城停業”以來,一些極低收入者怎麼辦?比如,平時一些人靠街頭乞討爲生,但現在路上沒有了行人。另外,一些廢品收購站也關門了,收廢舊物品的人,也沒有了生活來源。

在無人的街道上,我曾經看見一個人,這個人沒戴口罩,頭髮蓬亂、鬍子拉碴,小四輪車上堆滿礦泉水瓶子,無助地行走。他靠收破爛應付每天的花銷,過去還可以勉強度日,現在廢品收購站關門了,建議各級民政部門要關注、要安置(他們)。

新京報:你在《疫區日記》中提出的建議,通常以什麼渠道反饋上去?

葉青:我有四個渠道。一是交給民主黨派的省委會,他們在收集這方面的建議,我本身就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的;二是單獨交給民進中央的信息員,我自己是民進中央特約研究員;第三是通過省政協APP反饋,委員可以直接發信息,我就在上面發;第四是通過微信上“國務院客戶端”的小程序。我寫了建議,會通過這四個途徑同時往上交,這樣把握就比較大了。

netease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李曦_NN2587
相關文章